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伯承率部过大凉山,国军旅长下令让路:我的老长官来了

秋柳浏览过去 2024-11-22 12:36:51

1935年,刘伯承率部过大凉山,国军旅长下令让路:我的老长官来了

世人皆知刘伯承是红军总参谋长,却不知在他率部北上时,曾遇到一位特殊的"老部下"。1935年5月的一天,一位身着国民党军官制服的神秘人闯入德昌城,径直来到了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部。当这位神秘人递上一封信时,第16旅旅长许剑霜看完后神色大变,喃喃自语:"老长官,怎么会是你啊..."这位手持密信的旅长,为何称红军总参谋长为"老长官"?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往事?

一、泸州往事:军校结缘

1920年的四川泸州,正值金秋十月,四川陆军讲武堂的操场上,一群年轻的学员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其中一名身材瘦小的学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25岁的许剑霜。

那天,新任教官刘伯承来到操场巡视。刘伯承那时已是第二混成旅第一团的团长,在川军中颇有威望。他注意到许剑霜虽然身材瘦小,但动作标准,训练认真。

"你叫什么名字?"刘伯承走到许剑霜面前问道。

"报告长官,我叫许剑霜,是今年新入校的学员。"许剑霜立正答道。

此后的日子里,刘伯承经常到操场巡视。每次看到许剑霜,他都会停下来指点几句。渐渐地,师生二人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一次战术课上,刘伯承提出了一个复杂的战术问题。当其他学员都陷入沉思时,许剑霜却举手作答,他的回答既有理论依据,又结合了实战经验,让刘伯承眼前一亮。

"这个学生,脑子活络,懂得活学活用。"刘伯承在课后对其他教官说道。

同年冬天,四川陆军讲武堂组织了一次实战演习。许剑霜被分到了防守方,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置了多重防线,成功阻挡了进攻方的多次突袭。这次演习,让刘伯承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

1920年9月,许剑霜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陆军讲武堂毕业。按照惯例,优秀毕业生可以优先选择分配去向。当时,已经担任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的刘伯承,主动向学校提出要许剑霜到自己的部队任职。

"许剑霜,愿意来我的部队吗?"刘伯承问道。

"报告团长,我愿意!"许剑霜毫不犹豫地回答。

就这样,许剑霜被分配到了刘伯承的第一团,从一名普通的候补军官做起。在刘伯承的悉心指导下,许剑霜很快就在部队里崭露头角。

一次剿匪行动中,许剑霜所在的连队遭遇敌人伏击。危急时刻,许剑霜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利用有利地形,不仅成功突围,还给敌人以重创。这次战斗,让刘伯承看到了许剑霜的军事才能。

"剑霜,你有带兵的天赋。"刘伯承拍着许剑霜的肩膀说道,"我准备提拔你当营长。"

就这样,许剑霜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刘伯承的栽培下,他从一名普通的候补军官,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官。

然而,1923年的一场战斗,却让这对亦师亦友的师生不得不分开。那年,刘伯承在指挥作战时腿部负伤,不得不去成都养伤。养伤期间,刘伯承结识了一批进步人士,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

临别前,刘伯承对许剑霜说:"剑霜,你要记住,当兵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要为老百姓做实事。"

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许剑霜的心里。他不会想到,这句话会在多年后的一个特殊时刻,让他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二、泸州起义:革命洗礼

1926年的秋天,泸州城内暗流涌动。刘伯承经过三年的养伤和思考,以一个全新的身份重返泸州。这一次,他肩负着一项特殊的使命——发动泸州起义。

一个雨夜,刘伯承派人秘密约见了许剑霜。当时的许剑霜已是熊克武部袁品文第四混成旅的机枪营营长。两人在泸州城外的一间茶馆里见面,刘伯承开门见山地说:"剑霜,你还记得我临走时说的话吗?"

"记得,长官说当兵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要为老百姓做实事。"许剑霜答道。

刘伯承递给许剑霜一份文件,那是一份详细的起义计划书。泸州驻军中,李章甫第二混成旅、陈兰亭第十混成旅都已暗中同意参与起义。三支部队虽然都在熊克武麾下,但各自为政,矛盾重重,这正是发动起义的有利时机。

许剑霜仔细看完计划书后,当即表态支持起义。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利用自己担任机枪营营长的便利,在起义时控制泸州城的制高点。这个建议得到了刘伯承的赞同。

为了确保起义万无一失,刘伯承在泸州设立了联合军事学校。表面上是培训军事人才,实际上是为起义培养骨干力量。许剑霜被安排在学校担任教官,专门教授机枪战术。每天下午,他都会抽出时间和刘伯承讨论起义的细节问题。

1927年1月的一天,刘伯承找到许剑霜:"剑霜,组织上决定发展你入党。你愿意吗?"

"愿意!我早就想加入了。"许剑霜坚定地说。

就这样,在刘伯承的介绍下,许剑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被任命为起义军第二团团长,负责控制泸州城东门一带的防务。

2月15日凌晨,泸州城内枪声大作。许剑霜率领的第二团准时占领了预定位置,控制了城东的交通要道。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泸州城。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蒋介石调集重兵,组织所谓的"川黔联军",对泸州发动了疯狂进攻。

4月初,敌人对泸州城展开了持续不断的猛攻。许剑霜奉命率部担负沱江江岸的防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三十多次进攻。

"许团长,你们守得太好了!"刘伯承来到防线视察时称赞道。

但是,敌人的兵力实在太多。5月中旬,泸州城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此时,刘伯承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突围。

临别前,刘伯承对许剑霜说:"现在形势严峻,我必须离开。你们暂时接受改编,潜伏下来,等待时机。"

"老长官放心,我一定等到再见面的那一天。"许剑霜说。

那天晚上,在许剑霜的安排下,刘伯承等人安全离开了泸州。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八年,直到1935年在德昌城外,他们才再次相遇。

三、分道扬镳:各自奋斗

泸州起义失败后,许剑霜带领残部转移到了贵州边境。一个雨夜,他召集了所有的部下开会。

"弟兄们,老长官已经安全撤离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许剑霜问道。

一名老兵站起来说:"团长,咱们何不直接去找红军?"

"不行。"许剑霜摇头道,"敌人正在四处搜捕我们,贸然行动会全军覆没。依我看,还是按照老长官的指示,先找个地方暂时安身。"

经过一番商议,许剑霜决定带领部队接受贵州军阀的收编。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但也是保存革命力量的唯一办法。

1927年夏天,许剑霜率部到达贵州遵义。当地军阀对这支来历不明的部队起初颇为警惕,派人严密监视。为了消除疑虑,许剑霜故意把行军速度放慢,让军阀的探子看清楚他们确实只有几百人。

在遵义驻扎期间,许剑霜表面上唯命是从,暗地里却在为东山再起做准备。他经常以练兵为由,带领部队到野外训练,实际上是在寻找有利地形,为将来可能的起义做准备。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1928年初,许剑霜发现有人在暗中调查他的背景。一天深夜,他的老部下悄悄告诉他:"团长,遵义城里有人在打听泸州起义的事。"

许剑霜立即意识到情况危急。第二天一早,他就向上级请假,说是要回老家探望病重的母亲。临行前,他对心腹部下说:"你们要藏得更深一些,等待机会。"

离开遵义后,许剑霜并没有直接回四川,而是在黔川交界地区辗转了半年多。这期间,他不时打听红军和刘伯承的消息,但始终一无所获。

1929年春天,许剑霜终于回到了泸州老家。为了避人耳目,他住在乡下,白天种地,晚上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渐渐地,当地人都以为他是一个退伍的老兵。

但许剑霜并没有放弃革命。他利用在乡下的时间,暗中联络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老战友。他们经常以喝茶叙旧为名,实则交换各地的情报。

1931年,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侄子刘元璋找到了许剑霜。原来,刘元璋和许剑霜是四川陆军讲武堂的同学,得知许剑霜在家务农后,便多次派人相邀。

"老同学,别种田了,来帮我带兵吧!"刘元璋说。

许剑霜起初推辞不去,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答应了刘元璋的邀请,出任川康边防军第16旅旅长。

在川康边防军期间,许剑霜表面上尽职尽责,实则一直在关注着全国形势的发展。每当听到红军的消息,他就会格外留意。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再次见到他的老长官。

这一等,就是八年。直到1935年那个特殊的日子,当那位穿着国民党军服的神秘人出现在德昌城时,许剑霜才终于等到了与老长官重逢的机会。

四、德昌重逢:患难真情

1935年5月的德昌城,天气异常闷热。这天上午,许剑霜正在旅部处理公务,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告旅长,城门口来了一个可疑的人,说是要见您。"警卫员匆忙报告。

"带他进来。"许剑霜放下手中的文件。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国民党军官制服的人大步走进了旅部。他向四周打量了一下,然后快步走到许剑霜面前,低声说道:"许旅长,我是红军北上先遣队的李参谋,您的老长官让我给您送一封信。"

许剑霜立即屏退左右,将李参谋带到内室。李参谋从靴子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了许剑霜。

拆开信封,许剑霜立刻认出了那熟悉的字迹。信中写道:"剑霜弟:泸地一别,近十载矣!本军志在北上,驱除日寇。借路而过,不相刀枪;如要堵截,打一打也无不可..."

"老长官现在在哪里?"许剑霜急切地问道。

李参谋指了指城外西南方向:"就在三十里外的山上。刘总参谋长说,您如果同意让路,就在城墙上挂一面白旗。"

许剑霜站起来踱了几步,忽然问道:"李参谋,你可知道后面还有几道防线?"

"西昌、冕宁、大渡河,一共三道。"

"这样,你回去告诉老长官,德昌这一段,我来想办法。不过..."许剑霜压低声音说,"为了不引起怀疑,我必须装模作样地打上几枪。"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李参谋赶紧藏到了屏风后面。一个通信兵跑进来报告:"旅长,刘司令来电,命令我们死守德昌,不得放过一个红军!"

许剑霜故作镇定地说:"知道了,你先下去。"等通信兵走后,他对李参谋说:"现在情况更复杂了。这样,你先回去,告诉老长官,让红军部队从城西的老虎山方向通过,那里的防守最薄弱。"

当天晚上,许剑霜召集了几个心腹军官开会。他说:"弟兄们,红军这次是借道北上抗日的,不是来夺我们地盘的。我们何必拼个你死我活?"

一个营长问:"那旅长的意思是?"

"明天我会下令,等红军经过时,咱们就放几枪,做做样子。记住,都打高了点,可别真打着人。"

第二天拂晓,红军开始从老虎山方向通过。许剑霜按照计划,命令部队象征性地开了几枪,所有子弹都打在了空中。

正当红军主力顺利通过时,突然从西昌方向来了一支巡逻队。眼看就要暴露,许剑霜立即命令炮兵连朝巡逻队的必经之路打了几发炮弹,借着烟雾掩护了红军的行动。

等到红军全部通过,已是第二天中午。许剑霜立即向西昌发报:"激战一昼夜,红军主力已向冕宁方向撤退,请求增援追击。"

这场暗中相助的行动,许剑霜不仅帮助红军突破了德昌防线,还为后面的战事指明了方向。他在给刘伯承的回信中写道:"倘若来日,兄业大成,有弟沧海之一粟足以!"

五、后续发展:志同道合

红军北上后不久,许剑霜以母亲年迈为由,向刘元璋提出了辞职。这一次,他没有再接受任何挽留。辞职信上,他写道:"为官多年,未尽孝道,愧对先母。今愿归耕陇亩,侍奉晚年。"

1936年春天,许剑霜回到泸州老家。与八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有选择躲在乡下,而是在城里开了一家小书店。这家书店看似普通,实则成了地下党联络的重要据点。

"许老板,我要买一本《三国演义》。"一天,一位穿着长衫的客人走进书店,说出了这句接头暗语。

"好巧,昨天刚到一批。"许剑霜从柜台下取出一个包裹,这是一份来自党组织的密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许剑霜立即通过地下党的关系,联系上了党组织。8月,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去延安。

"老朋友,欢迎来到延安!"在延安机场,刘伯承亲自迎接了许剑霜。两位老友相见,激动地紧紧拥抱。

在延安期间,许剑霜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课堂上,他常常看到坐在前排认真听讲的刘伯承。那个时候的刘伯承已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但仍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

一次课间,刘伯承对许剑霜说:"剑霜,你在德昌的那一仗,可帮了我们大忙啊!"

"都是为了革命。"许剑霜笑着说,"不过那次装模作样地放枪,可把我的部下都训练得炮弹专打天上。"

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许剑霜被分配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工作。1939年,组织决定派他回四川开展统战工作。临行前,刘伯承对他说:"这次任务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安全。"

回到四川后,许剑霜以经商为掩护,在四川各地奔波。他利用自己曾是川军将领的身份,广泛接触各界人士,为党的地下工作搭建了一张情报网。

1946年,许剑霜接到一份特殊的任务:联络川军将领。那时的四川军阀内部矛盾重重,许剑霜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他们传递革命思想。

1949年11月,当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挺进大西南时,包括刘文辉在内的多位川军将领先后通电起义。其中不少人,正是许剑霜多年来秘密工作的对象。

解放后,许剑霜先后担任泸州地区行署副主任、民革四川省委主委等职务。1954年,在一次省政协会议上,刘伯承专门来看望他。

"剑霜,从四川讲武堂到现在,咱们这一路走来,可真不容易啊!"刘伯承感慨地说。

1955年深秋,许剑霜在成都病逝。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替我向老长官问好。"

0 阅读:13
秋柳浏览过去

秋柳浏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