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经历了4段婚姻,晚年感叹:她是对我最好的女人

文史江山 2025-02-17 20:21:21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的革命生涯广为人知,情感世界同样受到很多关注。

他一生中先后经历了四段婚姻,而令他最难忘怀的,便是与贺子珍的感情。

毛主席晚年回忆贺子珍时曾说过:“她是对我最好的女人!”

井冈山初相识

贺子珍与毛主席,是一同经历过风雨的患难夫妻。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他们携手度过了宝贵的十年。

1927年秋,毛主席引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抵达井冈山下。

经过两轮会谈,袁文才、王佐等井冈山原有武装的领导者,诚邀毛主席上山共谋大业。

当毛主席踏上山巅,与前来迎接的众人握手时,袁文才特别向他介绍了一位年仅17岁的姑娘——贺子珍。

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中,还有这样年轻的女子投身革命,令毛主席心生讶异与敬佩。

贺子珍是江西永新县人,也是井冈山第一位女性共产党员、第一位女红军战士。

早在大革命时期,贺子珍便已入党,并投身于游击战争。

年仅16岁的她,出任江西永新县首任妇女部长及团县委副书记。

她性格刚毅果敢,留着干练的短发,五官清秀,人送外号“永新一枝花”。

1927年,贺子珍投身永新农民武装暴动,之后便跟随袁文才部上了井冈山,并在这里与毛主席相识。

初抵井冈山时,毛主席因脚部受伤,在步云山休养了一段时日,而后迁往茅坪的八角楼居住。

毛主席日常出入,或是前往茅坪河畔漫步,总会经过袁文才的家门。

贺子珍与袁文才的妻子感情很好,所以经常住在袁家。

恰逢她病愈之初,时常在袁家门口晒太阳。

毛主席每次遇见她,就会过去和她说几句话,关心她的身体状况。

闲暇的时候,毛主席也经常与贺子珍一起聊天。

在交谈中,毛主席逐渐了解了贺子珍的过往与革命历程。

贺子珍所展现出的革命勇气,让毛主席深感敬佩,心中也对她萌生了好感。

尽管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心灵的深处却产生了共鸣,彼此间萌生了爱慕之情。

贺子珍见毛主席工作繁重,生活无暇顾及,便默默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

两颗心在患难中紧紧相依,他们的爱情关系也随之确立。

在塘边村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毛主席与贺子珍终于喜结连理。

患难夫妻

毛主席和贺子珍,可以说是生死与共的患难夫妻。

1929年初,毛主席与贺子珍随部队离开了井冈山。

1934年,两人一起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长征途中,条件艰苦,危机四伏。

在贵州,贺子珍不幸被炸弹重创,伤势极其严重,生命垂危。

考虑到她的状况,连队考虑将昏迷的贺子珍留在当地民家,以免路途颠簸加剧她的伤势。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眼含泪水,坚定地说:“如果留下来,她一定活不成了。哪怕用担架,也要带她一起走。”

于是,毛主席将自己的担架让出给贺子珍使用,自己则骑马前行。

1937年,随着延安成为抗日救亡的圣地,全国抗日热情高涨,延安迎来了众多国内外人士。

毛主席因工作繁忙,回家后与贺子珍的交流也变少了,这让贺子珍感到有些苦闷。

作为一位历经战火的红军女战士,贺子珍对“夫人”这一身份感到难以适应。

她怀揣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更习惯于在枪林弹雨中战斗。

转做毛主席的秘书工作,让她有些不习惯。

而且到达延安后,贺子珍也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延安汇聚了许多优秀的进步女性,这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那段日子,贺子珍常因琐事与毛主席发生争执。

有一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毛主席。

外国女性思想开放,毛主席也是爱说爱笑、风趣幽默的个性,所以两人在采访过程中有说有笑的。

可一直有些多疑的贺子珍,却被这一幕激怒了。

她不仅骂了那位外国女记者,还动手打人。

毛主席严厉批评了贺子珍,两人因此大吵了一架。

贺子珍一气之下决定要去西安,再到苏联去治病。

起初,毛主席以为贺子珍只是说说而已。

但当贺子珍开始收拾行李时,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因此极力劝阻。

但贺子珍心意已决,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贺子珍到达西安后,毛主席连续给她发了六封电报劝她回来,但她始终不肯。

毛主席又写了信派警卫员送到西安,表示延安的医疗条件会逐步改善,希望她能留下治病。

然而,贺子珍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一别即是永别

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也很是艰苦。

那时,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求学,贺子珍就默默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责任。

1941年末,毛主席将女儿李敏送往苏联,为贺子珍带来了片刻的欢愉。

在异国他乡,贺子珍与这三个孩子相依为命。

为了抚养他们,她省吃俭用,还常常熬夜编织毛袜、洗涤衣物。

1946年,毛岸英返回国内。

次年8月,在王稼祥夫妇的鼎力相助下,贺子珍携李敏、岸青回到了中国东北。

新中国成立后,李敏和毛岸青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而贺子珍直至1959年,才与分别长达22年的毛主席再次见面。

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期间,贺子珍在南昌过着闲居生活。

某日,她意外接到了要她上山的通知,以为是去庐山休养,便随车前往。

抵达宾馆时,已近晚上八九点,她被引至一间房里,抬眼望去,毛主席正坐在里面。

久别重逢,贺子珍激动万分,一时哽咽难言。

毛主席也克制着内心的情感,轻声说道:“好不容易见面了,你却光哭不说话。以后见不到了,反倒又想说了。”

接着,他关切地询问贺子珍这几年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贺子珍逐渐平复了情绪,一一回答了毛主席的问题。

听完她的讲述,毛主席轻轻叹了口气,问道:“你当初为什么非要离开呢?”

这句话触动了贺子珍的伤心事,她满心悔恨,哽咽道:“都是我不好,那时我太任性了。”

不知不觉间,两人就交谈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都默契地没有提起其他人,只是和彼此分享这些年来的经历。

直到临别时,贺子珍才提醒毛主席道:“你要小心有人算计你,像王明这样的人可能会害你。”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我会注意的,你放心。”

又一次分别,但这一次或许两人都没有想到,一别即是永别。

贺子珍晚年,身体状况一直不佳。

1954年9月,在收听完毛主席于一届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录音后,她突然身体不适,随即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李敏之女孔东梅在回忆录中提到,自己儿时并不理解外婆为什么会“犯病”。

后来才明白,那是因外婆极度思念外公所致。

每当外公发表讲话,外婆便会情绪激动,甚至晕厥过去。

外公得知这些消息后,也多次黯然神伤,曾在信中向李敏坦言:“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

1976年9月,贺子珍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去到北京吊唁。

于是,她特意派侄女和外甥女代表自己前往,以表达哀思。

粉碎“四人帮”后,贺子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她曾对李敏说:“现在情况好转了,我可能有机会重新工作。对你爸爸最好的怀念,就是继承他的遗志。”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位坚强的女性。

1977年,贺子珍因中风导致偏瘫,不得不长期卧床休息。

病情稍有好转后,她就接受了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

直至1984年因病离世。

参考资料

周浩《坚定的革命者贺子珍》

王健《毛泽东与贺子珍:风雨十年的患难夫妻》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0
文史江山

文史江山

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