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骑电动车很丢人”,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就是为这个区域的一些孩子感到担心,如果家长引导不到位,另外家里条件一般,孩子是很容易陷入自卑敏感的状态的。
特别喜欢网友的一个评论,“这不是家长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社会价值观出了问题。”
这里的“社会”可以改成区域,不是所有区域的价值观都是如此的,但是不排除有一些区域的价值观确实出现了问题。
当孩子陷入这种消极价值观在一切向“钱”看的局部环境下,条件一般的家庭,有的孩子保持自己的骄傲感,有的孩子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不断自我否定,越来越消极,亲子关系也是越来越糟糕。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如果周遭环境有了这样的趋势,当我们足够关注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可以感受到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做点什么,而不能任之自由消化,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恶劣的转化为积极的。
这一篇文章,不是写给条件还可以的家庭,当然了如果家里有车,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孩子最多也就是一个白眼吧,想骑电动车就骑电动车,即便同学有嘲笑的声音,也很容易处理,有就是底气。
这篇文章是写给没有这个底气的父母和家庭的。如果我们的确条件稍微差点,开不起自驾车,每天接送孩子却是骑电动车,孩子感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嘲讽,或者是同类现象发生的时候。
比如一双上千元的鞋子,比如一个奢侈品包包,或者就是几百块的东西,但是家长不认为孩子可以拥有的时候。
我们该如何跟孩子沟通,这是主要讨论的点。
自我肯定,正确对待,积极向上想要孩子有内核,不容易被消极的外界价值观、标尺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长期引导陪伴的结果。
1、条件不好,就多跟孩子谈钱
一个误区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条件不好的家庭,父母往往避免和孩子谈钱。
可是父母不谈钱,孩子就不会接触吗?当外界信息翻江倒海冲向他的时候,才是对他打击最大的时候。
“为什么我这么不幸运,为什么我的父母没钱,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念头时候,想要再干涉,真的很难,孩子的思维模式已经定型。
越是没钱,才越是要跟孩子谈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零花钱,告诉孩子家庭收入有限,一家人一起努力,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别人能拿到100元,给孩子10元钱,不要羞于谈这件事,告诉孩子原因,这样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孩子和父母站在一起
条件很一般,就更要让孩子和自己站在一起,一起面临家庭的各种问题,没有必要对孩子遮遮掩掩。
当然了为了给孩子提供安全感,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天也不会塌下来。
给不了孩子物质条件,就给孩子充足的精神条件,尊重孩子、平等沟通、给孩子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孩子就一定会和父母是紧紧站在一起的。
3、没有必要遮瞒孩子家庭现状
看过很多让人觉得痛心的情景,孩子想要买一个玩具、一个自行车,父母买不起的时候,碍于孩子当众丢人,怒斥孩子不懂事,就是不提家庭现状。
当然了,如果父母是为了建立孩子正确的消费观,有能力买但是不买,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我们只说第一种。
如果我们的父母承担不起孩子的某种消费欲望的时候,就一定要更加耐心的保护孩子的自尊,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孩子是可以理解家长的。
我们不妨从孩子幼年时候,就更孩子聊一聊关于“如果买不起一个东西的时候,该怎么办?”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现状,孩子对自己说生存的家庭也有知情权,这样孩子才能增加内核,不会容易被外界的价值观影响。
此外,父母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状态,并且按照父母的状态来生活。
无知贫瘠不可怕,真的,可是现实总给人“物质贫瘠很可怕”的感觉,是因为穷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更容易从上而下给孩子压迫感,忽视了尊重和平等。
如果我们都能尊重孩子、温和沟通、让孩子跟大人一起面对,大人能承受的物质贫瘠,孩子同样可以承受,内核不会受到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