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银行股千万不要贪便宜

家传武功-大佬刘 2022-01-09 20:56:32

只有预期变好的股票,才会怎么做怎么有,才能容易赚钱。

预期变好的股票,本身,业绩的增长就会推动股价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预期变好,还会推动股票的估值提升,从而形成戴维斯双击。

相反,预期变差的股票,估值也往往不断下跌。碰上基本面出现某个利空,这时,投资者心里发虚,只能慌张低位斩仓,很容易形成戴维斯双杀。

不要贪便宜,一定要做预期变好的优秀银行股!

但是,很多老板不服上面的结论,就是改变不了贪便宜的臭毛病。

今天,大佬刘跟大家算计一下,为什么做银行股千万不能贪便宜。

——

有两家银行,一家平庸,预期看衰;一家优秀,预期看好。

平庸行,市场给5PE的“低估值”;优秀行,市场给出10PE的“高估值”。

方便计算,初始EPS定为1元。两家银行同为每股收益1元,平庸的那家,股价5元,看似低估;优秀的那家,股价10元,看似高估。

于是很多老板贪便宜买入了5PE低估值的那家。

平庸行,预期看衰。净利增速,第1年预计增速5%,第2年预计增速0%,第3年预计增速-5%;

优秀行,预期看好。净利增速,第1年预计增速5%,第2年预计增速10%,第3年预计增速15%。

3年后,我们看两家银行的每股EPS变化。

预期看衰的平庸行,每股收益变为:EPS=1*(1+5%)*(1+0%)*(1-5%)=0.9975(元)。

预期看好的优秀行,每股收益变为:EPS=1*(1+5%)*(1+10%)*(1+15%)=1.32825(元)。

然而,那些贪便宜买入平庸行的老板,错误地想当然认为3年后两家银行都会回归均值估值水平,比如说7.5倍PE。

他们错误地认为:

买平庸行,三年后的股价变为0.9975*7.5=7.48(元),收益(7.48-5)/5=49.6%;

买优秀行,三年后的股价变为1.32825*7.5=9.96(元),收益(9.96-10)/10=-0.4%。

于是,他们得出错误结论:买低估值的银行,3年后可收获50%的收益;买高估值的银行,三年后颗粒无收,还要亏钱。

于是恐高贪便宜买入低估值的平庸银行!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道理很简单:一家业绩负增长(-10%)的平庸银行,凭什么和一家业绩高增长(15%)的优秀行,享有同样的市场估值?

完全没道理嘛!

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

真实情况是:预期看衰的平庸行,3年后估值下降20%,掉到4PE;而预期看好的优秀行,3年后市场给出了更高的估值12PE。

真实的投资结果,就变成了这样:

买平庸行,三年后的股价变为0.9975*4=3.99(元),收益(3.99-5)/5=-20.2%;

买优秀行,三年后的股价变为1.32825*12=15.939(元),收益(15.939-10)/10=59.4%。

实际结果就是:贪便宜买入低估值的平庸行,三年后,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损20%;相反买入高估值的优秀行,三年后,不但没亏钱,反而大赚60%。

——

各位老板,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上面的计算,不是大佬刘拍脑袋瞎猜想的,这真真切切发生在过去几年的银行股上。

这就是招商宁波VS民生浦发的真实案例!

对此不信的老板,自己可以打开K线图,看看这4家银行过去几年的股价表现,你们就知道大佬刘没有胡说八道。

这些年,有多少光贪图便宜的银行股投资者,买入民生浦发华夏贵阳,这几年郁郁不得志?

大佬刘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教训深刻啊!

幸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记得非常清楚,2020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我没有贪便宜,一把梭调仓,把低估值的贵阳银行换到高估值的南京银行。

感谢南京银行,这个操作,救了我的老命。

巴菲特说:以合理或偏低估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是从猩猩到人的巨大进化!

这就是银行股的白马龙头股战法,非常重要。

在此,再重复一次我的深刻教训:

不要贪便宜,一定要做预期变好的优秀银行股!

——

大佬刘于2022年01月09日

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 阅读:22
家传武功-大佬刘

家传武功-大佬刘

银行股逮鱼的职业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