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月,中国成为这个月的联合国轮值主席。
于是在二月四号的时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举行了记者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介绍这个月安理会议程的安排。
事情很简单,不过在记者提问环节中,傅聪就被问到了这么一个问题。
大概是这么说的,中国的深度求索公司发布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全球引起了高度瞩目。
然后又提到了中国和美国对于人工智能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傅聪进行了霸气的回应,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
对于这个回答,只要对深度求索公司最近发布的人工智能模型有所了解,就一定知道,这个模型比肩美国高端人工智能,甚至有一些地方还略有胜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e7d971ebd56d19cd958ca81e86414e4.jpg)
当然这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这个模型是一群大学毕业生,以及一些在读的中国博士研发出来的。
这可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而且仅用了五百多万美元就研发出来了。
再看看美国的人工智能,动辄上亿美元,只要进行推进就需要投入十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都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傅聪说永远不要低估中国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放在这个背景下,绝对会引起所有国人的共鸣。
这是近期发生的事情,如果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看看中国的进步,更会有这种共鸣。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连显微镜的镜片都做不出来,这才多少年的时间,七十五年而已。
如今一说到大国,中国位居其中,不是因为人口众多,而是因为工业雄厚,科技发达。
西方发达国家能有这样的成绩,都需要一二百年发展的历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4fe56affa3e6f63cc47a4290bfb011c.jpg)
所以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再来看看傅聪接下来的话。
回答过后,傅聪还进行了一个反问:从华为到TikTok,再到Deepseek,美国还想禁多少?
是啊,华为的负重前行,TikTok引发的小红书事件,Deepseek的燃爆出现。
背后都有美国打压和制裁,就拿最近的Deepseek,在一月二十八号的时候,美国表示这个深度求索公司发布的模型是“偷窃”,还要求展开国家安全调查。
美国始终不明白,它的制裁,它的限制,它的打压,其实就是给这些中国企业贴上一个个标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682cf898d1c8a2b599bd05a4e1b0ad.jpg)
让这些企业变的更猛,科技推进速度更快,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所以这是在变相的给这些企业进行了“美国认证”。
困难是有,但绝对是骄傲。
国人的心都有一种想法,还等什么?没有被美国制裁的企业,都不能算是一家优秀的中国企业。
不禁要问一声,2025年深度求索公司成为首批得到“美国认证”的公司,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没有人再提的《2025中国制造》![](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fa116650d231d3fabec9a15cc5e93e.jpg)
看了傅聪的反问,不禁想到了2015年五月八号发布的《2025中国制造》。
这是中国准备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所以意义非凡。
整个纲领分为三步走。
首步,到2025年中国迈入到制造强国的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了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就要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
目标不可谓不远大。
纲领出来的时候,不免有一些质疑,能行吗?可以吗?
确实,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要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前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64824581fe343cf9a7d4dc19ad90478.jpg)
西方发达国家走到制造业强国的地位,用了多少年?
通过原始的血腥积累,再到科技发展自然形成的工业体系,二百年都算少的了。
更何况,中国在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发展,既然双方都在发展,对方的起点还高,中国能用一百年的时间实现目标吗?
这个疑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同样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所以《中国制造2025》总是被提及,但到了现在,甚至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很少提及到了。
因为中国在2024年几乎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年制定的目标,如果用数据说话,就是在2024中国完成了90%的预定目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0343fb29a9505e598ad19836e7fd8b.jpg)
(注:十个重点产业目标,九个已经完成了,涵盖的领域有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电力设备等等。总计三十六个项目,完成了三十五个)
不仅如此,大部分甚至是超标完成了。
其实都不用解释怎么就超标完成了,看看上面提到的几个领域。
比如新能源汽车,中国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位。
还有技术,不说别的电池技术,中国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三百瓦时每公斤。
而且成本更低,一组电池一百二十七美元一千瓦时,欧洲和美国呢?比中国电池的成本高出了33%和24%。
还有就是信息技术,最简单的说5G技术,目前6G技术也是遥遥领先,就更不要说量子通信,中国也走在了前列,甚至可以说处于领先地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c9a3eb6e8781cbecba8364c8d2be85.jpg)
(注:美国的量子计算还是不错的,比中国强一些)
至于航空航天就不用说了吧,每一次对月球的计划,都在全球掀起热潮,2030年中国还要载人登月。
而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很多环节是一推再推。
2024年底飞翔在天空中的六代机,全球独一份,关键还是两款,至于其他国家,美国暂停,其余的国家还在研发中。
所以《2025中国制造》完成的非常好,甚至大部分都有超越,并没有夸大。
这么看的话,在2015年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还是有些保守了。
回头看看欧洲,比如德国,它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德国工业4.0计划。
如今完成了没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4b7ceae41d585441a3c934f9ddb57ab.jpg)
工业说到底就是制造业,德国的制造业有一部分到中国进行投资了。
这意味着什么,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德国的工业4.0计划,可以说是遥遥无期了。
还记得在2016年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中许小年说过的话,中国的工业制造是2.0,想要跨到4.0是不可能的。
其中1.0指的是机械化,2.0是自动化,3.0是信息化,4.0是智能化。
在他看来,每一代的晋升,都需要在前一代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所以想要从2.0跨到4.0,是不可超越,不可省略,于是得出结论,没有2.0、3.0谈什么4.0。
现在2025年已到,《2025中国制造》已然基本实现。
所以说不如做,要做就要踏踏实实的做,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当然每一个推断,都是基于个人的认识和知识的积累,有对有错,看来这位专家对于中国坚韧不屈的传承,认识还是浅薄了一些。
中国真的可以做到弯道超车,因为中国人具备的聪明才智是这个能力的基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d3bd6283292b14edcd75fc7e1f70b3.jpg)
至于老老实实的跟在别人的后边学习模仿,这是初入一个领域所有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有了认识,那么弯道超车就存在了可能,不然世界怎么发展?
或者说,世界总是同一个领头羊,而不会有所变动?
别忘记了,美国是取代英国的地位,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同样中国可不会安心做欧美的追随者,毕竟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几百年落后,现在只不过重新回来而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71864435b95b3601ba3dc57268746a.jpg)
所以这位专家提到,弯道超车不存在,在弯道只能减速,不然只能出现翻车的局面,而不是超车,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不想着弯道超车,中国科技还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吗?
最简单的说,在十几年前西方发达国家还在推动燃油车的时候,中国就开始对电动车进行了大力发展。
这才有了如今中国电动汽车的欣欣向荣。
所以不能跟着别人走,弯道超车是可行的,不然永远落人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