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丰台区云岗的街心花园,是一片繁华的闹市区。
街道上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间人气火热,热闹非凡。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繁华地段,却立着一座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地坟墓,而且还没人敢迁。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特殊故事?
那个牺牲在18岁的少年,他的身上又发生过哪些感人故事?

1969年1月15日,北京的冬日早晨寒风凛冽。
彼时只有18岁的孟凡章,在从小就梦寐以求的军营,每天过着充实且满怀希望和梦想的生活。
作为卫生员,上午他给全连战士讲了一堂生动的卫生课—— “预防煤气中毒”。
下午又去参加了一场团支部组织的故事报告会。
由于报告会的内容,是孟凡章非常崇拜的偶像——雷锋。
非常积极的他,还在会上和大家分享了一段雷锋的故事。
到了晚上,他照例写完了日记,收拾好药品、药箱。
紧接着年轻力盛的他,又习惯性地到各班、各排去巡诊。
对孟凡章和二连的战友们来说,这本该是如往常一样平淡忙碌的一天。
谁承想大半夜的一场意外,定格了孟凡章年轻的生命,也成了战友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当时部队营房的附近,有一条铁路,战士们也经常能听到汽笛的轰鸣声。

孟凡章牺牲的地方
寒风刺骨的隆冬夜晚,满载着重要物资的列车在震耳的轰鸣声中,从远方缓缓驶向二连营房。
正走在路基上的孟凡章,听见响声下意识地往列车行驶的方向看去。
却突然发现,距离自己不远处的铁轨内赫然有一块巨大的石头。
他猛然意识到,如果火车撞到石头,后果不堪设想。
他立刻飞奔过去,拼命地使劲把石头往铁轨边上推。
但是,列车太快了!等到孟凡章好不容易把石头推出铁轨时,呼啸而来的列车也把他卷进了车轮底下。
尽管列车司机已经尽可能及时地发现了铁路上似乎有人,也紧急板下了制动闸。
双腿被压断的孟凡章,没能逃过这一劫。被紧急送医后,还是因失血过多而壮烈牺牲。
孟凡章牺牲后,根据他生前愿望和表现,再加上他勇敢抢救国家财产的精神,被追准为革命烈士。
从此,铁轨改道!
为了感怀孟凡章的精神,部队特意在他牺牲的铁轨旁,为他修建坟墓。
并将他的骨灰一半存放于此,一半存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后来北京市民为了纪念这个牺牲在花样年纪的少年烈士,又专门在他牺牲之地,也就是如今首都繁华的丰台区云岗闹市区的街心花园,为了修建了陵园。

孟凡章出生在1951年。
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年月里,他可谓是生在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的他,骨子里似乎自带一股子的热血奉献精神。
在孟凡章12岁的时候,全国上下开始兴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浪潮。
了解到雷锋的优秀事迹后,他就把“雷锋”当做了自己的偶像和学习榜样。
从上中学时候开始,他就是周围人眼中的“小雷锋”。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好人好事。
比如与他同村的张大爷,是五保户,生活上经常遇到困难。
他就坚持每天给张大爷挑水,还时不时帮忙加工粮食,照顾日常生活。
而他这一帮忙,就是整整三年。

还有他邻居的张大娘,也一直夸他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而这都是因为,孟凡章曾“救”过她的命。
某日深夜,张大娘突发病重。
但由于医院离得比较远,一时半会根本没法把人送过去,张大娘危在旦夕,家人都急得哭作一团。
孟凡章知道后,二话不说套上一辆马车,在漆黑一片的夜晚中,驾车把张大娘送进了公社医院。
一直到医生诊治完,又紧急送进手术室,他都一直没有离开。而是守在医院一整夜,直到张大娘脱离危险。
有医护人员不了解情况,直跟张大娘夸他是个好儿子,送医及时才救了大娘的姓名。
听到这番话的张大娘,眼角噙着泪水,同医生说道:
“他不是俺儿子,可他比俺的儿子还亲!”
就这样孟凡章渐渐长大了,中学毕了业人也成了年。
他毅然决然地跟随自己从小的心愿,选择了参军入伍。
决心要在部队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即将入伍前的某篇日记里,他曾这样写道:
“一个真正有抱负的青年,他必定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只有为这个理想而活着、战斗着,他才会成为一个崇高的人。”
少年之志存高远,令人感佩!

人之梦想实现,最难不在喊口号,而是持之以恒地坚持。
入伍后的孟凡章,成了一名卫生员。
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在工作中他深刻地感受到:
“医疗技术,就是生命!”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完全把自己“埋”进了书中。每天不是在仓库里翻箱倒柜地找书,就是到团里或者书店去借书。
尽管日常的工作已经很忙,但他每天都至少要挤出一个小时的看书学习时间。
为此他不仅整个夏天没睡过一个午觉,还常常熬到深夜。
而为了照顾大家的身体健康,他不仅坚持给全连的战友们上各种卫生课,给大家讲述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还利用各种空余时间,到炊事班做餐具消毒,或到厕所利用废料做粪坑盖子等等事情。
正是由于这样的奉献精神,整个连队的战友都夸他是“活雷锋”。
在连队的值班员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1点钟叫孟凡章”,“4点钟叫孟凡章”。
甚至大家在晚上交班时,嘱咐接班人这两句话,都成了一种例行公事。
因为每天晚上的这两个时间点,孟凡章都要起来到各班检查一下大家的身体和睡眠情况。
照顾好大家的身体状况,是孟凡章给自己定下的“使命”,即使是在自己身体情况也很糟糕的情况下。

献上鲜花
某次孟凡章和战友小王都发高烧,在治疗药品不足的情况下。
他不仅坚持把药留给小王,还不顾自己高烧的身体状况,用自行车推着小王,去到5里外的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作为医护工作者,孟凡章不止用心照顾了战友。周围每一位需要医疗支持的病人,都是他“服务”的对象。
在部队驻扎附近的村落里,有一位姓郭的大妈。大妈由于常年劳累,以致年纪大了之后只能瘫痪在床。
孟凡章知道后,想着自己学会的针灸或许对郭大妈能有用,就坚持每隔一天都去给郭大妈施针。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大妈竟真的好了起来。
令人感慨的是,直到孟凡章牺牲,他都没同郭大妈讲过自己的真实姓名。
只留下了一个“小卫”的代号。
小卫,一个小小的卫生员。
短短18载岁月,孟凡章的生命何其短暂,但他留下的精神却是如此光辉!
参考文献:
孟凡章:为抢救装满军用物资的火车壮烈牺牲.环球网.2020-09-30
孟凡章: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周口日报.2010年7月12日
孟凡章.中华英烈网.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