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初冬,我的亲外公和外婆逃难至李家村。不幸的是,亲外公染病离世,留下怀有身孕的外婆孤苦无依。
麻绳专挑细处断,外婆因悲伤过度提前早产,虽得到村里赤脚医生—我后来的外婆搭救,却终究没能挺过那个寒冬。
临终前,外婆将刚满月的母亲托付给了这位赤脚医生。
那时的外婆已育有三个儿子,但看到这个孤苦无依的小生命,还是将她抱回了家。
外公是个小学教员,对外婆抱回来个孩子虽有微词,但也没有过多反对。
外婆十分宠爱母亲,虽然她忙着下地干活和给人看病,却总惦记着这个小女儿。
每次出诊,社员们有时候会给她点糖作为谢礼,她都悄悄藏在围裙口袋里,留给爱哭的母亲。
母亲天资聪颖,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外公也渐渐改变了看法,觉得李家或许真能出个读书人。
母亲考上高中那年,外公特意去县城买了支钢笔给她。那支笔母亲一直珍藏至今,尽管已经不能写字,却被保护的很好。
虽然最终母亲没能考上大学,但凭着高中文凭也在公社谋得一份工作,一直做到退休。
1990年,外婆因病早逝,年仅55岁。这个打击让外公的身体每况愈下。母亲不忍看他独居,便将他接到我家照顾,一住就是二十年。
外公其实更愿意住在儿子家里,但大舅夫妇在外地经商,二舅家住房紧张,在部队的小舅长年驻扎边疆。母亲便主动承担起了照料的责任。
二十年间,她将外公当作亲生父亲般侍奉。为了照顾外公的饮食起居,她变着法子做可口的饭菜;因为外公牙齿不好,她总是将菜切得细碎;见外公走路不稳,她寸步不离地跟着。
2010年冬,78岁的外公安详离世。临终前,他紧握着母亲的手说:“闺女,这些年多亏有你照顾。虽然你不是我亲生的,但你比亲生的还要孝顺。”
母亲强忍泪水回道:“爸,您永远是我的亲生父亲。”
办完丧事后,三外公宣布了外公的遗嘱:外公留下的十五万由三个儿子平分。
看着母亲微微发抖的双手,我明白她内心的失落,却听她轻声说:“这是应该的,他们才是亲生儿子。”
其实这些年,我们都看在眼里:外公骨子里更偏爱自己的儿子。每年春节,他给表兄表姐的压岁钱总比我们多一倍;老家拆迁补偿的二十万,他也暗中分给了三个舅舅。母亲都知道,却从未计较。
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小舅快步追了出来。多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刚毅。
只见他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红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一个金手镯——那是外婆留下的一件首饰。
“妹妹,”小舅语气坚定地说,“这是咱娘的手镯,爸留下的钱也该给你。这些年,是你一直在爸身边,我们做儿子的却连团圆都难得。”说这话时,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眼中噙满泪水。
“不行,这怎么能行……”母亲连连摆手。
大舅走上前来:“我们早就商量好了。这二十年,要不是你在身边,爸怎么能过得这么安详?”
“就是,”二舅接过话,语气温和却坚定,“我虽在医院工作,可照顾老人,真比不上你用心。这钱给你,我们心里也踏实。”
小舅一边给母亲戴上手镯,一边说:“妹妹,爸这一生或许有遗憾,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你永远是我们最亲的妹妹。”
母亲望着泛着温暖光泽的金手镯,泪水夺眶而出。
如今每年过年,大舅、二舅和小舅都会到我家聚会。我们围坐在一起,追忆着外公外婆的点点滴滴,将这份真挚的亲情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