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而且是表现最强势的超级大国。
而即便晋国后来一分为三,魏国依然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因此,后人常常感叹:如果晋国不分裂,那或许真的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完成一统大业的必然是晋国。
果然如此吗?
最为强势的超级大国春秋时期,闪耀登场的大国不少。光是“春秋五霸”就有两个版本,涌现出七个诸侯。

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二个版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然而,宋襄公完全就是一个笑话;秦穆公“独霸西戎”,只能算一个区域性霸主;至于吴、越,不过是昙花一现。
至于齐国,虽然桓公霸业是比较强势的,但是,此后桓公之后,齐国长期被晋国压制,早已退出了霸业之争。
只有晋楚争霸,才是春秋时期的主流。
而晋楚争霸中,楚国只是在楚庄王时期才压了晋国一头,其余时期,晋国都占据了比较明显的优势。

晋文公击败楚国;而到了春秋后期,晋悼公“三驾之役”,也牢牢压制了楚国;何况,在晋国在楚国背后扶持吴国后,楚国又一度几乎被吴国所灭···
因此,晋楚争霸,虽然总体相当,但晋国是稍占优势的。
而晋国不只是在与楚国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在与楚争霸的同时,他在对秦、齐的作战中,也都取得了多次大胜,牢牢压制了齐、楚。
可以说,在“弭兵之会”,春秋大国争霸进入暂停期之前,晋国同时压制了秦、齐、楚,是真正的超强!
因此,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在大部分时间是最为强势的超级大国,没有之一;而即便在低谷期,也是最为强势的超级大国之一。
那么,晋国不分裂,他是不是能继续压制齐、楚、秦,一统天下呢?
晋国强势之因要分析这个问题,咱得先看看:春秋时期的晋国,为何能如此强势?这些因素能不能一直确保他的强势?
春秋时期的晋国强势,其因有三。
1、地利。
在晋文公犹豫是否要与楚国争霸时,子犯的话使晋文公打消了疑虑:当然要打!打胜了,咱们就成就霸业;就算打不过,以我们的地利,也足以固守,没什么风险!
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传》
也就是说,有利的地缘环境,是晋国敢于放手一搏的底气所在。

晋国的根据地,在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到了春秋中叶,晋已略有今山西省的大部分,河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西北端,陕西省东端,兼及山东省的西端,纵横跨五省的境地。
从地理形势看:晋国东有太行之险,南有王屋、殽函之固,西部跨越黄河而可依黄河、洛水为守,尽占中原北部河山之形胜。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晋国参与争霸战争,风险小、收益大,自然敢于出击,极为活跃!
2、人和。春秋初期,在争霸战争尚未进入高潮之前,晋国早早完成了一次惨烈的内部整合。
“曲沃代翼”,经过61年的争战,如此,晋国不但结束了纷争不已的局面,再次统一,而且,经过了惨烈的优胜劣汰,摧毁了腐朽落后的势力,使其早早表现出崭新的气象。
此后,晋献公诛杀“公族”,解除了“公族”对君权威胁,其君主的集权又远胜过同时期的其他诸侯。

而晋文公的改革,建立卿制,由卿处理日常军政事务,举大夫贤能者任之,杜绝了公室作乱的萌芽,又赋予百官以职权而责以事功,选拔贤才,树立信守。
因此,当同时期的其他诸侯还束缚于血缘宗法制度的陈旧时,晋国的统治力量既有了明确的职权分工,又有了事功之风,早早形成了“凭本事吃饭”的局面。
因此,许多有能之士,纷纷来到晋国发展,形成了“楚材晋用”的局面,使晋国在内政、外交、军事上的水准高出一筹。
3、天时。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中原诸侯失去了政治上的凝聚力,几成一盘散沙。以至于诸侯间彼此争战不休,加剧了社会动荡。

而周边戎狄的侵扰,尤其是楚国强势北进,又使得中原诸侯急切需要一个新的权威中心,凝聚起中原诸侯,抗击楚国和戎狄。
所以,由大国担任霸主,形成新的权威中心,成为中原诸侯的普遍愿望。
而在天下大国中,秦、楚,不被中原诸侯所认同,能担当此任者唯有与周天子同宗的晋以及姜太公之后的齐国。
在晋国崛起之前,齐桓公始霸,已经开创了由大国领导中原诸侯抗击戎狄和楚国的局面。
只是,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很快就陷入内乱,元气大伤,不再具备领导中原诸侯的能力了。
而宋襄公等人的失败,也表明:只有真正的大国,才可能接过齐国的旗帜,继续领导中原诸侯!
天下的棋局已经摆好,专等着晋国来做棋手,这就是天时!
晋国在春秋雄霸百年的局面,正是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助力下形成的!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即便晋国不分裂,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再属于晋国了!
人和已失,且几乎不可能复合当初,晋国有人和,在于他任用贤能、打击公族,用以事功为导向的新兴贵族集团取代了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公族政治。
然而,晋国依然,而在当时也只可能实施分封制。
因此,新的贵族集团,也有封地,有人口,成为晋国的“国中之国”。
一开始,他们的根基、实力都远不如公族,所以,晋公借他们打击公族,反而强化了晋公的集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贵族集团根基日深,实力膨胀,成为比公族更大的隐患!

毕竟:无论是扩张性还是才能,这些靠功勋崛起的新兴贵族都远远胜过靠血缘的公族!
春秋后期,晋国在击败秦、齐、楚,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八面。
然而,这个过程,也正加速了事功的新兴贵族实力的膨胀!
所以,在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后,晋国依然接受“弭兵之会”,接受与楚国平分霸权,可不是因为爱好和平,而是因为其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已经外强中干了!
而我们知道,到了战国时期,只有像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样,实现高度集权,充分动员到战争体制,才有可能有竞争力!
否则,即便晋国地盘再大,人口再多,也不够秦国打的了!
那么,晋国有没有可能通过变法,再度凝聚起来呢?

可能不能说是没有,但确实是太小了!
你以为后来的魏、赵、韩,不想要独自接下整个晋国吗?
不是不想,是办不到!
还记得后来的魏国是怎么衰落的吗?
魏攻打赵国,被齐国“围魏救赵”;魏攻打韩国,又被齐国再次“围魏救韩”···

可以说,魏国本身,就是死在了整合三晋的路上!
晋国可能像旁边的齐国的“田氏代齐”一般,以完整的方式新生吗?
很难!
晋国太大了,因此,当内斗到了后期,剩下的每个势力都比一个一般的诸侯要大!
何况,其他的大国,也不可能坐视晋国的任何一股势力完成对晋国的重新整合,必然要进行干涉!
所以,晋国要重新整合起来,难度与后来魏国企图长期整合三晋的难度相当!
所以,晋国已经失去了人和,而且···即便他不分裂,也几乎不可能重新拥有人和!
如此,虽然他的纸面实力雄视天下,但他终究难以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竞争!
地利不再“表里山河”,依然在晋。
然而,晋国的地利已经不再了!
春秋时期,秦、齐、楚之间很少发生冲突,而他们都和晋国打过···
而到了战国,这种情况只会明显了!

春秋时期的战争,主旋律是大国打小国。至于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对中小诸侯的支配权,规模一般比较有限,点到为止(除了南方吴越楚三国之间的战争),大国之间很少夺取对方的领土和人口。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就不同了。
随着诸侯数量的大量减少,各大国之间直接接壤,彼此之间直接就大打,往死里打。
这个情况下,晋国的地缘就很不利了!
秦齐楚晋中,秦在西,楚在南,齐在东,晋在中间。
秦要东出,齐要西进,楚要北上,都是首先就是要击败晋国!
所以,晋国的局势是十分危险而脆弱的!

如果晋国对西面用兵,东面、南面必然会从后方进攻晋国;就好像战国初期,魏国强力攻秦,楚、齐攻其后;三晋猛攻楚国,秦国又攻其西一般。
而如果晋国遭受挫折,其他大国势必争相来火中取栗。就好像后来魏国被齐国击败后,秦国立刻夺取魏国的河西、上郡以及韩国的殽函一带地区···
这种情况下,晋国的发展空间和抗风险能力,都是最不利的!
晋国要破局,只有长期保持最强的国力和最优秀的战略指导,而且···是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准!
天时已去时代,也不同了。
“尊王”、搞霸权那一套,不好使了。

道理很简单。
对大国来说,人家才不会理你这一套。
只有中小诸侯,才希望有这样的秩序,以图残喘。
可是,如果你有能力建立秩序,你不去灭了中小诸侯,扩张实力,反而要建立秩序,去保护那些依附你的中小诸侯,这真的划算吗?
战国初期的魏国,就搞过一段时间的霸业,煞有介事的搞过大会诸侯那一套。
结果,没多久就丢掉霸业了。
为什么呢?
魏国搞霸业,当老大,就要保护愿意当自己小弟的卫国。
结果,为了庇护卫国,魏国跟觊觎卫国的赵国干了起来···然后就是被人家齐国“围魏救赵”。
后来,魏国又觉得韩国不来参与自己的会盟,不认自己这个老大,跟韩国搞了起来···然后,就是被人家齐国再偷了一次,一蹶不振···
晋国在“尊王”游戏中的优势不复存在了。
而在纵横游戏中,晋国在外交上天然处于劣势。
晋国强大,就是各大国的头号大敌;晋国弱小,就是各大国争相掠夺的肥肉;只有在天下失去平衡,出现唯一超强时,其他大国才可能与你松散地联合对抗超强···
天时已去,晋国除自求多福,别无他法。
总之,认为晋国不分裂,则必能由晋国来完成一统天下使命的想法,是天真的。
晋国虽强,但他早早消亡,实际上不就是历史做出的选择吗?
一个被历史早早淘汰的诸侯,即便侥幸幸存下来,又怎么可能完成新的,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