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英:退一步,重新思考教育的底线

紫青慕笙 2024-10-14 15:27:33

北师大的林小英教授在2023年出版了一本《县中的孩子》,这本书出版后立即成为各大榜单中的畅销书。

成为畅销书,一方面是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和网友共同关心的话题。

有孩子的家长普遍面临这样的困惑,各种专家学者层出不穷。今天说,孩子的教育是有规律的,不要错过窗口期,明天又说,教育没有绝对的真实,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另外一方面,经济和科技都处在转型期,能不能成功转型,关键是要看我们能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前不久,林小英分别接受了得到和访谈类节目《十三邀》的邀请,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

林小英老师再访谈中提到的几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听了她的回答现场嘉宾、访谈者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和深思。

第一,什么是教育的底线?

第二,灌木就不能成为乔木吗?

第三,普通人的出路在哪里?

你随便问个老师,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考上清北吗?每个孩子都能考上985吗?

所有的老师肯定都会告诉你,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你随便找一个家长问他,你认为你家孩子能考上北大吗?

对当前升学压力稍微有点了解的家长,肯定都会迟疑。

有网友调侃到,985就是98.5%的学生都考不上的大学。

98.5%的学生都考不上,稍微有点夸张。虽然经过多次扩招,但要考一所985肯定至少要达到前5%。

985是一道一道题,一张一张试卷堆出来的。要考名校,就要比别人有更低的错误率。

那考上名校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后续又是一系列的问题,选择哪个专业,去哪个行业实习,要不要考研?是毕业就直接工作,还是毕业后出去留学?

工作了,又要继续关注买房、结婚、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这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每一步都不能有闪失,只有那些每一步都踏在正确节奏上的孩子,才算是“功德圆满”。

但问题来了,那些选错的人,成了生活的失败者,而选对的人,往往也活的很恐惧、很痛苦。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重新定义问题。

我们的学校教育是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来面对未来。

在学校里面,把每一道题做对,考出好成绩,然后考上好学校。

走出学校,选个好的单位,跟对一个好的老板。

但现实肯定不会如此简单,未来的问题总会层出不穷。解决了“今天”的问题,明天还会有其他“问题”。而教育不是要教学生答案,答案只是结果,让孩子们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既然,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考上名校,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做学术的料。那么,教育就应该关注那些后进生,关注那些没有机会考上大学的人。

如何关注呢?

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简单要求学生,六点必须到校,上课不许睡觉,晚上十点必须熄灯睡觉。

而是要从真实的问题出发,反推学生需要哪些能力。

很遗憾,我们从不关注哪些以后要走进工厂、要从事技术工作的学生,教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而是假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们假定,搞不了学术,多认识几个字,多会做几道题目,终归是不会错的。

即便是在大学已经如此普及的今天,大部分学生其实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他们不知道,如果不做学术,上大学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同时又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写于2024年10月13日

0 阅读:4

紫青慕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