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黄金内湾”概念规划图流出,关于“黄金内湾”的规划范围,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2024年9月4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黄金内湾”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预公告。
面向全球公开邀请具有相关规划设计经验的规划设计机构参与,集思广益、创新进取,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规划与设计成果,引领环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可以想象,未来广东省将倾注更多资金、资源来促进“黄金内湾”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圈儿”,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最有价值的地方。
《公告》还首次公布了“黄金内湾”的规划范围,但是这个范围却有些出人意料。每个城市被划入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图源:广东地理
广州获益最多,11个区,10个区入选。
越秀,荔湾,天河,海珠,黄埔,番禺,白云,南沙,增城和花都部分区域都被划入“黄金内湾”。看规划的边界范围,向北不仅囊括了广州白云机场,甚至快划到清远了。
深圳稍显失落,10个区,仅有5个区入选。
深圳仅有南山、宝安、光明、福田、龙华被划入“黄金内湾”。
罗湖非常可惜,罗湖距离黄金内湾的深圳湾仅10公里,距离前海约30公里,都没有资格划入。相比之下,广州白云机场距离珠江口近100公里,却可以划入。
除了罗湖,一起落选的还有盐田、龙岗、坪山、大鹏。
东莞中西部,如虎门、长安、厚街、城区、大岭山、松山湖等镇区被划入;佛山桂城、陈村、北滘、伦教、大良、容桂和佛山新城被划入。
其中佛山比较出乎意料,因为佛山不靠海,过去大家也默认佛山和“黄金内湾”无缘,没想到这次却能被划入。
珠海是第二大赢家,大范围被划入,包括唐家湾、香洲、横琴、金湾,只有斗门被排除在外。
同样是珠江西岸城市,中山的待遇就远不如珠海了,中山五大组团中,仅有三个组团被划入,分别是东部组团,东北部组团和中心组团,比如小榄、古镇、三乡、坦洲等几个重镇都被出局,有点不可思议。
由此可见,这一次的“黄金内湾”规划中,广州、珠海、佛山是最受益的城市,深圳、中山则比较吃亏。
当然,目前的《公告》只是初步规划,不是最终的确定版,未来可能还会根据各个城市的需求进行优化。
那么,“黄金内湾”的头衔重要吗?为什么要打造“黄金内湾”?
2022年5月31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黄金内湾”概念。
原文表述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滕飞。
近十年,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吸纳了中国最多、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人口,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占全国1/9。但大湾区东、西两岸城市的经济发展却是失衡的,西岸城市GDP总量只有东岸城市的1/5。
如果任由这种“东强西弱”的格局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效率,进而制约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城市的竞争。
2023年初,广东省委提出要“再造一个新广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抓手在哪?
其实就是让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均衡发展,打破东西岸发展割裂、珠三角9城“单打独斗”的时代。
“黄金内湾”就是那个重要契机!
如何看待这一次的黄金内湾规划?
这个规划确实有重要意义,但规划毕竟是规划,和现实往往存在差距。而现实的发展,往往出乎规划的意料之外。
首先,规划的局限性体现在地理范围的划定上。从地理位置来看,香港西部和澳门理应成为规划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这是广东省层面的规划,将香港和澳门直接纳入其中存在行政障碍,这说明当前规划受制于行政区划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其次,我们也可以从经济发展角度解读这个规划。近年来,广州的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缓,通过将广州大面积范围纳入“黄金内湾”规划,有望为广州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广州的照顾。
实际上,除了官方规划的“黄金内湾”,还存在一个“真实版”的黄金内湾。
举个例子,深圳都市圈的官方规划虽然将惠州纳入其中,但实际上除了惠阳和大亚湾,惠州其他地区与深圳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
“黄金内湾”同样如此,官方规划是一个层面,但是人才、资金和企业的流动又是另一个层面。
比如深圳和香港,每天有超过20万香港居民来深圳消费,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深港都市圈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还有深圳和中山,深中通道开通一个月以来,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累计车流量突破300万车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中山。
总的来说,虽然深圳东部未能纳入此次黄金内湾规划,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真实的经济发展往往不完全受限于规划。
对深圳而言,除了积极融入大湾区和黄金内湾建设之外,更应该重点发展深港都市圈、深圳都市圈。而在这两个经济圈中,深圳东部地区都将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