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因叛徒出卖,国民党迅速突袭了黄袍山,威逼村民交出毛主席。在这紧急关头,黄菊妈死死拉住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指向了自己的二儿子吴朝炳:“他刚进村,是你们要找的人!”湖北省通城县的黄袍山,流传着一位革命母亲的动人故事。这位被尊称为“黄菊妈”的老人,本名黄菊喜。她不仅是红军战士们的母亲,更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早年丧偶的黄菊喜,独自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五个子女。1930年,红十六军进驻夜珠埚,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尽管目不识丁,黄菊喜却深深懂得,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她膝下五个子女,全都加入了革命队伍。毛主席曾三度造访黄袍山,每次都住在黄菊喜家中。因黄菊喜长子吴朝义与毛主席容貌神似,这位质朴的母亲就提出要认毛主席为义子。毛主席欣然应允,从此便亲切地唤她作“黄菊妈”。1932年夏,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围剿湘鄂赣苏区。黄菊妈的长女吴凤桂不畏艰险,奔走于各村各户,动员村民加入革命队伍。同年11月,吴凤桂带领担架队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时,不幸被俘。这位坚贞的革命战士,惨遭剖腹割乳,壮烈牺牲。次年9月,毛主席第三次来到黄袍山。因叛徒的出卖,敌军得到消息,迅速包围了村庄,威逼村民交出共产党的领导人。在这紧急关头,黄菊妈毫不犹豫地指向了自己的二儿子吴朝炳,称他是“刚进村的人”。就这样,吴朝炳被捕,第二日就在通城县教军场被敌人活埋,年仅25岁。次日,年仅25岁的吴朝炳在通城县教军场被敌人活埋。接连失去长女和次子的巨大打击,让这位母亲痛彻心扉。然而,刚强坚毅的黄菊妈深知“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她很快就从悲伤中恢复,继续为红军烧水做饭、浆洗衣物、缝补衣衫。她将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革命事业。1934年夏,红十六师在反“围剿”战役中遭受重创。省委机关及余部在突围时,遭遇了敌军伏击。黄菊喜长子吴朝义,时任连队指挥员,率部执行阻击任务时不幸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同年9月起,湘鄂赣苏区进入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阶段。黄菊喜三子吴朝福集结了失散的红军战士,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游击大队。1936年,因叛徒出卖,吴朝福的队伍遭敌突袭。为掩护战友突围,他在双腿中弹的情况下,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黄菊喜的小女儿吴满桂,16岁就担任了黄袍乡三村妇女代表。入党后,她承担起了秘密交通员的工作。1935年冬,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武装进犯黄袍苏区。吴满桂一直坚持斗争到最后,1937年4月,她在村前黄土坪英勇就义。子女相继牺牲后,反动势力也没有放过黄菊喜。她多次被捕受刑,历经九死一生,最终被迫离开了家,流离失所。1949年5月通城解放后,黄菊喜终于重返故土。年逾花甲的她,革命热情丝毫不减。抗美援朝期间,她积极动员孙辈参军报国,还将打草鞋赚来的钱悉数捐献,支援前线。1971年,89岁高龄的黄菊喜与世长辞。黄袍山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为这位伟大的革命母亲立碑纪念。这座纪念碑,永远矗立在黄袍山上,见证着一位普通母亲用生命谱写的革命赞歌。参考资料《中国老区建设》:革命母亲黄菊妈
1933年,国民党威逼村民交出毛主席,黄菊妈将自己二儿子推了出去
文史江山
2025-02-15 19:58:07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