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校园内的进山学校旧址
小西水历史
2024-05-14 22:04:49
山西私立进山学校旧址,位于尖草坪区上兰街道办事处华工社区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校园内。
1921年6月,阎锡山组织山西文化、教育、政界的“社会贤达”梅山召开会议,研讨寻求发展三晋的“适中”之路,会议期间论及教问题时,由偏远边区代表提议,山西省督军公署参谋长赵戴文提出议案,经督军阎锡山批准,决定在太原创办一所专门“救天资聪慧学行皆优之贫寒之子”的学校,由阎锡山任校董事会总董并任校长,学校取名“山西省私立进山学校”。
“进山”之名取之《论语·子罕篇》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含有“前进登高”之义。
山西私立进山学校创办于1922年9月,初成立时在太原城步弓街。1929年在当时属于阳曲县的上兰村山西林场东南、窦大夫祠东侧新建校舍632间,分为4个院,占地180亩。新校址靠近汾河大堤,夏季大树参天,浓荫蔽日,校园内新植花卉,一片碧绿,环境十分优美。1931年初中部由太原搬迁到上兰村,1932年8月学校全部迁往上兰村。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因抗战形势紧张,学校被迫停办。自1941年始,学校先后在隰县南关、北门外后寺、大麦椒温泉村和汾西县窑上办起以南关总校为核心的四所分校。1945年,随着抗战的结束,学校回迁太原。
办学早期,深受北大校长蔡元培教育思想影响的学者赵一峰与进步学者邓初民及早期共产党员何雁秋、谢赞尧等学识渊博的教师一起在进山推行当时最为先进的“壬戌学制”,课程标准模仿美国模式,除开设中学指定科目外,还加开了社会学、经济学、日文等课程,为进山注入了先进的西方教学理念,推进了山西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赵一峰主张“兼容并蓄,发展个性”,采取“全人教育”的方针,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采用“相勉励不相压抑”的方法管理学生。
学校学制初中4年,高中2年。初期学生享受公费待遇,书籍课本、伙食均由学校发给,每生每年发制服2套。1924年改为半公费。学校有校徽,图案为山上一尖顶高楼。学生帽徽即进山图案。在当时为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师生人数最多的中学。
学校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一律住校,星期六下午骑自行车回城,星期日必须返校。学校迁到上兰村后,劝学、考查、事务3股改为教务、训育、总务3处,另设体育部和医务室。
进山中学是当时山西男女同校的第一家,是山西当时图书室里藏有马列著作的第一家。大多数教师为名牌大学毕业,如常赞春,榆次常家大院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文科,历任清史馆征访员、京都众议员,后回省做山西大学文科教授,后又兼任教育学院、山西大学、法政专门、国民师范、第一女子师范、云山、进山等校教师,对教育、书画、考古均有研究,学识渊博。再如任语文、英语、历史教员的赵宗复,毕业于燕京大学,他是赵戴文的三公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1—1947年,历任进山中学校务主任、校务长、校长。还有毕业于北京师大的梁祥厚、毕业于苏联东方大学的李叔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张养田等人均是当时进山中学教员。
进山中学一直是山西学运中心,1926年建立中共地下党组织。1932年相继成立抗日救国学生会、中国教职员联合会分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分会、中国社会科学联合会分会。1941年赵宗复主持进山中学校务工作后,地下党组织控制了学校,当时许多教师和学生参加了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栋梁。纪廷梓、毛源、赵尔陆、程子华、裴丽生、宋劭文、赵宗复、牛荫冠、胡晓琴、王克文、史进前、王大任、王绣锦等早年均就读于进山中学,并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校址划归华北兵工职业学校,后又冠名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办公使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山西私立进山学校旧址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维护。进山中学旧址坐北朝南,现仅存工字型硬山顶式瓦房1座,建筑面积462.48平方米,拱形窗,圆券形门。其建筑结构规垂,设计巧妙,是研究民国时期建筑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旧址现存建筑保存完好,是研究民国时期山西教育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2011年12月,太原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