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乱背后金主:表面爱国商人,背后卖国汉奸,贷款也要反华

墨渡有熊心 2025-01-22 08:50:49

2019年,香港的修例风波如同一颗引爆的炸弹,震动了整个社会。

然而,事件背后,却隐藏着一位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李亨利。

表面上,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公开宣称自己热爱祖国,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在背后,他却在积极资助境外反华势力,支持香港的乱港分子。

他的资金流动异常隐秘,甚至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错综复杂的渠道,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那些有意破坏香港秩序的势力手中。李亨利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李亨利的商业背景与早期经历

李亨利,原名李沪祥,1955年生于上海。年轻时的他并不显得特别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凭借商人的天赋和机遇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

凭借家族背景和商业眼光,李亨利的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走上了正轨,逐步涉足了多个领域,尤其是在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出了不小的成绩。

然而,在这成功的外表下,李亨利的内心却积累了深深的不满和怨恨。

早在1980年代,李亨利因引诱妇女卖淫和涉及诈骗两项罪名曾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这段经历对李亨利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他被处理后,尽管表面上回归了正常生活,但内心的愤懑却始终没有消退。

对于当时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执法手段,他开始对国家产生了不信任,认为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他产生了压制和不公。

李亨利逐步脱离了对祖国的认同,开始对国家体制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排斥。

在他心中,过去的遭遇成了他不愿与政府站在同一立场的理由。

为了规避国内日益复杂的税务监管,李亨利选择了在80年代末期加入伯利兹籍,正式成为了一个伯利兹公民。

李亨利的身份变更让他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活动机会,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商界和政治圈中,他变得更加活跃。

他频繁往返于这些国家,借助自己在商业上的优势,建立起与境外某些势力的联系。

李亨利开始在公开场合以伯利兹籍商人的身份示人,而且也时常以某西方大国华侨的身份活动。

他常常赞美西方国家的“民主”和“自由”,并对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价值观充满崇敬,显露出一种盲目的西方崇拜。

李亨利与反华分子的接触

09年,李亨利在参加某西方大国的一个反华活动时,结识了他一直仰慕的反华分子杨某某。

对于杨某某,李亨利早就有所耳闻,他认为杨某某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合作伙伴。

两人的理念看似完全契合,李亨利认为通过支持这些反华活动,他能够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看到杨某某参与了多个反华活动,李亨利认为这正是他能借力打力的机会。

通过资金的支持,他希望能进一步加深与杨某某的合作,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找到更有利的位置。

李亨利心知,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破坏中国的稳定,而他通过这些合作,能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实现更大的利益。

为了确保自己的资助能够顺利进行,李亨利小心翼翼地策划了资金的流动。

由于国内对资金流出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李亨利采取了各种方法,利用复杂的金融手段和跨国的资金渠道,将资金隐蔽地转移到境外。

他选择了多个中介和渠道,以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顺利到达杨某某的手中,而不被国内的监管系统察觉。

每年,他都会按时将资金提供给杨某某,用以支持反华活动的持续进行。

无论是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李亨利都从不减少资金的投入。

即使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他也会不惜贷款,以确保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

对于李亨利来说,这些钱的流动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他所看重的,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己在国际反华势力中的影响力,并获取更多的政治筹码。

香港“占中”与李亨利的行动

2014年,香港发生了“占中”事件,这场抗议活动迅速引起了李亨利的极大兴趣。

作为一个活跃的反华商人,李亨利始终紧盯着可能对中国政府构成挑战的事件,而“占中”运动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政治机会。

在此背景下,李亨利的反华行动也变得更加积极和频繁。

在“占中”事件的初期,李亨利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了与境外反华势力的联系。

随着香港局势的升温,他加大了与一些反中乱港分子的接触。

他认为如果香港的局势能够持续恶化,将对中国的整体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他积极支持这些反华活动,力图通过资金和其他资源的支持,推动事态的发展。

李亨利特别关注香港前学联秘书长周永康的参与。

周永康作为香港“占中”事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显然成为了李亨利眼中的重要对象。

李亨利主动提出要与周永康见面,期望通过这次见面,能够进一步巩固他在反华势力中的位置。

为了确保这一场合的影响力,李亨利决定通过亲戚在远处偷拍下他与周永康的合照。

他安排亲戚在相对隐蔽的位置拍摄了照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低调地记录下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见面。

见面的过程并没有过多的交流,李亨利在会后对外宣称自己对“占中”事件的支持,并通过合影向外界传达了这一信息。

李亨利在与周永康的会面之后,迅速将合照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反华媒体和一些境外反华分子中,这张合影成为了他与“占中”运动的深度绑定的象征。

修例风波中的资金支持

2019年6月,香港的修例风波爆发。

这场风波迅速升级成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李亨利对局势的发展充满了兴奋,他看到这场动荡为反中乱港势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作为一名活跃的反华商人,李亨利并没有选择置身事外,而是进一步加大了与杨某某以及其他反华分子的联系。

李亨利与杨某某的合作早已有些年头,这次他与杨某某保持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除了继续为杨某某提供资金外,李亨利还通过各种渠道,支持其他在香港活跃的反中乱港分子。

为了确保这些活动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他每年都会按时向这些反华分子提供资助,并尽可能地确保资金的流动不中断。

李亨利并不掩饰自己对香港局势恶化的态度,反而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这场动乱的支持。

李亨利并未意识到,他的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国家安全机关的警觉。

随着国家安全监控系统的逐步完善,境内外的安全力量也开始密切关注一些敏感的资金流向。

李亨利的资金流动并未能逃脱追踪,国家安全机关逐渐发现了他与境外反华势力的复杂关系。

法律制裁与案件反响

2019年11月,李亨利因涉嫌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被国家安全机关逮捕。

李亨利在多年的反华活动中,通过为境外反华势力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在香港及其他地区推动不稳定因素,最终使得他成为国家安全机关重点追查的对象。

随着调查的深入,李亨利的资助行为逐渐浮出水面,他的每一笔资金流向都在国家安全机关的监控下显现出来。

李亨利的逮捕震动了整个社会。

随着案件的曝光,公众开始意识到,境外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干预中国的内政,破坏社会稳定的情况愈发严重。

这一案件引发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境外资金的渗透和反华势力在中国境内的活动。

2021年4月2日,李亨利因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李亨利通过资助反华分子,破坏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助长了外部势力干预中国的内政。

2022年,李亨利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成为反映国家安全形势的重要案例之一。

在这一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特别提到李亨利案,强调了境外势力对中国内政的渗透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报告中指出,李亨利案展示了境外势力利用各种手段破坏国家稳定、挑动社会矛盾的行径,同时也突显了中国在捍卫国家安全方面的坚决态度。

他还指出,全国各级法院在过去一年共审结了一审刑事案件125.6万件,判处罪犯171.5万人。

报告中,他特别提到,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在过去几年持续处于低位,这些犯罪类型包括暴力犯罪、盗窃、诈骗等。

通过一系列严厉的打击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已经稳居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稳定得到了有效保障。

李亨利案件成为了国家安全形势中的警钟,提醒社会各界对于境外势力的渗透与干预要保持高度的警觉。

案件的处理过程向全社会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中国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早已不再局限于军事和经济层面,更涵盖了文化、政治、信息等各个方面。

参考资料:李亨利一审被判11年



0 阅读:0
墨渡有熊心

墨渡有熊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