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人的向往、1.5亿市场主体的拼搏,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曙光!

围炉话今朝 2025-02-03 09:44:37

中国酒业市场规模达9000亿,白酒占6000亿,然而仅前十几二十家白酒企业日子好过,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从五六年前的1500家降至如今不到1000家。

乘用车自主品牌约70家,真正赚钱的仅几家。

新能源汽车虽热度高、增长快,但多数企业亏损。智慧城市服务领域,因地方财政紧张,项目收款困难,且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华为、腾讯等巨头入局,国企转制企业也纷纷加入。

当前各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经营困难。银行资金虽宽松,可依靠贷款解决现金流问题,但整体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包括国际形势、疫情冲击、政策合成谬误以及市场主体信心受挫等。

经过调研与思考,当下经济压力的根本原因或许是产能过剩。

多年来,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基建、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甚至涉足风投与产业投资基金,经济下行时又进行逆周期调节,导致各地重复投资,产能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企业收入与税收未达预期,政府税源减少,只能进一步举债,负债率不断攀升。

同时,中国的产能出清面临许多阻碍,如维稳、政绩等因素,使得问题不断积累,部分地方的城镇化和房地产财政模式难以为继,公职人员薪资发放也出现问题。

产能过剩虽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对消费者和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普遍过剩会使企业发展艰难。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换机周期延长,小米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当下中国经济压力源于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而有效需求不足与人口因素密切相关。

但这并非是因为市场主体和公务员队伍不够努力,也不是企业素质、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并未下降,营商环境虽有待改善,但政府对坚持实体经济和生产性创新的企业家给予了大力支持。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给予表彰,市委书记向企业家鞠躬,并提议设立企业家日,这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家的尊重。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超前繁荣,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但也存在透支和低效投入的问题,如今正是为这种发展模式“交学费”的时候。尽管经济面临困难,但我们应接受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理解当下的压力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面对经济困境,信心源于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5亿市场主体的勤劳勇敢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需求端来看,要提升和释放有效需求,推进农民工城市化,提高城市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注重经济发展的实质而非表面。

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融入世界,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市场环境,稳定外需。

从供给侧着手推动经济的稳健前行,需要多维度发力,实施一系列精准且有效的策略:

首要的是充分激活市场机制的强大活力,高度重视并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作用。

市场机制恰似经济运行的“无形之手”,凭借价格、供求和竞争等要素,能够高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企业家精神则是驱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它促使企业家们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模式,探索前沿的技术路径。

就像飞鹤集团,通过精心构建全产业链模式,与当地农业合作社深度对接,从源头的优质玉米种植,到中间的深加工环节,再到精准对接终端市场,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更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成了兴农富农的美好愿景,为企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优秀范例。

政府在进行投入投资时,务必秉持审慎态度,注重合理性。

要以追求合意发展为导向,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规划;通过差异化发展,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竞合发展,鼓励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要坚决避免过度机关事业化倾向,确保投资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

营造一个有利于开放和价值创造的生态环境,涵盖教育、文化、舆论等多个方面。优质的教育能够培养创新人才,先进的文化可以孕育创新思维,积极的舆论氛围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

制定发展目标要脚踏实地,切合实际情况。

在推动双碳目标和房地产调整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盲目冒进或过度保守。注重平衡经济结构,合理配置产业资源,不过度依赖高科技领域,同时高度关注普通就业岗位的创造,确保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推动共同富裕和互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充分激发全体人民苦干、巧干、创新干的精神,鼓励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只要齐心协力,许多当前看似棘手无解的问题,都将在不懈的努力中逐步得到妥善解决。

文本内容源自@秦朔朋友圈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