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没有选择通过发展贸易、振兴制造业来修复经济,而是选择了最便捷、最省事的方式——发行美债。发债这条路一旦开启,就如同上瘾一般,美国的债务规模欲壑难填。
为了维持这种局面,美国开始想方设法扰乱其他国家的经济秩序,试图将他国的资金吸引到美国。他们先是对欧盟下手,试图打压欧元,接着又对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发起冲击。但这些行动不仅没有解决美国国债的问题,反而导致美债规模持续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吗?显然很难,他们已经深陷债务泥潭,无法自拔。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全球范围内另一个超级大的经济体——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金融攻势始于2015年12月,他们惯用的手段便是加息。在加息的同时,美国还在中国培养了一批所谓的“公知”,这些人不断唱衰中国经济,鼓吹美国的优越性,“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一些国内企业从银行大量借款,然后将资金转移到海外进行投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我们无法确定这些资金是否真正用于投资,还是被用于其他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企业将风险留在了国内,而将资金转移到了国外,这无疑存在着抛售资产、转移资产的嫌疑。在这种内部经济环境不稳定、舆论负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此时华尔街著名的做空代表人物索罗斯和哈特嗅到了机会。以索罗斯为例,1997年他率先对泰铢发起做空攻击,导致泰铢崩盘,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随后,他又企图狙击香港金融市场,但中国政府为了保卫香港,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干预,最终索罗斯在香港做空失败,损失惨重。
这也让索罗斯对中国怀恨在心,一直寻找机会再次下手。2015年,索罗斯认为机会来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居民资产杠杆率较高,他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出现危机,于是联合哈特等华尔街金融大鳄,开始对中国经济进行做空。哈特从2008年开始就研究中国经济形势,包括居民储蓄、债务偿还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等情况。
他发现中国经济同样处于高杠杆状态,这与索罗斯的研究结果一致。于是,他们以高杠杆为由,疯狂抛售中国资产,导致2015年中国A股市场从5100多点迅速暴跌,中国经济大厦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中国政府出手了。2015年8月11日的汇改,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汇改的核心是建立防火墙,降低美元在汇率体系中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汇率自主权。有了汇率自主权,索罗斯和哈特等海外做空势力就无法轻易做空人民币汇率。
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资本管制,要求企业对海外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迫使一些企业出售海外资产,偿还国内债务。此外,公安部还对恶意唱空中国经济的人员进行了打击。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
然而仅仅稳住经济还不够,还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中国政府引导资金进入楼市。2016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上涨。这一举措的目的是让国内外投资者看到中国经济的潜力,吸引他们留在中国或者重新投资中国市场。通过这些手段,中国成功抵御了索罗斯和哈特的做空攻击,让他们再次铩羽而归。
在金融领域未能占到便宜后,美国开始改变策略,对中国发动全方位的对抗,包括贸易战、科技战以及新一轮的金融战。2018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与中国做生意美国总是吃亏,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
美国的目的是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培育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的制造业,从而取代中国的出口地位。他们认为,只要打击了中国的出口,就可以迫使中国打开国门,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韩国为了应对危机,引入美国资金,虽然短期内经济有所回升,但最终却导致三星、LG等大型企业被美国低价收购。
面对美国的贸易战,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战的爆发使得中国不得不开拓新的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加强了与东盟、东北亚、中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东盟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从过去以出口衬衫、外套等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转变为出口大疆无人机、汽车零配件、船舶制造核心材料等中高端附加值产品。如今,中美贸易额甚至创下了历史新高。以大疆无人机为例,美国对其加征关税后,大疆可以选择不出口,这将导致美国无人机市场价格飙升,大疆反而实现了对美国的反制。
贸易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后,美国又发动了科技战。2018年8月,美国出台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和现代化法案》,旨在遏制中国中高端产业的技术转型。他们天真地认为,中国在技术转型过程中需要依赖美国的技术,通过限制技术出口,就能阻止中国的发展。然而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中高端产业的投入,设立了大基金一期、二期、三期,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科研人员奋战在一线,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2019年,美国将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封锁这些企业的发展。华为高管孟晚舟甚至被加拿大非法软禁。美国还要求欧盟拆除华为的5G基站,禁止中兴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但中国并没有被这些制裁手段吓倒,在光伏、汽车、船舶、大飞机、手机制造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实现了技术突破。
2022年,美国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试图从源头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国的态度是坚决反击,加大芯片研发投入。2023年年末,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华为发布了Mate 60手机,这意味着中国在手机芯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对美国进行反向制裁。
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生产需要镓、锗等稀土资源,虽然这些资源并非中国独有,但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高科技产品原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却在中国。中国对镓、锗等资源的出口进行限制后,美国商务部陷入了紧张状态。美国试图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获取这些资源,但这些国家虽然拥有原材料,却没有相应的产业链,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
在贸易战和科技战都未能得逞的情况下,美国再次祭出金融战这一手段。前两年,美国在海外市场恶意唱衰中国房企的美元债,例如恒大美元债到期晚还了几天,美国就大肆宣扬中国民营企业房企都出现了问题,将中国房企的问题逐一曝光。
从2016年到前两年,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海外投资者听到中国房企爆雷的消息后,纷纷认为中国经济将陷入困境。为了进一步打击中国经济,美国在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将利率从0%大幅提高到5.5%,加息幅度之猛在美联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在高利率的诱惑下,一些人想方设法将资金转移到美国,导致中国民间投资迅速下滑,经济活跃度降低,这也是我们这两年经济体感难受的重要原因。
面对美国的金融战,中国政府划出了一条红线。对于房企的问题,政府提供了纾困资金,确保房企能够保交楼,将可能出现的“雷”转化为“哑雷”。同时,中国政府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推动经济从房地产向科技创新领域转型。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科技行业迎来了大爆发,涌现出了众多高科技产品,如语数科技、大疆科技的创新成果,以及军事领域的六代机、电子弹射航母等。这些成果表明,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楼市到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切换。
如今,中美之间的竞争进入了最后一个关键领域——人工智能(AI)。21世纪初,美国通过实施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确立了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全球互联网的IP地址和服务器大多掌握在美国手中,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只要使用互联网,都需要间接向美国交税。
在互联网时代,微软、安卓、苹果的操作系统占据了全球市场,为美国带来了巨额财富。而在AI领域,同样存在着类似于根服务器的关键技术。如果中国能够掌握AI的根服务器,美国对中国的所有遏制手段都将失效,这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中国如何在AI领域实现突破,走向世界之巅。
文本素材来源@小智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