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外用治“鹅掌风”“臭田螺疮”

缪老说知识 2024-06-12 05:21:37

『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导读:手癣是手部的浅部真菌病。中医又名“鹅掌风”,乃因手掌粗糙而裂如鹅掌而得。

【概述】

自觉瘙痒,可见水疱、糜烂、脱屑及皮肤肥厚、粗糙、皲裂、疼痛等,多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由相互接触,毒邪相染而成。病久湿热化燥,伤血则气血不能濡养肌肤,以致皮厚燥裂,形如鹅掌,即成本病。

脚癣是足部的浅层真菌病,因足丫痒烂流汁而有特殊气味者叫“湿脚气”,由脾胃两经湿热下注而成;或久居湿地,水中工作,水浆浸渍,感染湿毒所致,多数则由公用足盆、拖鞋、水池洗足等相互传染而得,尤以穿胶鞋、球鞋、塑料鞋者最易发生。

1.王玉诊治经验

王氏认为手癣也叫“鹅掌风”,是目前较为难治的皮肤病,该病以手掌皮肤增厚、脱皮、瘙痒感、裂痕、沾水加重为辨证要点。认为本病多由接触感染风毒,导致经络阻塞,气血凝聚,肌肤失养所致。

王氏据此自拟了“鹅掌风汤”和外用洗方,内服方药为:苦参20g,白鲜皮15g,白蒺藜10g,地丁10g,蒲公英15g,黄柏10g,乌蛇20g,当归10g,赤芍12g,丹皮10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临证加减:瘙痒剧烈者加川椒目10g,蛇床子10g;局部湿润,渗液多者,可加苍术15g,木瓜10g。

外洗方:苦参50g,川椒目20g,土槿皮30g,蛇床子15g,蝉蜕10g,明矾10g,食醋一两。除食醋外,其他药物先浸泡30分钟后,煎一小时,去渣后,加入食醋,待药液温后泡手30分钟,日2~3次,手干后,用紫皮大蒜切成断面,涂抹患处,一剂用4天,7天为一疗程。

内服方中用威灵仙、乌蛇祛风通络;蒲公英、黄柏、地丁清热解毒;苦参、川椒目、白蒺藜、白鲜皮祛风止痒;丹皮、当归、赤芍凉血活血;明矾、苍术收敛燥湿,全方共奏祛风解毒,活血通络,止痒燥湿之功。外用洗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收敛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苦参、川椒目、土槿皮、白鲜皮、明矾具有抗真菌脱敏之效。故此内治外疗之法为治疗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王氏用此方法治疗了多例“鹅掌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附病例一则:

李某,男,23岁,于1988年4月25日初诊。自述二年前患过“脚气”,因脚气瘙痒经常搔抓,导致两手潮湿、瘙痒、起疱,逐渐遍及全身,皮肤增厚、脱皮,常有裂痕,冬轻夏重,已有二年余。曾多方治疗不佳, 时好时犯。诊断为“鹅掌风”证。给以内服“鹅掌风汤”5 剂,外用洗方1剂,5天后,症状已消大半,又继服4剂, 外洗1剂而痊愈。

2.秦发中诊治经验

秦氏将足癣分为4型辨证论治。

脱屑型或角化型:主要表现鳞屑不断发生于足趾间足底跟部,自觉瘙痒,易致皲裂。此系外邪侵犯,伤阴化燥,治宜滋阴润燥,解毒止痒。

例1:某男,25岁,两脚足趾脱皮、发痒年余,经检真菌阳性,诊为足癣。经治疗无明显疗效。

予以内外兼治,外用四皮汤浸洗,药用:苦楝皮、 白鲜皮各60g,石榴皮50g,土槿皮、苦参各60g,黄精、雄黄各30g,黄柏50g,藿香30g,水煎去渣后加醋500ml,每日洗净脚后,用药液浸泡30分钟,每日1~2次。

浸洗后用掺足粉,药用:枯矾30g,黄连素1g,炉甘石粉100g,冰片、硼酸各10g。共研细末,外擦趾间,每日2次。

内服润燥解毒止痒剂,药用:黄柏15g,苍术12g,茯苓皮15g,苦参30g,川牛膝12g,白鲜皮30g,蛇床子10g,藿香15g,甘草、苦楝皮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两月。水疱吸收,镜检真菌阴性而痊愈。随访两年无复发。

水疱型:足趾间发痒、流水,水疱吸收后起白皮,冬季可出现皲裂。证属湿热下注,胶结不化所致,治以燥湿、解毒、止痒之剂。

例2:某女,28岁。1986年5月8日初诊。两足趾间起水疱、发痒半年余,查两足三四趾间有水疱脱屑。镜检真菌阳性,诊断为足癣(水疱型)。内外治法同前。只内服例1方去苦楝皮、藿香加鹤虱10g,连治两月,水疱吸收,脱屑已止,镜检真菌阴性。病愈,随访两年无复发。

糜烂型:多见于第三、四趾间,潮湿、糜烂、覆盖白皮,剧痒,搓至皮破疼痛痒止,甚有臭田螺样气味。证系湿热胶结不化,腐烂皮肤所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之剂。

例3:某女,26岁,1987年4月2日初诊。诉患足癣4年多,常涂癣药水,时好时犯,病势逐重,查两足第三、四趾间潮湿、糜烂,左重于右,有臭味。镜检真菌阳性,诊断为足癣(糜烂型)。外治法同前。

内服药用:黄柏15g、地丁、银花各30g,苍术15g,牛膝12g,木通6g,苦参、白鲜皮各30g,萆薢15g,扁蓄10g。水煎服,治疗45天而愈。随访两年未发。

继发感染型:水疱和糜烂两型,由湿淫化热或痒抓破损染毒,热盛皮腐而红肿热痛;或毒邪走散随经脉流窜而显红线,热毒盛,红肿疼痛而成丹毒。应先治丹毒后治脚气。

例4:某男,35岁,1周来,右足趾发痒潮湿,发热38.5℃,服APC后热暂退后又复发。检查:右小腿中下1/3处,肿胀色红。查血:白细胞12x109/L,中性0.78,淋巴0.12,嗜酸0.10。此系脚气染毒成下肢丹毒。内服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剂。用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地丁、丹皮、黄柏各5g,川牛膝、赤芍各12g,木通6g,丹参15g,萆薢15g。水煎服。外涂金黄散油膏,半月而愈。

3.张彩琴等诊治经验

张氏等根据《医宗金鉴》的有关理论:“臭田螺疮最缠绵,脚丫瘙痒起白斑,撮破皮烂腥水臭,治宜清热渗湿汤”。自拟“参耳汤”治疗53例,获得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公丁香50g,研末备用。苍耳子(全草)60g,苦参20g,黄柏5g,蛇床子20g,白鲜皮15g,土槿皮15g,枯矾15g,先将除枯矾外的药加水2500ml,用文火煮沸20分钟,去渣,取药液,加入枯矾溶化,待药液稍凉后,将脚浸泡40分钟,然后把脚擦干,患处外敷丁香粉,每晚一次,6天为一疗程,轻者一周即化,重者不超过2个疗程。

附病例一则:华某,37岁,1984年9月27日初诊。患者两足趾缝间糜烂,边缘表皮浸渍发白,脚趾跟部流粉红色血水,肿胀、疼痛、瘙痒,有特殊的臭味,曾口服大量维生素B1,抗生素,局部外用香港脚药水、黑豆油软膏治疗,效果不佳。

按前法用药液外洗6剂后,两脚趾症状明显好转,瘙痒疼痛减轻,嘱患者停药一周,再按前法外洗6剂。患者足癣痊愈,随访7年无复发。

— 完 —

I 注:本文选摘自《任之堂跟诊日记(3)》,曾培杰、陈创涛编著,人民军医,2013年4月。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

0 阅读:1

缪老说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