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要与中国俄罗斯来个“三足鼎立”?目前俄罗斯已然发出邀请

以山爱科学 2025-02-10 03:09:24
导读:

美国新政府上台,目标变的更加的明确,简单的说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为了这个目标,美国的新政府不像之前的政府,表现的更加积极,更加的无所顾忌,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连盟友的利益都不会照顾。

比如这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加关税事件。

美国给中国加10%的关税就不提了,毕竟双方是竞争关系,多少年了,就这么过来的。

可看看给墨西哥,给加拿大加25%的关税,甚至未来欧洲各国也要迎接美国对他们加关税的问题。

这可都是美国的盟友。

当然也有说,目前给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关税延后了。

延后了也没说不加,不过加不加关税不说,双方必然会有一场互相试探的较量,搞清楚双方的底线,然后做交易,这是肯定的。

但不管怎么说,美国对盟友开刀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说了这么多,想要表明什么呢?

美国已经意识到美国的衰弱开始了,要止损,过去美国独霸全球的日子一去不返,要接受多级世界的出现。

而在接受之前,美国需要在全新的世界建立之前补血,以期在未来占据更大的优势。

在这个多极世界中,肯定有中国的位置,而美国作为一极,会感觉到势单力薄的。

毕竟中美竞争这么多年,美国没有讨到便宜,还失去了不少的优势。

所以美国再拉拢一位成为一极,是很有可能的。

其实这种说法在外国的一些专家中,也是有讨论的。

最近俄罗斯的拉夫罗夫,就表示,美国可以加入到多极世界中,与中俄等大国并肩而立。

这就相当于主动给美国发出了邀请。

其实这可以理解,俄乌冲突迟迟得不到解决,俄罗斯处于失血状态,真实实力不仅被探测出了虚实,还被重新评估。

如果当前的情况继续持续下去,俄罗斯的境况很难说会下降到什么程度。

所以俄罗斯也是着急了。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中欧班列的事情,最近很多人也知道了。

其实在2024年的十月份,这件事已经开始了,俄罗斯加大了对中俄班列的集装箱检查。

加大检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作时间拉长,工作时间拉长,就意味着货物通行不畅快,那么大量的货物,就会积压在俄罗斯的境内得不到运输。

那么这件事对俄罗斯有什么好处呢?

其一,可以缓解一下财政压力。

毕竟中欧班列的货物可不是个小数目,在货物积压的时候,可以多出一笔付滞港费出来。

当然了,相对于这个好处,不能说很好,只能勉强算一个好处。

其二、维护俄罗斯的地位。

中欧班列很重要,是中国和欧洲货物交易的一条途径。

比如在2021年的时候,中欧班列就达到了一万五千列,运输的货物就高达一百四十六万标准集装箱。

如此大的货物吞吐量经过俄罗斯,那么俄罗斯的地位可想而知。

但中吉乌铁路一旦开通,俄罗斯这样的地位就会下降。

其三,垄断的中欧班列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枚与欧盟进行博弈的筹码。

那么俄罗斯如果不着急的话,会对这么一条对它好处的线路进行折腾吗?

所以俄罗斯面对眼前的境地,对美国发出邀请也就在所难免了。

今天就围绕这件事来说说。

首先了解一下,为什么美国走到了今天

一说到这个话题,很多人一定会想到美国的去工业化。

没错,美国的去工业化让如今的美国束手束脚,但有没有想过,美国为什么会主动的去工业化呢?

这个答案有很多,比如让老百姓过上高福利的生活等等。

这样的回答比较肤浅,用底层的逻辑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最好的。

当然了底层的逻辑有很多,说起来就太长了,那么就取其中一个底层逻辑来说一说。

什么底层逻辑呢?生产过剩。

其实近代史,底层逻辑之一就是围绕生产过剩推动的。

想想看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销售渠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企业产品会滞销,企业产品一旦滞销,企业就要倒闭,企业倒闭,就会有失业,失业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就会动荡。

所以生产过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战的时候,是因为德国这样的新兴国家生产过剩挑起的战争。

二战呢?同样是因为生产过剩,出现的。

二战之后,也出现了生产过剩,所以当时就有三战要起的说法。

但为什么没有起来呢?

因为生产过剩凸显出来的矛盾体是,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美西方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将产业链从美国移到其他国家,于是就出现了去工业化。

说道这里问题来了,这不是搞笑吗?工厂都没有了,劳动者到什么地方赚钱,社会不是开始动荡了吗?

工厂的根本目的是做产品进行消费,现在产品交给其他国家,至于消费就更加的简单了,从其他国家进行购买然后再来消费。

所以去工业化可以很好的处理生产和消费的问题。

说道这里,还得提上一句,去工业之后,想要将产品顺利的从其他国家买回来,这就需要推动全球化。

所以美西方国家首先提出了全球化。

接着说。

工厂没有了,也就是说工厂的劳动者没有了,那么还存在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吗?

不可能!

接下来就要解决劳动者赚钱的问题。

毕竟劳动者将钱赚到了,社会动荡就不会出现了。

怎么让劳动者去赚钱呢?

有人说发展高科技产品,这个回答对也不对。

要知道高科技产品往往拒绝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没有的话,大部分劳动者想要直接通过高科技产品赚钱是不可能的。

但可以这么去做,让劳动者变成第三产业的服务者。

而第三产业的服务者的工资,是国家从高科技产品获利的税收中,通过各种渠道分发下去,而这个举动就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国人的印象西方发达国家有着高福利,原因就在这里。

也就是去工业化,是美西方发达国家解决矛盾的一个办法。

说道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高科技企业容纳量是有限的,资金的消耗也是有限的,企业者手里的钱不可能全部投入到高科技企业中,于是就流向了金融领域。

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变的繁盛起来。

所以与金融相关的矛盾变成了国际矛盾,最明显的就是围绕石油,出现了很多事情,甚至是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比如战争。

那么金融怎么就和石油发生了关联呢?

因为石油是美元的锚定物。

问题似乎解决了?

不是,只是问题转化了。

而在这场去工业化的过程中,成就了中国。

中国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承担了生产过剩的问题,毕竟矛盾并没有解决,而是进行了转移。

那么中国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不断的进步,同时还完善了工业链条。

成就了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产品,中国都可以生产,甚至高科技产品也不逞多让。

而美国在这场变动中吃亏了。

比如引以为傲的高科技。

2003年的时候,全球六十四项关键技术,美国拥有位居世界首位的有六十项。

到了2023年的时候,位居首位的关键技术就只剩下七项了。

于是美国又开始了反对全球化,高喊制造业回归。

制裁和反制裁

那么在这场变动中,美国开始进行挣扎,这就有了不断的对中国进行制裁。

制裁这个词,国人都听的耳朵起茧子了。

但进入到2024年十二月的时候,中国进行了反制裁。

这让国人很高兴,终于可以进行反击了。

是啊!终于可以进行反击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而不是更早之前?

请记住,在没有对等的实力面前,就不要说反制裁,因为你会随时被对手拿捏的。

所以提反制裁的前提,自身要有过硬的实力,不怕对方的反击。

对方胆敢反击,就要受到更加严重的反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也有能够处理或者接受对方反击导致的后果。

中国现在有这个实力了。

这个实力体现在军事,体现在高科技,体现在人民的团结等等。

显然中美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出现端倪。

世界就是一个圈,美国回到了起点,一极变多极,美国就需要拉拢一些队友了。

而欧盟的表现差很多,关键欧盟是不是下一个美国的目标都不好说。

未来欧盟的位置能占多少,就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全球三足鼎立,对于美国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事情的发展不会以个人的推断进行的,而2025年是很重要的一年。

0 阅读:44
以山爱科学

以山爱科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