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毛主席难得离开北京,往南边进行考察。他特地挑了杨成武一起南下,杨成武是主席多年的老朋友,也是一位深得信任的开国上将。在这次出行中,杨成武不光是主席的保镖,还负责给主席传递命令。
在往南走的路上,毛主席和杨成武打开了话匣子,聊了很多知心话。毛主席心里怎么想,都被杨成武一一记录下来了......
【毛主席到南下:让杨成武跟我去】
1967年夏天特别热的时候,7月份,毛主席打算往南走走看看。他自己说:“都7月了,我得出去逛逛,去武汉游游泳,那儿的水不错。”
在会议室,大伙儿纷纷发表看法,商量着毛主席要不要离开北京去视察。但毛主席心里早有主意,他坐在窗边、屋子正中的沙发上,边抽着烟,边听大家伙儿说话。
等大家都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毛主席把手里的烟头按灭,笑着轻轻开了口:“没事的,我去一趟,杨成武你也跟我一起,成武,咱俩一块儿去,就这么决定了。”
那时候,杨成武坐在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正琢磨着毛主席出行的事儿,突然听到毛主席叫他的名字,他连忙从座位上起身,点头答应了这项重要任务。
杨成武,是位开国上将,在革命战争那会儿,他就因为指挥打仗特别棒,受到了毛主席的看重。毛主席好几次都亲自找他谈话,直接给他分配任务,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对杨成武将军是多么信任。
从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杨成武都建立了卓越的战功,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一建立,朝鲜那边就打起了仗。毛主席看清形势,果断决定要“抗美援朝,保护家园”,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快就上了战场。战局一直变,中央也不断派兵去支援。在1951年要再派兵的时候,毛主席第一个就想到了杨成武。
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当上了天津警备区的司令员,后来还做过京津卫戍区的副司令员和司令员。那时候,他又被选为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的司令员,紧接着就接到了主席的通知,于是他马上从天津赶到北京的中南海丰泽园颐年堂,见到了毛主席。
和杨成武一同到来的,还有第二十兵团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毛主席向他们讲解了当前的战场情况,着重说:“美国要是想侵略,想开战,咱们就得举起反侵略的大旗。敌人不会轻易服软,所以咱们得做好准备,跟他们干上几仗。”
战士们的劲头很足,都说为了去朝鲜打仗、保卫家园,不怕丢掉性命,要多赢战斗,好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好消息。杨成武精神抖擞地说完,然后,他又简短地给毛主席汇报了第二十兵团的准备情况。
他保证道:“主席请宽心,我们肯定会弘扬国际主义和爱国精神,跟朝鲜人民一起战斗,勇敢无畏,不怕牺牲。正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战死沙场是常事’。我们绝不会给京津卫戍部队丢脸。”
听到这些,毛主席心里很高兴,他一边悠闲地抽着烟,一边品着茶,和杨成武、张南生聊得越来越起劲。聊着聊着,到了吃饭的点,毛主席还热情地挽留他们俩一起吃饭。
吃饭时,毛主席拿起杯子,打算给杨成武和张南生敬酒。尽管杨成武连连摆手说不,但毛主席很坚决:“不行,这杯得我敬你们!祝你们到朝鲜后,能和朝鲜人民军一起,打个漂亮的大胜仗。”
毛主席的鼓舞让杨成武倍感振奋,他一口气喝干了杯中的酒,向毛主席拍着胸脯保证:“我们肯定会拼尽全力完成任务!”
餐桌上气氛热烈而欢快,毛主席不断挥手让大家夹菜,还多次和杨成武碰杯喝酒,他对杨成武带领的队伍非常有信心。
见过毛主席的那天,杨成武回到营地,心里激动不已,浑身是劲,结果整晚都没睡着。这时候,他信心百倍,下定决心绝不让毛主席感到失望。
杨成武和张南生带着第二十兵团,威风凛凛地前往战场。他们到朝鲜后打的第一仗,是为了抵挡联合国军的试探进攻和“特种混合部队作战尝试”,杨成武指挥部队参与了朝鲜东线夏季和秋季的防御战斗。
文登川之战是夏秋防御战里很关键的一场仗,杨成武和张南生带着第二十兵团的第六十八军,虽然装备不如人,但还是打败了美军。美军靠着坦克,还有步兵、坦克、空军和炮兵一起上,但还是被我们打退了。只用了3天,我们就干掉了1.7万多敌人。这场仗不仅让美军第七师吃了大亏,还创下了朝鲜战场上一个月里杀敌最多的纪录。
杨成武又一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本领,好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
大家都知道,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咱们了不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了保卫和平去打仗的,这场仗打赢了,让我们中华民族得到了全世界的敬重。打完朝鲜战争回国后,杨成武又继续参加了炮轰金门、中印边界保卫战、抗美援越等好多仗,他是毛主席特别看重和欣赏的一位将领。
1965年年底,杨成武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肩上的担子可不轻。这也就不难明白为啥毛主席南巡时会带上杨成武一起了。
【毛主席:建军节要到了】
这次毛主席去南方,杨成武陪着毛主席一起出去考察,他得负责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工作,直接管着毛主席的安全,这可是个重任,一点马虎不得。
7月份,毛主席在武汉的东湖宾馆住了阵子,他当时心里还琢磨着要跳进长江游个来回呢,可为了安全着想,最后还是没去成。之后,杨成武就跟着毛主席一块儿离开了武汉,奔上海去了。
不管在哪里,什么时候,杨成武都紧紧跟着毛主席,他细心安排每次活动的安保工作,机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保证毛主席的安全无虞。而且,他还经常接到任务回北京,把毛主席的指示告诉给中央。
在上海的时候,毛主席跟他的老朋友、得力战将杨成武聊了许多知心话。快到八一建军节了,毛主席特地请杨成武来到家里,对他说:“建军节快到了,你回去参加一下建军节的庆祝聚会吧。”
“有些人觉得八一不该当建军节。”杨成武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脸上带着点疑惑,他好奇地问:“咋回事呢?”
杨成武慢慢讲述道:“有人建议把9月9日,就是秋收起义那天,定为建军节。”
他刚说完,毛主席就皱起了眉头,马上否定了这个提议,接着和杨成武聊起了以前的“南昌起义”。
在革命岁月里,伟大的共产党带头人发起了好几百次大大小小的反抗行动,其中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特别重要,它们为共产党人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还带动了一大波反对国民党一个人说了算的革命风潮。
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共产党人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而秋收起义呢,是共产党头一回在打仗的时候,光明正大地亮出了自己的党旗。这次起义在老百姓面前,更加清楚地显示了共产党要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干到底的坚决态度。这两段历史紧密相连,关系重大。
1961年,周总理去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那地方以前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他看了之后很有感触地说:
上海那边,工人们发起了一场起义,但没能成功;南昌那边,则是军队尝试起义,结果也失败了;到了广州,工人们和军队联手起义,结果还是一样,没能赢。试了工人起义,也试了军队起义,都不行,那会儿还没人想到,也许该试试在农村起义。
周总理特别强调:“毛主席当时提出,要先在农村建立革命基地,慢慢包围城市,这个想法很独特。”南昌起义后,毛主席明确了“咱们要建一支啥样的军队”,革命嘛,就是不断摸索、尝试的过程,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这些,都是革命路上特别重要的一环。
【周总理:徐向前同志必须参加招待会】
在杨成武跟前,毛主席回想起了“南昌起义”的往事,开口说道:
八一南昌起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带着中国人民,向国民党反动派开的第一炮。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历史。南昌起义影响全国,而秋收起义呢,主要在局部地区。
四十年前那个八月一号,好多革命英雄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那场盛大的战斗,就算要牺牲性命,他们也毫不退缩。想到过去一起战斗的老伙伴,毛主席很关心地对杨成武说:“今年建军节的聚会得办得大一些,把所有的老元帅都请来,到时候你来讲几句祝酒的话。”
杨成武心里有点打鼓,觉得自己恐怕胜任不了这个任务,就对毛主席提议说:“还是让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讲更合适些。”
“你跟总理说一声,让他来决定吧。”毛主席说道。说完,他顺手点了一支烟,他思考时总爱抽烟,烟一点着,他就深吸了两口,接着便聊起了那些老战友,他说:
叶剑英在紧要关头可是立下了赫赫大功,他就像诸葛亮一样,一生都秉持着坚定的精神,也像吕端那样,在处理大事时从不含糊。
陈毅同志真的不错。
聂荣臻真是个实在的好人。
贺龙是二方面军的标志性人物。
原文:“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优势和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南昌起义里,这些老将都现身其中,他们的命运跟南昌起义绑在了一块儿。那时候打仗,有的人负责带头指挥,有的人帮忙出谋划策,有的人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起义,还有的人刚好赶上了起义快结束的时候。
起义时,贺龙当军长的第二十军、叶挺带着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还有叶挺独立团后来壮大成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都是这次起义的主要战斗力。
朱德靠着之前在滇军里的老交情打掩护,借着请客吃饭的机会把敌团长请来,赶紧探听到了重要消息,好让起义军能提前安排好怎么打仗。不光这样,朱德还给部队找了个合适的地方驻扎,带着军官教导团一起上阵杀敌。他对这次起义来说,就像是超级厉害的“智囊和领路人”。
在第二十五师里,有的人是共产党员,有的人属于国民党,还有些人在观望。聂荣臻仔细研究了这支队伍后,行事非常低调,并在队里其他共产党员的帮助下,成功让部队投入战斗。聂荣臻带领的这支队伍,后来也成了南征的主力军之一。
南昌起义那会儿,徐向前在第二方面军总部做上尉参谋,他刚入党没多久,虽然没能直接上阵打仗,但他心里特别感激这场起义给他带来的鼓舞。过了好多年,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头,徐向前写下了这事儿。
虽然我没能赶上南昌起义,但南昌起义爆发的消息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让我下定决心告别老部队,去建立我们共产党自己的队伍。
对这些老将军来说,南昌起义是他们打仗经历里的一场大战。不管是对于一直向前的历史,还是对于他们豁出命去守护的老百姓,又或者是对于他们自己的后半辈子,“南昌起义”和“八一建军”都成了他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儿。
毛主席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事儿呢,他细细地回想着过去的事情。这时,杨成武在一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同时赶紧拿出纸笔,飞快地记录着。记好后,他又给毛主席念了一遍,毛主席听了点点头,说:“没错,就是这样。”
因此,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八一”作为我们的建军节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各位老元帅们来说,这个日子有着特别的意义,建军节的招待会上,他们肯定是不能缺席的重要人物。
杨成武接到任务回到北京,还顺便把毛主席的话带了回去。他把毛主席的指示告诉了周总理和其他几位老将军,周总理听后马上行动起来,准备让老将军们都参加建军节的招待会。
周总理把傅崇碧叫来,特地嘱咐他:“你得确保徐向前同志出席招待会。”周总理对徐向前元帅的安全特别上心。
这一年,徐向前元帅已经66岁了,迈过了六十岁的门槛,身为中共中央军委的副主席,他一门心思全放在了军队建设上。周总理心里挂念着他,十分关心他的状况。
在毛主席的吩咐下,加上周总理和杨成武的共同努力准备,建军节的招待会最终顺利地举行了。
招待会当天结束后,按照周总理的吩咐,傅崇碧多安排了几辆警卫用车,还加了人手,确保徐向前元帅安全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