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高调亮剑!“攻台利器”首度公开,可伺机猎杀装甲和指挥所

南萧看花回 2025-04-02 17:10:4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台海局势愈发紧张,中国台湾省当局一方面大肆采购美制武器,企图打造所谓“非对称战力”。

另一方面却难掩两岸军力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

解放军则在不断优化作战体系,2025年更是高调亮剑,公开一系列“攻台利器”。

其中,智能化巡飞弹“飞龙-60A”的出现,直接打破台军现有作战体系,使其非对称防御形同虚设。

面对解放军海陆空一体化作战体系的强势推进,台军的生存空间正被进一步压缩。

那么,这些新型装备到底意味着什么?

“飞龙-60A”协同火箭炮

近些年来,中国军工领域的进步有目共睹,一系列先进武器的亮相,标志着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智能化、远程打击能力进入全新阶段。

特别是在两栖作战装备、远程火力打击武器和巡飞弹领域,解放军已经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例如,在信息战和远程精确打击这一领域,中国军工2025年3月推出的“飞龙-60A”巡飞弹,堪称中国陆军战场火力的一次跃升。

中国台湾省当局始终将滩头阵地视为防御大陆登陆作战的核心环节,为此采购了大量反登陆武器。

如美制“鱼叉”反舰导弹、岸基“标枪”反坦克导弹,并建立密集的海滩防御体系。

然而,这一切在解放军新型巡飞弹“飞龙-60A”面前,恐怕都将成为摆设。

“飞龙-60A”是一款具备自主侦察与攻击能力的智能巡飞弹,介于巡航导弹和无人机之间。

根据央视《军工巡礼》纪录片披露,它采用折叠式机翼布局,可由模块化火箭炮发射,部署便捷。

发射后可在目标区域上空长时间巡航,并具备智能化集群作战能力。

相比美军“弹簧刀”300型巡飞弹,“飞龙-60A”不仅射程更远,还能与火箭炮协同作战,使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大幅提升。

在实战中,解放军完全可以利用远程火箭炮群发射“飞龙-60A”至台湾沿海重要军事目标区域,由巡飞弹执行自主搜索,并伺机猎杀滩头阵地上的台军火力点。

尤其是台军部署在沿海的“鱼叉”导弹发射车、岸基雷达站等关键节点,极易被巡飞弹发现并摧毁。

此外,中国台湾省所谓的“刺猬战术”强调小型快艇和机动火力单元的快速部署。

但面对长时间巡航、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巡飞弹,这些快艇和导弹阵地随时可能被摧毁,滩头战线的防御能力将迅速瓦解。

与此同时,巡飞弹的集群作战模式也赋予解放军更大的战术灵活性。

在台军依托地形构筑分散防御体系的情况下,解放军可通过无人机蜂群进行协同打击,一方面利用部分巡飞弹实施诱骗,引导台军防空系统开火,暴露位置。

另一方面,真正的主攻部队则精准锁定并摧毁台军关键火力支撑点,为解放军登陆部队创造突破口。

这意味着,台军传统的滩头堡垒和火力阻滞线,在面对解放军无人化作战体系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失去作战效能。

05系列两栖装甲车

曾几何时,中国的两栖作战能力一直是个短板。

传统履带式登陆车辆在水上航速慢、火力有限,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节奏。

然而,05系列两栖装甲车的问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05系列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滑水型车体设计,这在全球两栖装甲车辆中尚属首创。

一般而言,传统两栖战车在水中依靠履带划水推进,速度较慢,像美军AAV7水上航速仅7公里/小时。

而05系列的出现直接改变了这一局面。

它通过特殊的流线型车体和喷水推进系统,实现了超过25公里/小时的水面航速,在全球现役两栖装甲车辆中处于领先水平。

为何水上航速如此重要?

在两栖作战中,登陆部队在海上停留时间越长,越容易遭受敌方火力打击。

因此,提高航速可以让部队更快到达滩头,减少在海上暴露的时间,提高生存能力。

美军过去一直在研究高速两栖战车,如EFV远征战车,计划实现40公里/小时的航速,但因成本过高最终下马。

而中国的05系列则在成本与技术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率先实现了实用化。

这就意味着解放军可以在两栖作战中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战役展开,配合海军舰艇和登陆舰,形成完整的立体登陆作战体系。

05系列不仅仅是单一型号,而是发展出一个完整的两栖装甲车族,涵盖了不同作战需求。

比如,ZBD-05/05A两栖步兵战车配备30毫米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运送步兵并提供火力支援。

ZLT-05/05A两栖装甲突击车搭载105毫米线膛炮,可打击敌方装甲目标,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力火力支援。

两栖装甲输送车、指挥车、抢修车、救护车,这些支援车型增强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使得05系列能够执行多种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正面突击。

这样的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后勤维护的便利性,也让解放军可以针对不同的战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装备,提升战场适应能力。

东风导弹家族

如果说,前面那些武器已然成为攻台的利器,那么接下来出场的,更是王炸。

那就是空天火力的终极杀手——东风导弹家族。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制于技术封锁和工业基础薄弱,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几乎为零。

面对外部强权的核威慑,中国迫切需要一款能够真正形成战略威慑的杀手锏武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弹一星”工程开启,中国依靠有限的资源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填补了国防体系中的关键短板。

从最早的东风-1,到后来的东风-4、东风-5,再到如今让全球震撼的东风-16、东风-17、东风-26乃至东风-41,每一代东风导弹都标志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巨大跃升。

东风-11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反应时间短,精度较高,主要用于战术级打击。

东风-15具备更高的突防能力和精确制导能力,是中国最早服役的固体战术弹道导弹之一。

东风-16比前两者更先进,射程可达1000公里,命中精度大幅提升,可携带多种战斗部,对敌方纵深目标构成严重威胁。

如果说短程导弹是战场上的“快刀”,那么东风-21和东风-26则是中国战术打击体系中的“重拳”。

东风-21D是全球第一款专门设计用于反舰作战的弹道导弹,被称为“航母杀手”。

它能够在高空再入后调整轨迹,以极高速度冲击敌方航母,摧毁其核心指挥系统,让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安全半径急剧扩大,不敢轻易逼近中国沿海。

而东风-26被称为“关岛快递”,射程超过4000公里,可搭载核常兼备弹头,是中国战略威慑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旦发生冲突,能够迅速打击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基地,极大削弱美军的作战能力。

如果说东风-21D和东风-26已经让美军感到头疼,那么东风-17的出现,则真正让美军的导弹防御系统陷入绝望。

其极端速度、高机动性、不可预测弹道等特点,可以有效突破敌方的反导系统。

即使美军部署“萨德”、宙斯盾系统等反导武器,也几乎无法拦截东风-17的突袭

可以说,随着解放军先进装备的曝光,两岸军力差距已进一步拉大。

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解放军的海陆空一体化作战体系将对台军形成全方位压制,台军的“非对称防御”模式正面临全面失效的风险。

参考文献:

剖析“铁掌水上漂”05式两栖装甲突击车.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18-06-05

东风导弹家族这么多型号,分别有什么作用?世界最完整作战体系曝光.航空知识.2020-10-02

我国首款弹炮结合智能巡飞弹飞龙-60A战斗部实测画面首次公开.“央视军事”.2025-03-15

攻台抢滩利器曝光 共军新型两栖突击车性能全面提升.中时新闻网.2025/03/09

0 阅读:1
南萧看花回

南萧看花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