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足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大成人,也足以让一段本该温馨的亲情蒙上厚厚的尘埃。2011年的秋天,田光良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家,留下了妻子郭春华和两个年幼的女儿。那一年,田丽不到16岁,田华才10岁。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将这个原本完整的家撕裂成碎片。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郭春华柔弱的肩膀上。她像一株在风雨中摇曳的小草,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为了养活两个女儿,她没日没夜地给人缝补衣服,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好在有两个姑姑不时接济,勉强能维持生活。田丽和田华也懂事地分担家务,努力学习,希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亲的辛劳。
时间像流水一样冲刷着记忆,但父亲离开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姐妹俩无数次幻想过父亲回家的场景,也无数次在梦中哭醒。她们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会如此狠心,抛下她们和母亲?难道她们做错了什么吗?
最近,田丽在社交平台上意外发现了父亲的踪迹。他不仅组建了新的家庭,还高调地秀恩爱,仿佛过去的11年从未发生过。照片中,除了他和现任妻子谢芳,还有一个年轻女孩,presumably 谢芳的女儿。看到这些,姐妹俩的心情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百感交集。
“我们去找他吧!”田丽对妹妹说,语气坚定。她们决定不再沉默,要去当面问问父亲,为什么要抛弃她们,为什么要让母亲独自承受生活的重担。
郭春华得知女儿们的想法后,内心五味杂陈。她既担心女儿们受到伤害,又渴望知道丈夫离开的真相。最终,她还是尊重了女儿们的决定,只是默默地为她们祈祷。
大姑田敏听说后,极力劝阻。“他这些年从未关心过你们,你们何必去找他呢?”大姑苦口婆心地劝道,她担心侄女们会再次受到伤害。
但田丽和田华心意已决。她们要一个答案,一个解释,一个能让她们释怀的理由。就像迷失在森林中的旅人,渴望找到回家的路。在记者的协助下,她们踏上了寻父之路。
几经辗转,她们终于来到了父亲位于岳阳平江的住处。开门的是一个50岁左右的女人,气质温婉,正是照片中的谢芳。看到姐妹俩,谢芳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反而平静地邀请她们进屋。
在装修温馨的客厅里,姐妹俩局促不安地坐着,谢芳的女儿也走了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气氛有些尴尬,像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11年前,是因为你吗?”田丽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光直视谢芳。
“不,那时我们还不认识。”谢芳摇了摇头,语气平静,“你父亲离开,另有隐情。”
就在这时,田光良回来了。看到两个女儿,他先是一愣,随即勃然大怒:“谁让你们来的?”
“爸,我们想知道您为什么走。”田华哽咽着问道,积压了11年的委屈在这一刻爆发。
“想知道?”田光良冷笑一声,“当年要不是你们那个表哥追着我砍了6公里,我能走吗?”
原来,11年前,田光良和哥哥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了争执,侄子一怒之下骑摩托车追砍他,他害怕之下才离家出走,这听起来像一出荒诞的闹剧。
“那这些年为什么不联系我们?”田丽继续追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
“有什么好联系的?你们不是过得挺好?”田光良的语气冰冷,毫无悔意,仿佛他才是受害者。
“妹妹还在上学,您能补齐这些年的抚养费吗?”田丽问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呵,那我以后老了,你们管不管?”田光良的回答充满了嘲讽。
姐妹俩的心彻底凉了。她们原本期待着父亲的解释和道歉,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更加冷漠的回应。她们意识到,在父亲心中,她们的亲情竟然如此微不足道。
失望至极的姐妹俩只得提出一个最后的请求:希望父亲写下一份不争夺房产的承诺书。
“行,我写。”田光良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今后房产归两个女儿,父女断绝关系”几个字。
拿着这份冰冷的协议,姐妹俩默默地离开了。这场期待已久的重逢,最终以令人心碎的方式收场。这就像一个精心编织的梦,破碎时发出清脆的响声,让人痛彻心扉。
回家后,姐妹俩咨询了律师,才知道这份断绝关系的协议在法律上并没有效力。但这对她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她们只希望父亲永远不要再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
田光良的行为令人心寒。他当年离家或许是情非得已,但11年来对女儿不闻不问,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他用一纸协议割断了父女情分,却不知亲情是如此轻易就能斩断的吗?这就像一棵大树,即使被砍断了枝干,根依然深深地扎在泥土里。
对田丽和田华来说,童年的阴影或许永远无法抹去,但这11年的经历也让她们更加坚强和独立。她们还有彼此的陪伴,还有母亲的爱,这就足够了。生活还要继续,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水,无论前方有多少险滩,最终都会流向大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需要用心经营,任何轻率的选择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就像一颗种子,只有用心浇灌,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