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动反思,是因为你足够强大,今欧洲主动反思它为什么不如中国

以山爱科学 2025-02-05 02:49:43
导读:

2024年算是艰难的一年,不说各种冲突,就说欧洲国家的境遇。

德国政府在这一年垮台,法国接连换了四位总理(注:间隔时间最短的只有八天,最长的只有半年),而英国出现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骚乱。

这可是欧洲的三驾马车,在2024年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动,不得不问上一声欧洲这是怎么了?

要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欧洲可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居然会出现这种事?

那么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一说。

2024年欧洲发生的一些事

首先是法国,法国的《世界报》对2024年做了一个小小的回顾,感叹了一下,在这一年法国的总理换了四位。

这是在法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世界报》甚至将这一年称为法国历史上最差劲的一年。

其实不仅是法国总理,就连法国的总统也遭遇到了质疑,要求他辞职。

那么法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其实最简单和直白的回答,就是法国的经济出现了问题。

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最能感受到寒意来临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所以接连更换四位总理,就是对总理这个职位的不信任,而不是说这个职位上的人。

再有就是经济的问题,导致法国的影响力也在下降,比如从一些殖民地撤军。

所以截止到2024年,法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很差劲。

最可惜的是德国,在欧洲德国有着比其他欧洲国家好的优势之一,就是存在着不少的制造业。

那么制造业为德国提供了丰厚的资金回报。

但这几年德国跟着美国走,美国怎么扭,德国跟着扭,结果同样出现了经济问题。

最简单的现象就是爆发的能源危机。

说的简单一点,能源就是动力,它不仅是制造业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也是老百姓生活的保障。

所以能源出现了问题,制造业就算是想扎根,也扎不下去,于是德国的一些制造企业,就去了中国进行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想要有所作为就难了。

举个例子:

出现能源危机之后,德国也是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启动煤炭工业,用烧煤来解决能源问题。

办法是好办法,但德国的煤炭挖矿已经关停了很多年了,就连挖矿的设备都当做废铁卖给了中国。

其实设备问题是最好解决的问题,有钱就可以购买。

但问题来了,设备买回来了,但操作设备的工人,在德国却找不到了。

毕竟挖矿消失多年,这一行当在德国可以说是消失了。

所以虽然设备是现成的,但操作设备的工人就需要重新培养了。

而培养一位合格的工人,不是说进入培训班经过十天半个月的培训就可以上岗了。

要知道任何一个岗位,新手是需要老手来带着,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岗位的。

而德国面对的问题是,新手一大堆,老手没一个的局面。

这个时候德国想要尽快的改变能源的局面,就需要换一条路子走。

最终还是让他们找到了,在中国有智能挖矿设备,既然是智能的就不需要太多的工人。

听起来很不错。

结果仔细一打听,这些智能挖矿设备,离不开华为的技术。

而华为的技术,被德国所限制。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这件事不仅说明了德国的能源问题,也说明了德国在拥抱高科技的时候,因为跟着美国走,而抛弃了这个机会。

在德国制造业外流的时候,他们之前制定的德国工业4.0计划,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谈。

那么在2024年底德国旧府垮台也就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欧洲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什么?

能源危机是一个原因,经济出现问题是另一个原因。

那么为什么经济会出现问题呢?

经济出现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欧洲将经济的路给堵死了。

从2018年开始,欧洲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关税战。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不管是什么战,双方都会受伤或者受损。

欧洲没有想到这一点,但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欧洲和中国的关联会有多深?

首先中国是欧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019年的时候,双方之间的贸易额都有五千六百亿美元,每天的贸易额高达十亿欧元。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欧洲发起贸易战,关税战,对于欧洲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是全球第一无二工业链齐全的国家。

来中国买东西,不需要问中国有什么,而是要扪心自问一声你想买什么?

显然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关税战对欧洲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欧洲也寻求过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用另外一个国家代替中国现在的地位,简单的说找个新的替代者。

印度、东南亚国家可以说是都试过了,结果很不理想。

当然欧洲的这种做法,对中国来说有坏处也有好处。

坏处是眼前的利益受损,眼前举步维艰,好处是倒逼中国修炼内功,对长远的利益更好。

那么欧洲在这种尝试中,却越来越乏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欧洲是可以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但能源怎么解决?

比如说电力问题。

中国不仅有着最好的电力技术,也有着丰厚的电力生产能力。

举个例子。

在2024年的时候,中国对美国发起反制,将镓、锗、锑的出口进行管制。

说道这里有些人感觉,不就是生产原料吗?不含一点高科技,对方用点时间,就可以复制出生产线,一年解决不了,三年总可以解决。

相信中国智慧,别说三五年了,给他们十年的时间都解决不了。

技术很好说,先进的没有,老旧的凑活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在制作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如何解决?

以镓为例,它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而电解铝的生产过程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每年中国耗费在这个领域中的电就占了中国用电量的6.46%。

这还是一个百分比,要说到具体的数字,可以看看2020年中国在电解铝这一行业中的耗电量大约是四千八百五十一亿多千瓦时。

就问一声,全球能够生产这么庞大电量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谁?

而且问题的关键是,就算是有这么大的电量产能,难道就全部投入到电解铝中?不给其他领域分一点吗?

所以在镓上,仅这一点,其他国家就无法复制。

中国的反制,不是将对手的产业链给逼出来,而是想做做不出来,没办法。

这和美欧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看的是长远的利益,而美欧更加重视眼前的利益。

那么当欧洲跟随美国的脚步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关税战之后,就遇到了眼前的问题。

这就像德国挖矿一样,只处理眼前的问题,随着处理问题的深入,又会发现,问题又一次的回到了原点。

而制造这些障碍的,恰恰就是他们自己。

要知道中国的制造业规模,要比美国、德国、日本加来的都要大。

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找中国是最合适的,不能说全面,但一定是所有国家里最为全面的。

所以不说电力问题,就说规模问题。

想要取代中国,是三五年能办到的?或者是十年,或者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其实外国专家对这个问题也说过,至少四十年才能有中国的规模。

四十年的时间,欧洲等不起。

为什么是四十年呢?

举个例子。

一个产品的出现,需要工厂,需要设备,但更需要人。

前文德国挖矿的事情提到过,工厂,设备好说,不会制造可以进行购买,但人呢?

新手没有老手教。

不仅如此,一个产品不可能长长久久的吃下去,是需要进行开发,拓展的。

整个一套的开发拓展系统,是需要从工厂,到大学,再到研究所,设计所进行迭代,进行推陈出新的。

而这些东西都没有的情况下,怎么去做?

从头开始,又需要多少时间?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说道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原有的大学和设计院,研究所没有这套系统吗?

工厂消失了,就意味着一个行业没有前景,既然没有前景,学习的人会有吗?

既然学习的人没有或者很少,这套系统还有保留的价值吗?

所以就消失了。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问题再回到开头。

欧洲出现的经济问题,何尝不是欧洲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欧洲和中国进行深度的沟通,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而现在欧洲将自己割裂成了一个孤独的小岛,看起来就像空中花园一样,那么运转起来出现问题,也就成为了必然。

2024年欧洲三驾马车发生的事情就是证明。

而欧洲在全新的2025年,开始反思了。

0 阅读:63
以山爱科学

以山爱科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