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大伯去世,侄子一家不闻不问,老人房屋征收后侄子却出现了

古桥守望者 2025-03-26 13:55:47

我叫张国庆,是个退伍老兵,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看着赵大爷从壮年走到迟暮,心中总有说不出的滋味。赵大爷年轻的时候,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耽误了终身大事。他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将所有的甜蜜都奉献给了家,自己却尝尽了生活的苦涩。那时候,村里人都夸他孝顺,却也为他感到惋惜。我小时候,经常看到赵大爷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村口的老榕树下,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落寞。后来,他摔断了腿,生活更加艰难,只能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着,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

虽然生活艰辛,但赵大爷从不抱怨,总是乐呵呵的,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周围的人。村里人都很照顾他,逢年过节都会送些吃的用的,但这并不能填补他内心的空虚。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去给他送年货,屋里冷得像冰窖,他裹着破旧的棉袄,缩在角落里,看到我来,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他那双粗糙的手,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就像老树皮一样,沟壑纵横。我看着他,鼻子一酸,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赵大爷晚年病倒,我和几个邻居轮流照顾他,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他拉着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国庆啊,我这辈子没啥遗憾,就是没能为村里做点啥……”说完,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更让人心寒的是,赵大爷的侄子赵小龙,在得知噩耗后,仅仅派人送来了500块钱,连面都没露。出殡那天,全村人都来了,唯独不见赵小龙的身影。大家心照不宣,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赵大爷生前对这个侄子可是掏心掏肺,赵小龙上学的时候,赵大爷为了给他凑学费,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把自己唯一的一头老黄牛都卖了。有一次,赵大爷在地里干活晕倒了,送到医院一查,是营养不良。村里人都说,他是为了侄子把自己饿瘦的。

赵大爷去世后,他那破旧的老房子就空了下来,屋顶的瓦片掉了好几块,院子里的杂草长得比人都高,就像是被遗忘的角落。命运弄人,村里要修高铁,赵大爷的房子正好在征地范围内。这时,消失了很久的赵小龙突然出现了,说是要继承房产,拿拆迁补偿款。他就像一只嗅到腐肉的秃鹫,闻风而来。

王大妈和李婶子都义愤填膺,说赵小龙是白眼狼,赵大爷生前对他那么好,他却在人走后才想起来要钱。李婶子还说,赵大爷病重的时候,她们去找过赵小龙,他却说自己忙,连看都不来看一眼。现在听说有钱了,跑得比兔子还快。我听了心里也很不舒服,决定要为赵大爷讨回公道。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村委会,正好碰见赵小龙和村主任老李在争吵。赵小龙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说房子就该他继承,他是赵长贵的亲侄子。老李则苦口婆心地劝他,说赵大爷是五保户,遗产归集体所有,而且他这么多年也没尽过赡养义务,现在来要钱不合适。

我走上前去,质问赵小龙,问他良心过得去吗?赵小龙支支吾吾地说自己也不容易,总得为自己打算。就在这时,村里的老支书赵大山来了。赵大山是赵大爷的发小,德高望重。他给赵小龙讲了小时候他生病,赵大爷如何照顾他的故事,希望他能良心发现。赵小龙低下了头,但还是坚持说房子应该是他的。

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赵大爷的老战友李铁柱。他从城里专程赶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说是赵大爷临终前写的。信中说,如果他走了,希望把房子捐给村里,建一个小图书室,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个好去处。他还说,自己这辈子没能为村里做什么大事,就想在走之前为孩子们做点事。

这封信就像一颗炸弹,在人群中炸开了锅。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赵小龙。他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后悔自己之前的行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赵大爷慈祥的笑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的还是村里的孩子们。

随后,在全村人的见证下,赵小龙主动放弃了对房子的要求。村民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出力出钱,建好这个图书室。赵小龙也积极参与其中,从搬砖到刷墙,他都抢着干。几个月后,“赵长贵图书室”正式落成了。开馆那天,全村甚至附近村庄的人都来了,看着孩子们在崭新的图书室里读书学习,大家都感到无比欣慰。

赵小龙在开馆仪式上发言,他说自己以前太混蛋了,现在终于明白了叔叔的良苦用心。他表示要像叔叔一样,多为别人着想。这件事也改变了我们村的风气,大家都说要学习赵大爷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连一向吝啬的张老三,也主动发起了一个“爱心基金”,帮助村里的贫困学生。

如今,我常常会去图书室看看,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赵大爷慈祥的笑容。他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0 阅读:1
古桥守望者

古桥守望者

守望古桥,看岁月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