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因优秀教育体系,中国将主导科技领域,快乐教育不香了

以山爱科学 2025-02-06 02:16:19
导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说到科技谁好?不是美国,就是欧洲。

至于中国,是有些成绩,但不是很全面。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国家一穷二白经济实力较弱,工业基础薄弱,所以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比如:原子弹、卫星等等,只能在几个方面做的突出一点。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正是这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突破,然后中国追了上来。

先是在2024年十一月份的第十五届中国珠海航展上,中国展出了很多高科技装备。

很多人看不懂,就算是有人进行解说,更多的只是看个新奇。

毕竟有些东西是不能说的,只能笑呵呵的说,这个很好,很先进,至于怎么个先进,怎么个好,就有些讳莫如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东西能说了,这才对这场航展有了稍微全面的了解。

比如说,中国航天集团一共展出了两百项展品,数量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其中有一百五十项展品属于首次亮相。

75%的首次亮相产品,听听这个数据,其实就能感觉到这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也是如此,航展上的产品有很多是优于美国产品的,甚至是可以在前边加个远超一词,都不夸张。

当然空口白话没有说服力,就说点有说服力的东西。

最熟悉的歼35A,以及双座版本的歼20S,各种无人机。

前两个不说,太熟悉了,就说无人机。

比如:攻击11、无侦8、彩虹7,这些无人机有些人应该注意到,它们采用的都是三角翼布局,然后呢?

然后再想想六代机布局,还不就是三角翼布局吗?

接着到了十二月份,就看到了中国两架六代机在天上飞,也就是说六代机的技术积累早就完成了,当然严谨一点不能说全部,至少一部分是完成了。

甚至有些专家说,无侦8的布局,其实已经具备了七代机的布局。

这句话的真假放在一边,其实很多人很容易接受,因为中国推陈出新总是按照装备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来进行的。

进入到2024年12月的时候,同样出了很多东西,比如076、机器狼等等。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项技术,这是中国航天技术集团六院公布的一项技术,叫做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最关键的是这台发动机进行了稳定运行。

在2024年之前,一说到飞机,就会提到发动机,一提到发动机,就会说上一句中国的发动机不行。

那么这台氢氧旋转暴震发动机,可以说是彻底摆脱了这个说法,因为它是第七代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技术。

中国在科技领域上可以说是披荆斩棘,反观一下美国。

最简单的是美国研发的六代机,已经暂停了。

其他国家的六代机至少还在研发中,美国的六代机居然暂停了,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当然了美国的六代机暂停有很多原因,比如资金问题。

但其中最关键的有一项,就是发动机突破不了。

再有就是风洞问题,一款优秀的风洞能吹出最棒的气动布局,美国没有。

所以这一次中国走在了前边。

还有在2024年十一月二十五号,全球迎来了震撼性的成果——幽灵雷达。

什么叫幽灵雷达呢?

这是针对潜艇发明的雷达。

潜艇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深藏大海之中,尤其是美国的静音潜艇,被人称之为大洋黑洞,根本就无法探测。

但这些静音潜艇,在面对幽灵雷达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

而潜艇一旦被看到,几乎就没有什么防御力的。

这款幽灵雷达,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李道京团队研发出来的。

这样的事在2024年发生了很多,相信在2025年会更多。

那么不经要问一声,中国的科技领域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成绩呢?

外国专家的反思。

进入到2025年,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反超美国。

要知道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是最先进入的,长久以来美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而中国受到美国的限制,也是多方面的。

2025年之前,怎么看中国的人工智能感觉比美国要差上一些,最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芯片中国没有很好的掌握。

而2025年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依然没有突破到可以和美国比肩的程度,但中国的人工智能却可以和美国的人工智能进行比肩,甚至在部分表现上还略有超越。

所以消息一出,可以说是轰动全球。

那么中国的人工智能首先迎来的是国外的质疑,怎么可能?

接着是愤怒,为什么会这样?

然后是,真香。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就开始反思了。

比如电报的创始人杜罗夫,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之所以可以这么快的追上美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中等教育体系要优于美国。

这个结论很可能让一些人大跌眼镜。

中国的教育优于美国?

没想到吧!

很多人感觉中国的教育就一个字——卷。

于是就有人羡慕国外的教育——快乐教育。

去学校晚,下学早,还没作业,快快乐乐的。

老话说的好,没有付出,怎么能有回报呢?

小的时候快乐,长大了呢?

长大就需要学会照顾自己,而要想照顾自己,就要有一技之长,但想要有一技之长,就得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都一样,甚至很差,怎么能掌握优秀的一技之长呢?

没有优秀的一技之长,怎么能生活的好呢?

这就像是一个无止境的循环,而起点就是学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话对不对暂且不论,毕竟如今的各行各业表现突出的人有很多。

而这句话中的读书,放在现在何尝指的不是学习呢?

上文提到的中等教育,这算是学习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进入到社会就算是学习其他的任何技能,都会比较快,因为知道原理。

根据原理,进行学习,当然学的又快又好。

而不知道原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摸索积累经验得到,但相对来说时间太长。

当中等教育培养的好,就意味着基础理论好,跟着学习又快又好,然后就可以达到创新的程度。

现在的社会,什么是最好的工作,其实就是创新。

创新这个词放在个人身上意味着无忧,放在国家层面上就是巨大的突破。

就比如2025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它是依靠传统的堆算力堆出来的吗?

不是,因为算力的根本是芯片,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上差了美国一截。

不然英伟达也不会将H100芯片阉割两次,从H800,到H20。

性能从H100的 100%,先是将到85%,然后再将到60%。

其实就是吃准了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不好,就算是卖给中国低档芯片,也不愁销路。

结果中国一群大学毕业生和一些在读的博士组成一个团队,利用现有的硬件,在2025年开发出了中国的先进人工智能。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才,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了创新,然后超越美国依靠算力打造出来的人工智能。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很多,美国其实也是受益的。

美国的一家智库在2023年发布过一份报告,在美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发表的论文,计算了一下引用量排在前20%的论文,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者中有38%就是来自中国的。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再来看看美国的教育,在美国大约有5%到15%有阅读障碍,换算成具体的人数是一千五百万到四千五百人。

什么是阅读障碍呢?

就是在阅读词句的时候,没有办法理解每一个词和话之间的联系,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流畅的阅读。

如果将阅读障碍放在美国的在校学生中,这个比例更加的惊人,达到了20%。

这就是不注重培养中等教育的结果。

就更不要说创新的问题了。

0 阅读:61
以山爱科学

以山爱科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