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厕所经常这个表现可能是癌!到了40岁一定要做这件事!

忆彤评健康 2025-04-17 04:42:33

“老陈,你最近咋老跑厕所?没事吧?”

社区诊室的窗外,秋风卷着落叶,空气里透着丝丝凉意。消化科医生张慧敏放下病历本,皱着眉头看向对面的中年男人。陈建国,42岁,坐在椅子上,手里攥着手机,苦笑着说:“张医生,我这半年老便秘,有时候还拉肚子,蹲厕所跟打仗似的,费老劲儿了。网上说可能是大肠癌,我吓得睡不着。您给讲讲,这排便毛病咋回事?40岁后真得查啥?”

张慧敏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切:“老陈,排便异常可不是闹着玩!大肠癌这些年越来越常见,你这便秘、腹泻,得当回事。到了40岁,有件事不能拖!我来给你说道说道,别让忽视毁了健康!”

陈建国愣住了。他一直觉得便秘是小事,喝点酸奶、吃点香蕉就行。可张医生的话,像一盆冷水泼下来,让他心里慌了:难道这厕所难题,真是癌症的信号?诊室外,几个候诊的大姐也探头探脑,想听个究竟。张慧敏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陈建国讲起了大肠癌的真相。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建国的故事,揭开排便异常背后的秘密,看看40岁后咋防癌,活得健康又安心!

陈建国其人:忙碌奔波的“外卖老哥”

陈建国,42岁,是杭州一名外卖骑手。年轻时,他在工厂打工,后来赶上外卖热潮,买了辆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干起了送餐。他常说:“男人嘛,多跑几单,日子就好过!”每天早上七点,他穿梭在街头巷尾,送餐到深夜,十几个小时不歇脚。中午啃个包子,晚上吃碗炒面,可乐、啤酒提神。烟抽得少,但烧烤、麻辣烫是心头好,蔬菜基本不沾,运动?那是“送餐够累了”。

陈建国的身体,早就敲响了警钟。三年前,他开始觉得肚子胀,吃点油腻就难受,以为是胃不好,买点胃药对付。两年前,他便秘加重,一周才拉两三次,硬得像石头,蹲厕所半小时起不来。半年前,便秘和腹泻轮着来,有时候一天跑三四趟厕所,大便还细得像铅笔,偶尔带点血丝,他以为是痔疮,抹点药膏算完。最近一个月,肚子疼得厉害,体重掉了8斤,裤腰松了一圈。这次排便太折磨,他跑来问张慧敏:“张医生,我这便秘、血便,是不是大肠癌?40岁后咋防?”

张慧敏翻开陈建国的病历,严肃地说:“老陈,大肠癌不挑人!排便异常是警报,你这便秘、血便,得查清楚。40岁后,有件事不能马虎!我来给你讲讲,咋防癌,护好命!”

真相揭秘:为啥大肠癌爱找40岁的人?

“张医生,大肠癌咋就盯上我了?我还觉得自己年轻!”陈建国揉着肚子问。

张慧敏拿出一张肠道图,指着上面说:“老陈,大肠癌是‘富癌’,跟生活方式脱不了干系!40岁后,身体代谢慢,坏习惯攒多了,癌症就来敲门。”

大肠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的“隐形杀手”。《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3)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大肠癌约56万例,死亡约29万,位列癌症发病率第三。40岁后,肠道蠕动减慢,毒素堆积,饮食高油高肉、久坐少动、肥胖,都推高癌风险。陈建国的烧烤、外卖生活,纤维少,脂肪多,肠道超负荷,便秘、血便可能是肿瘤的“前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说:“大肠癌是生活方式病,40岁后筛查是关键,早期发现能救命!”

“大肠癌像个‘潜伏者’,悄悄长大。”张慧敏解释,“你这排便毛病,八成是肠道在喊救命!”她还提到,《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指出,高脂肪饮食增大肠癌风险30%,肠镜筛查可降70%死亡率。

陈建国吓得一哆嗦:“张医生,我这便秘好几年了,是不是晚了?咋查?”

张慧敏宽慰他:“老陈,别慌!40岁后做件事,能揪出癌苗子。我来给你讲讲,哪些信号得防,咋查才靠谱!”

信号一:排便习惯改变——大肠癌的“报警铃”

“张医生,我这便秘又腹泻,咋回事?是不是癌症?”陈建国摸着肚子问。

张慧敏严肃起来:“老陈,排便习惯变了,是大肠癌的‘敲门声’!得赶紧查。”

排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的“头号信号”。《美国胃肠病学会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指出,肿瘤堵塞肠道,扰乱蠕动,引发便秘、腹泻交替,或里急后重(拉完还想拉)。陈建国的便秘一周三四天,腹泻一天跑五次厕所,蹲完还觉得“没拉干净”,典型得像教科书。肿瘤还可能刺激肠黏膜,导致肛门坠胀。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若有这些症状,更得警惕。

“排便变了像‘警笛’,响了得跑医院。”张慧敏说,“你这里急后重,不是吃坏肚子!”她提到,《欧洲胃肠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显示,70%的大肠癌患者有排便异常,肠镜确诊率超90%。

“张医生,我还以为是累的!”陈建国脸白了,“咋查清楚?”

信号二:大便形状异常——肿瘤的“指纹”

“张医生,我这大便咋细得像铅笔?费劲死了!”陈建国皱眉问。

张慧敏点点头:“老陈,大便细是大肠癌的‘线索’!肿瘤卡住肠道,形状就变了。”

大便形状异常,是大肠癌的“隐形标记”。《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指出,肿瘤占位让肠腔变窄,大便被挤成细条,或有压迹(像被捏过)。陈建国的大便从粗条变细条,排便像“挤牙膏”,费力得脸通红,蹲半小时才完事。肿瘤还可能引发梗阻,导致便秘加重。若不查,肠道堵死更麻烦。

“大便形状像‘身份证’,变了得查根源。”张慧敏说,“你这细便,可能是肠在喊!”她提到,《英国医学杂志》(BMJ)显示,50%的大肠癌患者有大便形态异常,肠镜能揪出90%早期病变。

“张医生,我还当是吃少了!”陈建国吓得直拍腿,“得赶紧查。”

信号三:大便带血——癌症的“红灯”

“张医生,我这大便有点血丝,是痔疮吧?”陈建国低声问。

张慧敏瞪了他一眼:“老陈,血便可不一定是痔疮!大肠癌爱冒充,得防!”

大便带血,是大肠癌的“危险信号”。《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杂志》(Cancer Research)指出,肿瘤侵蚀肠壁,引发黏液血便或鲜红血,有时只有血没粪便。陈建国的血丝一周出现两三次,颜色暗红,黏在便上,以为是痔疮,抹药没好。更糟的是,大肠癌还可能伴贫血,他的乏力、体重掉,八成跟慢性失血有关。血便超两周,必须查!

“血便像个‘红牌’,罚你去医院。”张慧敏说,“你这血丝,得做肠镜!”她提到,《中华消化杂志》显示,60%的大肠癌患者有血便,肛门指检和肠镜能排除90%误诊。

“张医生,我以为擦破了!”陈建国吓得直咳嗽,“得去查了。”

信号四:腹部不适——大肠癌的“低语”

“张医生,我这肚子疼、胀气,咋回事?”陈建国拍着肚子问。

张慧敏严肃起来:“老陈,肚子不适可能是大肠癌在‘低吼’!拖久了麻烦大。”

腹部不适,是大肠癌的“隐形警报”。《胃肠病学世界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指出,肿瘤刺激肠道,引发腹胀、隐痛,甚至摸到包块。陈建国的肚子胀半年了,吃完饭像吹气球,腹痛断续发作,以为是消化不良,吃健胃片没用。更糟的是,大肠癌可能扩散,他的体重掉、乏力,得防癌转移。腹部症状超一个月,查!

“腹胀像个‘信使’,告诉你肠有事。”张慧敏说,“你这肚子疼,得查底细!”她提到,《临床胃肠病学》(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显示,40%的大肠癌患者有腹部不适,影像学和肠镜是关键。

“张医生,我还当是吃多了!”陈建国脸白了,“咋防这癌?”

40岁的“救命大事”:肠镜不能拖!

“张医生,40岁后真得查啥?别吓我!”陈建国可怜巴巴地问。

张慧敏笑着说:“老陈,40岁后,肠镜是‘救命镜’!查一次,安心好几年。”

肠镜,是大肠癌的“侦察兵”。《美国预防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指出,40岁后做肠镜,能发现90%的早期大肠癌和息肉,切除后治愈率超95%。陈建国的便秘、血便,可能是息肉或肿瘤,肠镜能看清肠壁,揪出问题。高危人群(家族史、肥胖、久坐)需35岁起查,每3-5年一次。普通人40岁查一次,没问题可5-10年再查。

“肠镜像把‘放大镜’,癌苗子藏不住。”张慧敏说,“你这排便毛病,查了才安心!”她提到,中国抗癌协会建议,40岁后肠镜普及率应达50%,早期发现可降80%死亡率。

陈建国吓得直摆手:“张医生,肠镜疼不?我怕!”

大肠癌的“高危坑”:陈建国得改啥?

“张医生,我这便秘还有啥得防?咋活才好?”陈建国摸着肚子问。

张慧敏严肃起来:“老陈,大肠癌爱钻空子!你的生活,得大改。”

她列了大肠癌的几大坑:

高油高肉:烧烤、红肉伤肠,推高癌风险。少吃菜:纤维不足,毒素堆肠道。久坐少动:代谢慢,肥胖诱肿瘤。不体检:小问题拖成癌症,后悔晚。

“肠道像个‘垃圾站’,得常清理。”张慧敏说,“你这外卖、熬夜,得全戒!”她提到,《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报告》(WHO Cancer Report)指出,40%的大肠癌与生活方式有关,健康饮食、运动能防60%病例。

陈建国点头:“张医生,我这生活得整!还有啥症状得查?”

大肠癌的“防癌秘籍”:陈建国学到了啥?

“张医生,咋防大肠癌?我不想这便秘要命!”陈建国攥着拳头问。

张慧敏笑着说:“老陈,防癌不难!肠镜打头阵,给你几招,肠道会谢你!”

她给陈建国开了个“防癌指南”:

做肠镜:40岁查一次,息肉早切,防癌变。吃清淡:每天300克蔬菜(菠菜、西兰花)、200克水果(苹果、香蕉),少红肉。多运动:每周快走4次,每次40分钟,促肠蠕动。戒烟酒:扔啤酒,少烧烤,护肠黏膜。早睡觉:每晚11点前睡,睡7-8小时,养免疫。常体检:每年查粪便隐血、肿瘤标志物(CEA),防漏网。

“防癌像种树,细心才结果。”张慧敏说,“你得让肠道喘口气,别硬扛!”她建议陈建国找消化科,定肠镜计划;必要时看营养师,调饮食。

陈建国点头如捣蒜:“张医生,我听您的!这肠镜得约!”

陈建国的逆袭:从“厕所苦主”到“健康哥”

听完张慧敏的讲解,陈建国像找到救命稻草。他下定决心,把排便毛病治了,护住健康不拖延:

查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切除后没事,血便停了。改饮食:外卖换蒸菜,每天吃苹果,便秘好了。勤运动:每周骑车4次,肚子胀没了,精神好。早睡觉:每晚10:30睡,乏力消,体重稳了。

半年后,陈建国复查,肠道干净,粪便隐血阴性,体重回升5斤。他整个人神采奕奕,送餐效率高,还报了个广场舞班,逢人就说:“便秘不能忍!40岁做肠镜救命,健康才值钱!”

写在最后:肠道清爽,人生敞亮

陈建国的故事,是无数忙碌人的缩影。便秘、血便、腹胀,是大肠癌的“敲门声”。40岁后,肠镜是“救命镜”,查一次,安心好几年。健康饮食、多运动、常体检,是防癌的硬道理。

张慧敏常说:“肠道是第二大脑,护好了才舒坦。”从今天起,检查一下你的排便:便秘多吗?血便有过吗?肠镜做了吗?别让马虎,毁了健康路。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用科学的防癌方式,活得健康,活得长寿又自在!

参考资料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3):大肠癌发病与死亡数据。

《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生活方式与大肠癌风险。

《美国胃肠病学会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排便异常与大肠癌的关系。

2 阅读:186
忆彤评健康

忆彤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