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第二大民企暴雷,欠下7500亿巨债,创始人被抓股权清零

南萧看花回 2025-04-05 17:10: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恒大位列福布斯榜单,一百五十四位,2021年,恒大便暴雷,后来更是欠下2.4万亿债务。

在此期间,许家印辞去恒大地产董事长,恒大高管被金融监管部门约谈,恒大股票也被停牌……

对比以往的风光无限,如今的恒大可以说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恒大”并非个例,有一家企业相较于恒大不遑多让,还是中国第二大民企。

且,巧合的是,这家企业也是2021年暴雷,创始人被有关部门带走,这里面有何内幕?

一千万造就中国第二民企

我国的第一轮改革开放潮流是在1978年,在此十年后,我国掀起第二轮改革开放潮,即1988年,也是在这一年,海南建省设立特区。

海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来往海南的交通殊为不便,这就催发了海南当地发展空中交通的决心,正是在这时,海南省注意到了陈峰。

德国院校毕业,又是航空出身,很对口海南人才需求。

于是海南方面大手一挥,批给陈峰一千万元人民币,希望陈峰以此为启动资金,发展海南省交通事业。

一千万无论是放在几十年前,还是今天,都是一笔破天富贵,可这对于创办一家公司,而且是航空公司,多少有点杯水车薪了。

毕竟当时一架飞机价以亿算,大概在三亿元,一千万,大概机翼都买不到。

陈峰第一步并没急着募资,而是募才,他找到了王建等有志青年,人多方能集思广益。

机会很快找上了他们,随着海南成为股份制试点,陈峰等人创立的海航成为全国首家股份制航空企业,也因此募集两亿多资金。

距离三亿资金还有差距,陈峰等人将目光放到了华尔街,并做足功课,不出意外的拿下了索罗斯量子基金控股美国航空公司的两千五百万美元,代价是海航四分之一的股份。

如此,海航便有了购买第一架飞机的费用,但一架客机是远远不够支撑一家航空公司的,海航高层便将买到的第一架飞机进行抵押贷款。

然后,获得购买第二架客机的资金,再抵押第二架,如此循环往复。

杠杆式操作让海航迅速崛起,至2015年,海航已经成为拥有五百多架飞机的航空公司,运营航线近七百条。

按道理讲,如此有头脑,且兼具魄力的创始人理应带领海航走的更高更远。

但海航创始人陈峰却阴沟里翻船,在2021年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海航也风光不再,甚至发不起工资,随时有倒闭关停的可能。

这条阴沟不是别人布置的,正是陈峰本人亲手挖出来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海航走向没落,陈峰究竟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

倒塌的商业帝手

一千万资金造就一家航空公司,是时代的奇迹,但作为第二民企的海航却被创始人亲手推进深渊,比恒大还惨。

由于海航经营不善,员工工资无法兑现,公司运营出现问题,不得不对海航进行破产重组。

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创始人陈峰,被带走调查后,其股权直接被全部清零。

造成海航如此局面的原因有两点,其一便是“杠杆太高”。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能够成立,并且迅速壮大成长到一定规模,正是得益于陈峰的高杠杆操作。

但陈峰过于急功近利,甚至到了忽视高杠杆背后风险的地步。

首先是疯狂的并购,有数据希显示,在2015到2017年这段时间里,海航并购金额高达四百亿美元左右,并购交易累计八十笔;

至2016年,海航甚至大手一挥,百亿美元拿下CIT Group飞机租赁、六十五亿美元拿下希尔顿四分之一股权。

并购虽然扩大了海航的资产总额,却也给海航留下隐患。

直接导致海航集团的以及海航下属公司,几乎全部处于高负债状态,一旦某条资金链出现问题,势必引发海航整个链条全体震荡。

其次,是海航过于膨胀的商业版图,原本海航只是海南省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可陈峰等人却利用杠杆,大举借款、抵押股权的方式壮大海航集团规模,并同时拓展海航的业务。

原本公司拓展业务是值得鼓励的,但海航胃口太大了,海航不仅在国内大举并购,还在海外买买买。

甚至将法国到非洲的大量航空公司股份,都进行了收购。

至此时,海航的业务也不仅仅限于航空,而是涉及期货交易、保险、酒店、云计算等领域的“超级触手怪”,几乎没有海航不想涉足的。

随着疫情时代的到来,航空业遇冷,海航的危机亦悄然浮现——资金崩盘,有的员工甚至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

高杠杆与高债务造就的庞然大物,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巨震,可想而知。

若海航没这么大野心,便不会因臃肿的体制、被债务拖垮,原本的海航是可以避免的,且有机会避免。

海航创始人之一王建曾反对陈峰疯狂并购,王建认为,作为世界前列的大型企业,海航负债率应该控制在25%。

并从数年前开始压缩海航债务规模。

按照王建的做法,海航或许不会走到资金链断裂的底部。

只是可惜,王建在2018年在法国查考时意外去世,海航也失去了继续变革的机会,同时也给了陈峰机会,一个将海航推向深渊的机会。

如今的海航

海航曾利用杠杆交易壮大规模,但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巨额债务堆积下,高额的利息成为压垮海航的一根稻草。

也使得海航股价大跌,创始人以及CEO均被抓捕。

那么,陈峰作为海航创始人之一,除了带着海航肆意借债,并购资产,陈峰还做了什么?

这便是导致海航破产重组的第二个原因,陈峰私心太重。

随着王建的离世,海航内部再也没有能束缚陈峰的存在,陈峰看着昔日造就的商业帝国,便动了侵吞的心思。

陈峰妄图将海航集团变为自己的私有物,想将“家天下”那一套运用到海航集团,好方便陈氏“世袭罔替”。

陈峰在王建离世后,不思索怎样让海航健康发展,而以权谋私,清除王建任职人员,将自己的儿子陈晓峰等亲近之人委以重任。

若陈晓峰有足够的能力,倒也让人无话可说,无非是举贤不避亲。

但陈晓峰偏偏没什么能力领导海航,还被陈峰放在重要职位,且火速提拔自己的儿子陈晓峰担任海航掌门人。

自陈晓峰上位后,非但不为海航前途谋划,降低债务,还肆意以集团财物购置豪车名画,让海航雪上加霜。

故而,海航走向没落,几乎已成定局。

如此,海航现状如何?陈峰的现状又是怎样的?

自海航破产重组后,被分割多个板块——航空、金融、机场等,其中航空板块被方大集团出资约四百亿接手。

随着方大执掌海航航空,方大大刀阔斧的改革,令海航有了新气象。

此外,方大对于海航还做了航线优化,还扩大了海航运力,推出精品快线等差异化业务,以覆盖不同人群出行需求,这让海航获得更多客户。

有数据显示,2023年海航国际航线已有超一百万人次旅客运送,同比高达十三倍增长。

至2024年,海航在方大带领下甚至开始扭亏为零。

不仅如此,方大运营的海航还积极牵手华为等高新企业,拥抱新兴科学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1月,海航航空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2025年3月,注册航空科技公司,助力智能科技、AI、网络等新技术的研发。

可以说,海航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至于陈峰等人,2024年被处以近两千万的罚款,且处于被羁押的状态,难逃法律追责。

希望未来的社会上,不再有诸如恒大、海航等暴雷企业,也祝愿新海航能在破产重组后走出新的高度,造福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陈峰与海航的“新商业文明”.经济参考.2015-06-12

海航往事.中国经济周刊.2020-03-02

4年310亿收购催肥渤海租赁 陈峰举债玩资本成瘾.中国经济网.2015年08月21日

创二代接班风云系列|陈峰“贪心妄想把海航变为家族企业”?陈峰之子是如何上位的.中国经济周刊.2021-07-30

海航将拆分为四大独立板块!创始人陈峰股权遭清零,海航系退出这家银行.券商中国.2021

方大主导转型见成效 海航控股扭亏为盈.中国经营报.2024-05-01

0 阅读:0
南萧看花回

南萧看花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