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粟裕前往阜平汇报,主席听后大惊:你想全歼450万蒋军?

墨斗鱼纪事 2024-12-18 10:20:57

粟裕堪称我军极为杰出的军事天才,他在指挥作战方面的能力与智慧远超常人。尤其是在掌控作战进程时,他精准的判断令人由衷钦佩,每次制定作战方案,粟裕都会展开极为细致地计算分析。

1948年,沙土集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不久,粟裕便收到了来自军委的指令。汇报会上,粟裕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和分析。

等粟裕说完,毛主席一脸吃惊地问道:“你要知道,那可是450万蒋军啊,你难道是想把他们全部歼灭?”粟裕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战争中磨炼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

1927年,粟裕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不久后,他投身于南昌起义。在起义的硝烟与战火中,他身姿矫健、目光坚定,与战友们并肩作战。随后,粟裕跟随朱德率领的起义队伍向着井冈山进发。

当与毛主席的队伍成功会合,两支革命力量合编为红四军。此后,粟裕紧紧追随毛主席与朱德,在战火纷飞中辗转征战。

历次反“围剿”的很多重要战争中,局势瞬息万变,粟裕总是冷静沉着,迅速观察周边地形。枪林弹雨中,粟裕的呐喊声在战场上格外响亮,最终部队成功突围化险为夷。

毛主席看着意气风发的粟裕,赞赏有加地说道:

“粟裕同志,你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卓越,你的智慧与勇敢为我军树立了典范,值得每一位同志学习啊!”

粟裕站起来恭敬地回应:“主席过奖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为了革命胜利,我愿付出一切努力。”

1935年2月底,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前往浙江创建抗日根据地。当部队试图穿越敌人封锁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爆发了。激烈的交火过程中,挺进师的电台不幸被击中损坏。粟裕亲眼看着通讯设备冒着黑烟,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自此,他们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被无情切断。

之后,粟裕带着部队在浙西南的崇山峻岭间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在闽浙边以及龙泉河以南的广袤区域,战斗的号角频繁吹响。

粟裕站在临时指挥所里,面前是简易绘制的作战地图,他根据地形和敌人的部署精心谋划作战策略。战斗前夕,粟裕召集部下:

“同志们,我们虽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我们的信念不能丢,眼前的敌人来势汹汹,但我们熟悉这片山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定能再次击退他们。”

彼时,挺进师相较敌军在兵力规模与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上皆处于明显劣势。然而,粟裕经过深入细致且全面地研究剖析后,敏锐地捕捉到了克敌制胜的关键要素——有利地形。

于是,他制定了诱敌深入、分散游击的精妙战术,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后,成功将敌人击败,粟裕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尽显无疑。

白崇禧

根据现状另辟蹊径应对之策

1947年11月27日,白崇禧统领大批兵力来势汹汹地朝着大别山进发,对我军展开“围剿”行动,妄图将我军一举剿灭。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此起彼伏。

现实是残酷的,敌军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庞大的军队阵容一眼望不到尽头。双方激战持续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漫长时间,尽管我军奋力抵抗,可始终难以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就这样,双方在中原战场上形成了一种僵持不下的局面。其中刘邓大军深陷困境,被国民党的重兵死死围困。他们的补给线被切断,兵力在不断地战斗中有所损耗,处境极为艰难。而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在当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战机,没办法对敌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作战。

1948年初,原本拥有12万兵力的刘邓大军,在历经连番苦战与重重磨难后,兵力已锐减至不足7万人,营帐之中,气氛凝重压抑。

中央军委会议室里,领导们围坐在会议桌旁,经过一番深入研讨与权衡,一个重大决策应运而生——派出一支精锐之师深入长江以南地区。

毛主席仔细斟酌缓缓开口说道:“从华野中抽调三个纵队,组建一支新的‘东南野战军’,此重任就交由粟裕来担当总指挥。”

1月27日,毛主席于指挥所内亲自起草电文,主席向粟裕阐述了三种可行的行动方案,随后又郑重附言,期望粟裕能用心斟酌、深入思考,而后予以回复。

粟裕在接到中央军委的这份命令时,正身处紧张忙碌的军事指挥环境之中。他迅速扫过电文内容,知道毛主席和其他几位领导作出这个重要决定,主要是为了把战火引到江南去,分走敌人的力量,以便与中原的战斗相配合,使中原的局势发生逆转。

其实粟裕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决定先不按照常规做法行动,而是另辟蹊径去探寻一种可能更适合当时局势的应对之策。粟裕经过深思熟虑,心中形成了一套清晰且独到的战略见解。

在他看来,扭转中原战局并进而大力发展战略进攻,乃是当下局势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然而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渡江南下并非重要之举,中原地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区域。

粟裕认为应当继续将兵力留在中原,与刘邓大军、陈谢大军紧密携手,并由刘邓大军实施统一指挥调度,精心捕捉战机,果断发动数场大规模歼灭战,全力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主席听后大惊:你想全歼450万蒋军?

毛主席高度重视粟裕发来的电报,彼时,陈毅正欲动身返回前线,却被毛主席留下了。

二人一同深入探究粟裕渡江南下之事,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研究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让粟裕率部开启渡江向南挺进之旅,借由此举将敌军主力调离中原,以缓解中原战场压力并创造新战机。

紧接着,毛主席迅速给粟裕回电,告知其可让渡江部队休整一个半月,以此适当推迟渡江行动时间,以便部队养精蓄锐、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作战室里粟裕独自一人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良久后,他决定先向司令员陈毅袒露自己的想法。陈毅眉头紧皱道:“你难道要违抗中央的命令?不过江啊?”

粟裕又将自己对中原战局的详细剖析、对不同战略选择可能产生结果的预估一一道来。陈毅沉思片刻后,表示可以以粟裕个人的名义,把这个想法再次上报给中央。

粟裕的执着坚持引发了高度关注与重视,1948年4月底,毛主席已顺利东渡黄河,一路辗转后抵达河北。此时,毛主席深切意识到粟裕所提观点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亟待深入探讨与明晰。于是他立即发出指令,要求粟裕和陈毅即刻前来中央,当面详尽地汇报他们的战略见解与建设性建议。

陈毅和粟裕刚进门,毛主席就笑着说:

“粟裕同志,陈毅同志,你们一路辛苦了。此次召你们前来,是因为你们的电报内容至关重要,关乎我军战略走向,需你们细细道来,咱们共同研讨出一个最为妥善的方案。”

粟裕恭敬地回应:“主席,我们定当毫无保留,如实汇报……”

随后,粟裕开始了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地阐述。突然,毛主席猛地站起身来,声音略微提高问道:

“老蒋坐拥450万正规军,其势力不可小觑。粟裕啊,难道你心中所谋、所规划的战略宏图,是要在长江以北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将他们全部彻底地歼灭?”

粟裕摇摇头,说:

“全歼不太可能做到,我是想着先集中兵力消灭蒋介石五六十万的精锐部队。这样的话,咱们部队以后渡江南下,在南方遭遇的抵抗就会小很多,南方各省也能少受些战火的摧残,等解放的时候,恢复起来也能容易些。”

粟裕的战略目的不是一下子消灭国民党的450万大军,而是通过一场场歼灭战,慢慢削减国民党军队的力量,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粟裕所指挥的一系列战役,战果辉煌,一方面,众多国民党军队被大量歼灭,有效削减了其有生力量;另一方面,这些战役极大程度地扰动了国民党军队的整体部署。

粟裕的作战部署,迫使国民党军队仓促地从其它地区调兵,固守重要的战略要地,这恰恰与粟裕“围点打援”的巧妙策略相吻合,使得能够在机动中灵活地歼灭敌人,取得更大的主动,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粟裕都发挥出自己的指挥才能,我军频频获得胜利,最终令敌军不得不逃往台湾。这也难怪粟裕能被称为“战神”,他当之无愧!

0 阅读:29

墨斗鱼纪事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