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3岁男孩竟从泥窝窝里抠出了“皇后之玺”,交给了陕西文物部门!没想到40年后,陕西博物馆的专家又找到了当年的男孩......男孩名叫孔忠良,结合他日后不慕名利,上交国宝的事迹,的确是名如其人。孔忠良,生于1955年,家住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村。小时候的孔忠良家境不好,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一个偶然外出游玩的机会,孔忠良找到了贴补家用的地方——水渠。水渠边流水潺潺,冲出了许多宝物,包括钉子、铁丝、铜钱。放学回家,孔忠良往往会来到水渠,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水渠边捡些铁器,回家卖钱。1968年9月的一天,天气很热。孔忠良便想着来到水渠,冲个澡,再捡些东西。正当他沿着水渠边搜寻时,远处一块像似石头的物件,引起了孔忠良的注意。根据孔忠良的回忆:这块石头是白色的,像雪一样,不大,只有大拇指长短,方不方,圆不圆,一半陷在泥中。我从来没见过,便觉得是个稀罕物件。我拔出以后,将它放在水渠中使劲洗了洗,这才看到上面刻了字,还爬着一个动物。我没多想,就带回了家。父亲孔祥发虽是个农民,仔细一看,也没看出个门道。他带着我,便找到了村里认字的老先生。老先生把玩了几分钟,掏出老花镜,看了上面的字,也认不出,说没见过这种字体。但他断定,这是个宝贝,很值钱。孔祥发也曾动过将它留在家中,当个传家宝。但思来想去,还是乘车来到了西安,交给了文物部门。经专家的鉴定,这才知道,原来这个“白石头”来头不小,竟然是个皇后玉玺,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上面的字是篆书“皇后之玺”,普通人肯定不认识。“皇后之玺”,高2cm,体积2.8厘米见方,重33克,非常小的物件。通体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洁无瑕,玉玺钮为高浮雕的猛虎,刻有长方形的阴线框,四周调有卷云纹路。得到一个文物,首先需要鉴定的就是哪朝的物件。考古学家依据工艺,并在《汉宫旧仪》中找到了“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从而判定,这枚玉玺属于西汉早期的一位皇后。有人认为,“皇后之玺”出土于汉高祖刘邦长陵附近,离吕后陵墓的封土比较近,便推测是吕后所有。但也有人认为,印文的字体篆刻不是西汉初期的风格,故而不是吕后所有。物主是谁?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那属于考古学家的事情。但有一个人,对这枚玉玺极为上心。1974年8月的一次文化会议上,江青就追问这枚玉玺的踪迹。她说:“我在报上看到发现了一枚吕后的玉玺,在哪里呀?”文物局的同志以“正在研究”的名义,搪塞了过去。如今,这枚玉玺被放置在陕西秦汉馆,当作镇馆之宝,供游客观赏。只是让孔忠良没想到的是,四十多年过去了,陕西博物馆的专家又找了上来。邀请他参加了一个文化大会,请他讲述当时的场景,还给他颁发了一个更高的荣誉。参考资料《皇后之玺:泥窝窝里抠出的国宝》 新华网
1968年,13岁男孩将“皇后之玺”交给陕西文物部门!40年后,专家又找到了他
文史江山
2025-02-19 21:52:04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