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狂飙”,警惕“重”暑!快来了解一下“热射病”的知识

清汛康康 2024-07-26 19:00:36



多地近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关于热射病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一名男子在户外钓鱼时不幸晕倒,送进医院后被诊断为热射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提醒您,户外工作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人等要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注意科学补水,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致命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平时我们常说的中暑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而重症中暑又称为热射病,患者常常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高热、头痛、抽搐等严重症状。

热射病的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1、经典型热射病

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

2、劳力型热射病

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尽管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但环境条件并非必需。

其实,可能并不是每次中暑都到热射病的程度,但中暑也不要掉以轻心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暑的症状和120急救人员到达前我们的现场应急处理方法:

中暑的症状

1、先兆或轻症症状

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疲乏、心悸、脉搏变快、体温升高。

2、重症症状

搏动性头痛、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无汗、恶心、呕吐、四肢或腹部痉挛并疼痛、脉搏变快、体温超过40℃伴皮肤干热。

120急救人员到达前的现场应急处理

1. 立即脱离热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或减少患者全身衣物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

2. 快速测量体温

原则上应快速测量核心温度(直肠温度)而非体表温度,因为有的患者初测体表温度升高不明显,但核心温度已显著升高。如果现场不具备测量核心温度的条件,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以做参考。需注意的是,如果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10min测量一次体温。

3. 积极有效降温

根据现场条件,可以多种降温方法联合使用。

①蒸发降温:用凉水喷洒皮肤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该方法可能是现场最容易实现的方法。

②冷水浸泡: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这可能是现场最高效的降温方式。若无冷水条件时可用室温水(如26℃)浸泡。

③冰敷降温: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注意保护阴囊)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应注意每次放置不多于30分钟。

④体内降温:神志清楚的患者根据现场条件可饮用4~10℃冰水降温。

4. 快速液体复苏

现场可口服淡盐水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若现场有输液条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在补液的同时可补充丢失的盐分。

5. 气道保护

对于神志昏迷的患者,尽量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同时观察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停止,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或紧急拨打120寻求帮助。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喂水。

6. 控制抽搐

若患者出现四肢抽搐,注意保护患者头颈部,防止舌咬伤等意外伤。避免强行按压四肢导致肢体受伤,同时避免患者误吸。

对于疑似热射病的患者,按照“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在现场处理后应尽快转运或联系救护车转运至就近有救治经验的医院,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救治。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治疗热射病的首要措施,即便转运后,也应在转运过程中做到有效持续的降温。

怎么预防热射病?

1. 心脑血管病患者、体弱及肥胖人群、老年人、坐月子的产妇在夏季要做好预防工作,应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运动,避免长时间待在环境闷热的室内;

2. 注意及时补水,可以饮用一些淡盐水、绿豆汤,可以准备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常用药;

3. 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如果发生了中暑症状,可以服用一些藿香正气水,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急诊科】

【编辑:XC 】

0 阅读:5

清汛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