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没培养出英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可能吗?

才干王营评 2024-08-26 03:08:49

【视点】40年中科大少年班没培养出英才?3300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想得个什么结论?

泰安家校共育

2024年08月23日 08:48 山东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可以说在全球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

1974年5月,物理学家李政道曾提出过办少年班的设想。建议:“可参照招收和培训芭蕾舞演员的办法,从全国选拔很少数,约十三四岁左右的、有培养条件的少年,到大学去培训”,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他的建议被采用,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没有马上实现。

直到1978年,李政道杨振宁倡导开设的少年班,在中国科大正式创建。1978年3月9日,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少年被选拔进入中科大,成为中国首个少年班大学生。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当年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更经常地,是被称为“神童”。

以“神童”宁铂为代表的少年班的出现,无疑是那个年代上演的最振奋人心的“青春励志大片”。然而,也正是因为宁铂事件,社会媒体还是普通大众对中科大少年班有了一个争议。1978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宁铂在当时可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神童”。他出生在赣州,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时候才13岁。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少年班,是因为当时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的一封举荐信。正是因为这样一封举荐信,把宁铂推上了历史舞台,至今成为“伤仲永”以及抨击中国教育的典型案例。也正是因为社会媒体把宁铂抬上了神坛,让他承受了这个年纪无法承受的压力,再加上因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身心无法调适,双重压力的打击下。之后的宁铂却有三次报考研究生,三次都因为各种理由退出,甚至连考场大门都没踏进。神童的大帽子让宁铂恐惧失败。终于在2003年选择了出家。

而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谢彦波,他是78年首批进入少年班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那个时候他才11岁。谢彦波一路成绩傲人,却自视甚高。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时期,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成为他的导师。安德森也是出了名的傲气,但他却无法容忍谢彦波的性格,比他还要傲气,两个人可谓针尖对麦芒。和导师关系紧张,谢彦波折戟回国最后成为一名普通的老师。这对11岁成为科大一员,15岁读硕士、18岁读博士的谢彦波而言,人生可谓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例子,很多媒体都在质疑少年班究竟是不是在揠苗助长,让这些“神童”成为了“伤仲永”。

如今少年班已经过去了40年,我们回头再看,他究竟培养的天才还是庸才呢?少年班无疑是这群天才可以更加发挥自我的一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少年班充当了这群人的伯乐。我们就拿78年这届来说,IEEE会士张亚勤、姚新、谢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王海林、卢征天、钱永忠、范汕洄,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庄小威,清华紫光集团总裁郭元林……首届中科大少年班的绝大部分学员可以说都成为了全球知名的科学家。这个结果来说,中科大少年班的举办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确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在各个领域。

然而媒体往往喜欢拿个例去进行戏剧化处理,从而去引导舆论。为什么,因为媒体喜欢去追求爆点,宁铂、谢彦波这样的例子拿出来才有故事性嘛,还可以再抨击一下中国教育。

张亚勤这些有什么好讲的,他是首届少年班学员里年纪最小的,如今他已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11本专著。他发明的多项图像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用,广泛地应用于高清电视、互联网视频、多媒体检索、移动视频、和图像数据库领域。他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未来交通指导委员会”唯一来自中国的委员,并担任全球最大技术开放平台Apollo联盟理事长。2017年荣膺澳洲国家工程院(ATSE)院士,也是该年度授予的唯一外籍院士;1997年他被授予IEEE院士,成为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你见过有媒体会拿张亚勤宣扬少年班的成功吗,并不会,这样就并没有戏剧性了!

一个班级一届能出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已属奇迹,可中科大少年班78年就培养了十几位在全球都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2014年的时候,做过统计,中科大少年班37年来共毕业2910名本科生,9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中19%供职于科教界,超过200人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其中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另有72%活跃在企业界、金融界,在世界500强任职的约35%,对于到目前为止仅仅不到3000人的毕业生总人数来说,这样的人数还不如现在一所普通大学一年的毕业学生数,而仅仅这些毕业生,其中的大多数已经都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高端成材率相比于一般高校而言实在是高的惊人。

可以说,中科大少年班百分之九十以上在科教界、金融界、商界都成为精英级别的人物,甚至相当部分在全球都享有崇高的知名度。剩下的百分之几,毕业于中科大,也是名校毕业生了。庄小威也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个人。尹希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曹原一天之内有2篇文章出现在《Nature》上,那时候他才年仅21岁。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天才少年正在用自己的丰硕成果在回应着外界对他们的质疑,或许这些超级学神们的世界,我们不懂。

网上有篇被定义为谣言的文章:《中科院调查:30年3000多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

文章讲道,根据中科院的调查结果:“我们调查了高考恢复以来都3300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4年12A期第34页。恢复高考30多年1000多名高考状元“悲惨”下场,让人向往、追求、羡慕的高考状元没有成为顶尖人才,过着平凡的生活,所取得的成就远远低于社会的预期。

这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纷纷质疑:“状元有何用”?“为何成功人士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等。

怎么就没人怀疑这群人的智商了,“1000个状元没有一个成为行业领袖”,这句话也有人信吗?这些消息多年前就已经证实为谣言了,标题说是“中科院”,正文中又说“中央教科院”,两者混为一谈,一会是恢复高考后3000多名状元,一会儿1000多名状元,难道人们连这点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吗?

对此则谣言,人大附中副校长称《上海教育》并无该调查,同时中央教科院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对此,2016年互联网还将此列为十大谣言,不知为何今天仍然能大行其道,被人大量转发,甚至很多人还信以为真。

在1999-2016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数据公布,清华大学盛产亿万富豪,152名校友榜上有名,北大143人,屈居第二。当你了解过这些富豪榜后,你会发现,富豪大部分都出自于985/211。纵观当今各个行业中的顶尖人才,大多数都是当年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否认高考状元,否定努力学习的作用,“其心可诛”。高考状元里没有出现一位行业领军人物,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比如李彦宏、李国庆等都是高考状元,难道他们不算成功吗?

高考状元不代表一辈子干什么都是“状元”,不代表未来一定成功,“状元”只是起点稍高了一筹,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生全部。为什么同样是清华北大毕业,有的人成为了精英阶层,而有的人却默默无闻?

纵观当今社会,如比尔盖茨,李嘉诚,乔布斯等等闻名世界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是大学辍学,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自学。

我国有句古话:“自学成才”,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孩子,他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能力,这会给他的未来带来巨大的优势,越到后期越明显。

在如今的教育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自学陷入了误区,他们总是让自己的孩子刻意模仿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家长决定孩子学什么,孩子失去自主意识。自学=自我管理=自律。这几个字嘴上说很轻松,但能做到的确寥寥无几。

近几年,网络热传《恢复高考以来3300多名高考状元无一成行业领袖》《成绩差的同学为何大多当了老板?》等文章,应该承认,学习成绩差当老板的并不罕见,“高分低能”的现象也的确存在,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列举几个特例,肆意放大并妖魔化这种现象,就有藐视知识,蛊惑孩子之嫌疑,其用心需要引起全社会警惕。这是明目张胆的炒作“高分低能”“读书无用”,给不思进取的青少年学生提供案例。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封堵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现实中,政界的首脑,商界的巨头,军界的权重,学术界的带头人,央视的名嘴、王牌,著名的导演,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精英们, 大多都是当年读书成绩的佼佼者。国内如此,国外亦如此,美国几届总统都是名牌大学的领军人物,日本首相,英国首相,乃至世界各行业的领军人物绝大部分都是学生时代的翘楚。这才是普遍性,这才是大多数而非特例。

特例讲的是1%,普遍性讲的是99%,成绩差的1%当了老板,状元1%没有成功,把一群人中的成功者和另一群人中的不成功者这两类不同的人放在一起比较,能得出什么正确的结论?谁如果信了,你或你的孩子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

1 阅读:137
评论列表
  • 2024-08-26 16:31

    为美国做了嫁衣

才干王营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