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县城公务员》:体制内,会写材料是个捷径
在县委办工作,少挨批评是一种向往
县委办、县政府办都是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一群人,虽然达不到“伴君如伴虎”的地步,但作为一方的主官,这些领导还是有些脾气的。最害怕听到领导这样一句话:“这个材料写的不对,不是这个意思,你再去改改”。
另外,县委办的工作标准真的是很高。为啥?就比如,你写了一篇材料,常务副主任要审阅签字,常委办公室主任要审阅把关,最后县委书记还要看,如果中间有人偷懒了,把一份有问题的材料送到书记面前,那就等着挨批评吧。李鑫刚开始写材料的时候,就曾经因为里面写了个错别字被付主任批评:“总共就两页的材料,还写个错别字,干活儿也太糙了你。”
据李鑫听说的,现在的领导都已经很文明了。放在以前,如果材料写的不好,直接扔出办公室是常事。
县委办写材料的经常自嘲是“材料狗”,工作辛苦无比。戴着耳机,听着领导的讲话,将每个字都重新敲出来。说普通话的领导还好,可以用软件识别,但是说方言的领导,可是苦了这些“狗子们”了。每逢要召开党委全会等一些比较大的会议的时候,面对十几页的材料,要有一个人读,另外其他人对着错别字,生怕领导念着稿件的时候,发现了错别字。
总之,李鑫来到县委办写材料的科室工作以后,才明白什么是高强度工作。毕竟,他们只能每周偶尔休息。家庭照顾不到,内心有愧疚、工作压力大导致心情郁闷,要是容易多愁善感的人,尽早不要在这个科室,着实很压抑。
机构改革,有人欢喜有人愁
2019年是李鑫来到县委办工作以后面临的一个机构改革,原则上,机构改革期间,所有的人事关系都要冻结。也就是说必须这期间不能有人事调动。2019年机构改革完成以后,县里召开常委会的频次明显增多了。很多干部涉及到了调动,先是普通干部调整副科;再是乡镇长调整到乡镇党委书记或者回城任职;最后是乡镇的人大主席、副书记回城任县直单位的副职或放弃职务回城的。总之,那段时间,李鑫的很多朋友都在向他打听这次调整了谁?因为在他们眼中,县委办工作就在领导身边,很多消息是最准确的。每次这个时候,李鑫还是有点小“骄傲”的。
不过,这次机构改革以后,县委办的领导职数就只有“一正三副”,即:一个县委办公室主任,一个统筹县委办全面工作的常务副主任、两个分管其他工作的副主任。对于县委办的这些干部而言,想要在县委办提拔,越来越困难,毕竟僧多粥少。但是,毕竟这些人还是在领导身边,他们的辛苦领导能够看得见,即使在县委办无法提拔,也会想办法将表现好的人员提拔到其他单位。就比如:这次机构改革完成以后,县委办常务副主任被调整到一个县直单位任一把手,县委办的另外一个副主任也被调整到一个县直单位任“一把手”。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强权部门”也在调整着自己的人员,与县委办公室不同的是,县委组织部更倾向于将科员调整到其他单位任副科领导。组织部长倒是个明白人:“组织部的工作压力大,再不提拔年轻人,谁还愿意来?”。
反观此时的县委办,班子成员乐成了一片,干活的年轻人似乎也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