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小建中汤方证
【组成】
桂枝10g,炒白芍20g,炙甘草6g,生姜3大片,大枣6枚,饴糖45g。上五味,水煎两次,取400-500mL,加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分2次服,日1剂。
【条文论述】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然,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方解】小建中汤在《汤液经》中称建中补脾汤。本方实为桂枝汤倍芍药,米粥改为饴糖。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芍药甘草汤治胫尚微拘急,脚挛急;桂枝甘草汤治心下悸,欲得按;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阴腹满时痛。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以达外和营卫、内调气血之目的。
胡老讲:“小建中汤必用饴糖。有人不用饴糖而加味其他药,非小建中也。”《经方实验录》佐景曰:“夫小建中汤不用饴糖,犹桂枝汤之不用桂枝。”今日中药房,不备饴糖,因其易腐,更不易按做包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高校中药专业用《中药鉴定学》,均不收载饴糖。饴糖为君药,药房不备,药典不载,故两千年后的今天,小建中汤在临床名存实亡。胡老讲:“无饴糖时,用蜂蜜(单糖)替代,效用亦可。”
仲景曰:“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日人汤本求真曰:“小建中汤治虚劳,然不适用于肺结核,因此方之君药为饴糖。”故小建中汤在呕吐及急性炎症发作时不可使用。
小建中汤腹证
《腹证奇览》将小建中汤腹证总结为:“腹部肌肉紧张,抚之宛若鼓皮,然与鼓胀不同。鼓胀者,胀而膨隆,此但腹肌绷急。腹部两行绷急,上下如竖立二竹,深按紧如弓弦,正按则腹底不实。中脘以上动气甚,按压则胸中突突跳动。四肢肌肉消瘦,手足心烦热,脉浮大无力。此乃小建中汤证。”又曰:“或虽腹部上下无如立二竹之征,若循鼓皮之象,然整个腹肌紧张,垂直深按,其人觉酥痒难忍。虽非定见酥,以间有是证,故记于此。此证虽不若拘挛急迫、四肢瘦削之虚证,但亦为此方之腹证。”
小建中汤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成,因其中寒血结拘急更甚,故用甘草、饴糖,取其甘缓之意。两方证均可见腹痛,但本方证较桂枝加芍汤之腹痛更为急迫,甚则痛无休止,而后者痛有休时;另外,当与实证腹痛相鉴别,实证腹痛,腹内有实邪,如大承气汤之腹证,按之痛甚,或有块状物应指;又或如大陷胸汤之心下硬满,近手则剧;小建中汤之腹痛,虽见里急,但无实邪,《腹证奇览》谓其痛“如扯如拉”。
故小建中汤的腹证特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腹壁菲薄,腹直肌可见于腹表,抚之若琴弦;
2.腹直肌拘急,脐旁两侧肌肉绷急,如上下竖立的两片竹板;
3.垂直深按则不实不硬,或有酥痒难忍感,或有明显心下动悸感。
— 完 —I 注:本文摘自胡希恕经方医学。参考文献:钱超尘.腹证奇览(精编增补版)[M].学苑出版社,2013。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