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警惕债务危机!土地财政和高负债模式,是经济“毒药”

围炉话今朝 2025-02-03 09:46:48

我们要吸取房地产的教训,不能着急,慢慢地来解决中国的高负债问题,慢慢地来降杠杆稳经济,那么这样的话才能避免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近年经济学界对债务问题的讨论可谓热火朝天。有人形象地把债务比作鸦片,告诫人们不可过度依赖;但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种说法不够专业。在我看来,中国经济圈的讨论氛围有时候着实有趣,大家在探讨问题时,似乎总喜欢先贬低他人,以凸显自己的专业性。

然而把债务比作鸦片这一说法,与专业与否并无关联。要知道,就连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甚至有人更直接地将债务形容为魔鬼。回顾人类经济发展历程,形形色色的经济危机中,99%都源于债务危机。

即便是房地产危机,追根溯源,也是杠杆断裂所致,本质上还是债务危机在作祟。所以说,债务如鸦片这一表述,不仅没错,而且十分贴切。

那么中国为何要对债务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呢?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中国的总杠杆率,还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以及居民杠杆率,都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先看总杠杆率,目前中国的总杠杆率约为270%,折算下来,总债务规模大概在300多万亿至310万亿左右,接近GDP的3倍。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个总杠杆率数值似乎并不高,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债务高企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总杠杆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但要是把中国放在新兴市场国家的范畴内进行比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中国的总杠杆率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是最高的。再看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也就是企业的负债水平,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超过160%,大致在160%-170%之间。

大家不妨猜猜,这样的企业债务杠杆率在全球处于怎样的水平?答案是全球第一!不仅远超众多新兴市场国家,更是超过了全球所有国家,位居榜首。至于居民杠杆率,自2015年起便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如今已接近70%,达到60%多的水平。这个居民债务率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不算高,但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则并非如此。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的三大杠杆率还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过去,中国之所以能够承担如此高的债务,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的周转率较高。通过高杠杆实现高周转,用下一笔赚到的钱偿还上一笔债务,债务链条得以维持。然而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告别了高速增长阶段。这意味着什么呢?就如同房地产行业要告别“三高”模式一样,中国经济也必须告别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经济学者马光远一直强调,我们尤其要警惕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涨。尽管目前居民杠杆率的绝对值不算高,但增长速度过快。自2015年起,房价不断攀升,老百姓为了买房,不惜动用三代人的“六个钱包”,导致居民杠杆率急剧上升。

其二,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这一直是悬在中国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极具危险性。房地产行业的暴雷事件,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非金融企业债务所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极有可能对中国经济整体造成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说债务不是鸦片,不是魔鬼呢?

有些人以过去中国通过不断举债、加杠杆实现高速发展为例,认为这种模式还可以继续沿用,这显然是错误的。过去,高速增长的经济能够保证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而如今经济增速放缓,如果资产端没有变化,负债端却持续增长,债务链条必然会断裂,这是基本的经济常识。

所以,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中国的许多行业都可能存在隐患,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旦杠杆断裂,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

近期,地方债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中国的地方债,一部分是公开的,比如通过发行债券、专项债等方式形成的债务;但还有大量的地方债是隐性的,过去通过城投公司等一系列平台举债,看似是企业债,实则是政府债。

据估算,这部分隐性债务大概占政府债务总额的30%-40%,规模约为60万亿。我们都知道,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出让金,如果土地卖不出去,就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便会出现坏账,进而引发金融风险,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所以我们绝不能过度依赖债务。就像前面所说的,不能对债务“上瘾”,尤其是当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后,过去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做出转变,毕竟全球范围内大量的金融危机都是由债务危机引发的。

过去有人说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其实并非如此,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债务问题。一旦债务无法偿还,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将会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记得美国有人说过,美国这个国家实力强大,可以应对各种危机,但唯独债务危机是它无法承受的,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对美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其实,这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未来我们要防范的最大风险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最有可能引发这一风险的,就是债务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如果我们还继续依赖过去的举债模式来推动经济发展,显然是行不通的。比如,有人对土地财政赞不绝口,认为它推动了中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但毫不客气地说,土地财政只是无奈之举,包括我们过去过度依赖房地产,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并非这种模式本身有多好。马光远曾直言,鼓吹土地财政是无耻的行为。如今,如果还有人认为我们可以继续依靠这种模式发展,那就是无知。

不过解决债务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我们要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吸取教训,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解决中国的高负债问题,稳步降低经济杠杆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请务必牢记,长期依赖债务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文本素材来源@马光远

4 阅读:462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