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叶剑英病危,中央已准备追悼会,胡耀邦亲批:急唤钟南山驰援

底层史观啊 2025-04-08 14:01:25

【前言】

抗疫大英雄钟南山和开国大将叶剑英,他们之间有着一段特别的奇遇。那一年,叶剑英元帅病情危急,家里人都开始筹备追悼会了,但关键时刻,有个人站了出来,扭转了局势。

中央迅速召集会议做出决定,胡耀邦亲自批准,安排专机把钟南山从广州直接接到了北京。

那次呼吸停止的危险情况被救了回来,那次救治过程,被人们称赞为医学界的重大胜利,就像历史上的淮海战役一样重要。

直到现在,这都被大家称为医学上的奇迹,下面咱们就来聊聊钟南山院士和叶剑英元帅之间那特别的缘分。

【生于西安事变那一年】

钟南山院士那可是大名鼎鼎,大家都知道。他不仅是个抗疫英雄,还有个称号叫抗非英雄。而且啊,他和叶剑英元帅之间还有段特别又神奇的故事呢。

1936年,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那一年,也是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前一年的光景。那时候,国共两党正往合作的方向走,一起面对国家的危难。就在那一年,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出生了。

这个婴儿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他后来会投身医疗事业,成为医疗圈里的佼佼者之一。他的父亲是南京中央医院著名的儿科大夫,同时也是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在儿科领域非常有名。

他妈妈对肿瘤的研究特别深入,是个非常出色的医护人员。

钟南山院士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就对医学特别熟悉,后来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从医这条路。

1956年,三大改造任务搞定,社会主义制度算是有了个开头。农业、手工业都搞起了合作化,商业呢,也通过花钱买过来的方式变成了社会主义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中国就从新民主主义阶段,正式迈进了社会主义的大门。

这一年,钟南山院士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他扎实的知识功底肯定离不开高学历的加持,也肯定是在更好的大学里进一步深造的结果。毫无疑问,在北京大学的钟南山学到了最精准的医学知识,为自己的医生之路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1960年那会儿,早在1958年中共八大上,咱们就明确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一边是大家心里盼着成为先进工业国的愿望,另一边却是咱们农业还相对落后的现实。同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那会儿正起劲儿,大家都想着快点儿、多点儿、好点儿、省点儿地把社会主义建设起来,觉得人的胆子有多大,地就能产出多少。

1950年,钟南山院士毕业后决定留在学校当老师。他在那儿教了11年的书。

医学生也好,医学工作者也罢,临床经验和书本知识都很关键。要想在更高深的医学领域钻研,就得去更有名的大学深造,等把医学理论都学透了才行。

只有真正开始参与医学临床工作,知识积累才会更加丰富,治疗患者的疾病也会更加准确。

钟南山院士24岁那年就当上了助教,一共教了11年的书,直到1971年9月,他才进了广州第一医院内科,开始正式给病人看病。

他想要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探索更深的专业领域,解决更多难治的病症,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因此,他清楚自己得去学习更尖端的医疗技术知识。

后来,钟南山院士去英国进一步学习,去了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这些地方,接着又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可以说,在发达国家的这几年,他学到了更加深厚和复杂的临床医学知识,并且能把国外更先进的医疗技术用到国内很多病人的治疗上。

他在爱丁堡大学被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而且他在学术上特别有成就,创造了很多科技新东西,还写了很多医学方面的文章。

2003年非典那会儿,钟南山院士冲到了最前线,加入到最紧张、最要命的治疗工作中,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没有声音,却是关乎生命的大战。他因为立了大功,被授予了特等功,还得了“抗非英雄”的美名。

因此,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在抗击疫情那场大战里名声大噪的钟南山院士,其实很久以前就显示出了他的非凡才能,在我们不了解的漫长岁月里,他已经走过了很远的人生道路。

【叶剑英元帅的身体问题】

1979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头一年的后一年,还有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后一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结束的后一年,同时也不是在农村推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土地政策那年的后一年,叶剑英元帅的身体开始有些不对劲了。

经历过抗战风云的叶剑英元帅,大名鼎鼎的他,身体状况开始慢慢变差,当时在中南海负责保健工作的王敏清,在自己的笔记里仔细记载了这一过程。

那段时间,叶剑英元帅开始走路变得摇摇晃晃,渐渐地连笔都拿不稳了,笔好像自己会跑似的,总从他的手里滑落。他的步伐也越来越小,而且一拿起笔来就抖个不停。

那时候,叶剑英元帅已经82岁高龄了,又经历过许多战争的考验,再加上长时间工作积累下的劳累,因此这个不起眼的小情况可能背后隐藏着大问题。

年纪大了,身体就像老机器一样,得加点油,修修补补那些磨损的零件。力气一点点没了,可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光一点点溜走,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们以前那强壮的身子,还有年轻时的那股冲劲儿,都一点点消失了。背开始慢慢变驼,胃口也越来越小,以前能大口吃下好几碗馄饨,现在几个就饱了。身体也渐渐出现各种小问题,器官也一个个不如从前了。

长了老年斑,皱纹也多了,头发渐渐变白,心里开始为年纪和死亡犯愁。但更多的是,拥有了一份独特的安宁,还有那份缓缓而来的、即将与上帝重逢的平静。

以前咱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现在有的开始嫌我们邋遢,嫌我们没用了。人生的舞台也快要谢幕了,以前咱们风光无限的那个舞台,终究是要交给新一代去唱戏了。

那时候,邓小平经常劝叶剑英元帅去做个身体检查,其他老领导也是一再地劝。但那时候情况特殊,正是拨乱反正的重要时候,好多冤假错案等着平反,国家经济建设也得有个方向,还得把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工作实在太多太忙了。

叶剑英元帅把一生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还有他当年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的祖国里,结果忙得连做个全身检查的时间都没有。

到了1980年,手头忙个不停的工作总算有了点空闲。这时,中央保健委员会成立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那些年长的收费老领导和老干部们做身体检查。

他们以前为国家打过仗,做过贡献,老了还继续为国家的建设出力,因此,关心这些老英雄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1980年,叶剑英元帅终于接受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一直以来,他都没太在意的那些“走路步子变小,手有点抖”的小状况,最后却被诊断出是帕金森病,并且肺部也有感染。

那时候,叶剑英元帅已经上了年纪,加上病情老是反反复复,医院的资深大夫和教授们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先用抗生素来治疗,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

这段时间,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老惦记着叶剑英元帅的身子骨,怕他出啥岔子。可叶剑英元帅呢,反倒乐呵呵地说自己挺好的。明明他自己病得不轻,却成了那个安慰大伙儿,还跟大家开起玩笑来的人。

这段时间里,叶剑英元帅很配合医生的治疗。刚开始治疗时,用抗生素确实有点效果,但后来发现,打抗生素也只是暂时缓解一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想真正改善叶剑英元帅的身体状况,那点努力实在是微不足道。

【叶剑英元帅和钟南山院士】

1984年,叶剑英元帅突然心脏出了问题,心肌坏死,还陷入了深深的昏迷。那时候,情况真是十万火急,钟南山院士二话不说,直接从广州坐飞机赶到北京。经过整整11个小时的紧张救治,钟南山院士通过切开气管的方法,终于让叶剑英元帅慢慢转危为安。

这次抢救既艰难又漫长,被大家比作医学领域的淮海战役。

其实在1983年,也就是在叶剑英元帅病重前的一年,那时候他还是人大代表呢。但到了1983年2月,因为身体不太好,叶剑英元帅就说,别再选他当人大代表了,也别提名他做常委会委员长的候选人。

三月份的会议上,特别表扬了叶剑英元帅为促进两岸统一所做的努力。到了六月份,叶剑英元帅又被选为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

地位越高,本事越大,肩上的担子也就越重,即便是经历过抗战风雨的叶剑英元帅,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时候也是如此。

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他决定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1983年10月,尽管当时叶剑英元帅身体不太好,但他还是出版了自己的诗词选集。

叶剑英元帅和钟南山院士之间,其实存在着一段特别的缘分呢。

1936年,就是钟南山院士诞生的那一年,叶剑英元帅正带着队伍过河往东走,帮着左路和右路的军队一起打仗。

后来,1936年7月的时候,叶剑英元帅到了东北,负责领导抗日事务。这一年里,1936年,有一个人在战场上英勇抗日,而另一个人则在医院里呱呱坠地。从那时起,这两颗璀璨的新星就开始闪耀光芒了。

1940年的时候,叶剑英元帅可厉害了,他和好多人辩论,讲了许多关于抗战和内部矛盾的事情。他拿出真实情况,把国民党里那些顽固派对八路军的瞎话都给驳倒了。用事实说话,这样一来,他就赢得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那时候,他的话广为流传,大家都说他能言善辩,对着一群人辩论都不落下风,后来还出了本叫《叶剑英抗战言论集》的书。

1944年,叶剑英元帅会见了到访延安的新闻记者,跟他们聊起了我军在敌人后方抗日战场上的战斗状况。

这几年,钟南山院士正忙着和医学打交道,他一头扎进医学书籍里,不断钻研学习。

1949年初的时候,叶剑英元帅和聂荣臻等人一起努力,让北平和平解放。之后,他们又一起投身到首都的建设中,推动教育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还有恢复生产。

1956年,就是钟南山院士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读书的那一年,叶剑英元帅负责召开了全军院校的大会,在会上他谈到了军队要走向现代化。同一年,叶剑英元帅还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1年,钟南山开始正式当医生看病了。与此同时,叶剑英元帅也在忙着让军委变得更好更稳,收拾之前特殊时期留下的烂摊子。

就在那一年,70年代时中美关系开始变暖,美国的乒乓球队来到了中国,这事儿还带动了美国的大人物基辛格来中国访问,当时是叶剑英元帅出面接待的。之后,不管是田中角荣还是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叶剑英元帅都有参与接待工作。

那时候的风云变幻中,不同年代的人物会在不同时候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优秀的人都有些共通之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大放异彩,最终站在了顶峰。我们所知道的是,在1984年,钟南山院士参与了抢救叶剑英元帅的行动。

0 阅读:11
底层史观啊

底层史观啊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