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冰水=给脾胃"泼冷水"?毛昕辰老师教你三伏天正确"凉"身

芷说课程 2025-04-22 04:54:41

盛夏时节,商场冷饮柜台前总能看到家长牵着孩子排队的身影,冰镇饮料、雪糕、凉茶成了许多人解暑的标配。但在中医看来,这些看似清凉的消暑方式,可能正在悄悄改变着身体的内环境。作为广东省名中医周红教授师承弟子、象脉学创始人许跃远教授亲传弟子的毛昕辰老师,从中医角度提醒:人体在夏季其实更需要"温暖的守护"。

夏季人体阳气外浮,脾胃功能相对较弱,这时候如果过量饮用冰水,就像在烧红的铁锅上突然浇冷水,容易导致"寒气直中"。有个十二岁男孩暑假每天踢完足球就灌冰可乐,半个月后开始胃胀腹泻,这正是冷水刺激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的典型表现。中医讲究"脾胃喜温恶寒",温水能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而低于体温的饮品会让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就像把消化系统突然放进冰箱冷藏室。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夏天容易没胃口,其实和过量冷饮关系密切。中医所说的"胃气",需要适宜温度才能正常升降。当孩子连续喝下两杯冰镇酸梅汤,胃气被寒气压抑,就像炉灶的火苗被水浇灭,自然对食物提不起兴趣。建议把饮品放在室温下回温十分钟再饮用,或者用吸管小口慢饮,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

夏季潮湿闷热的环境容易让湿气滞留体内,冰饮会加重这种状况。有个比喻很形象:湿热天气就像蒸笼,冷水摄入如同往蒸笼里添凉水,蒸汽遇冷凝结反而加重潮湿。很多孩子夏天头发出油、舌苔厚腻,其实就是湿气重的表现。可以改喝35-45℃的淡姜茶,生姜的辛温就像给身体装了除湿机,能温和地驱散湿气。

有些家长会用凉茶给孩子"降火",但需注意体质差异。有个五岁女孩每天喝金银花凉茶,结果出现手脚发凉、食欲减退,这是寒凉过度损伤阳气的表现。其实夏季适当出汗正是身体的自我调节,就像给房间开窗通风。可以煮些乌梅山楂饮,酸甜口味孩子爱喝,又能生津止渴,比单纯喝冰水更符合养生之道。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剧烈运动后的补水方式。有位初中生打完篮球猛灌冰水后突发胃痉挛,这种情况在急诊室并不少见。运动时气血涌向体表,内脏反而处于相对空虚状态,此时冷水刺激如同给滚烫的发动机浇冰水。建议运动前准备些常温淡盐水,运动间隙分多次少量饮用,既能补充电解质,又不伤脾胃。

现代人习惯用温度计测量饮品冷热,中医则更关注饮入后身体的真实感受。就像同样25℃的矿泉水,喝下去觉得"透心凉",可能已经超过脾胃承受能力。不妨教孩子用手掌测试:把饮料瓶贴在脸颊或手背,如果感觉明显凉意,就说明需要适当回温。这种身体感知训练,比刻板的温度数字更有养生智慧。

顺应自然始终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夏季人体毛孔开放,适量喝温水反而能促进排汗散热,就像给身体打开了天然空调。不妨试试这个季节特饮:柠檬片+薄荷叶+40℃温水,既清新爽口又养护阳气。当孩子建立起"夏季要暖养"的认知,这些养生智慧就会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健康底色。

0 阅读:5
芷说课程

芷说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