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美铃,身为三个需要更多关照的孩子的妈妈,在育儿路上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修正后,找到了适合她与孩子的对话技巧,并在书中用具体可行、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孩子拖拖拉拉时,父母可以如何应对呢?或许对急性子的人来说,没有什麽比“等待”一个我行我素的孩子,还要高难度的事了。更别说当父母都已经精疲力竭、没有多余心力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耐心等待,不擅长迅速处理事情的孩子和容易分心的孩子,反而有可能会因为感到压力,使大脑的处理速度变得更慢。这时,可以尝试跟孩子说一些让他安心的话,例如“可以慢慢来”、“我等你”、“没关系”等。透过冷静的准备,有时速度反而变得更快,况且其实迟到几分钟的时间,应该不太会造成生活中多大的破坏。不过,当看着身旁拖拖拉拉的孩子时,总是会不耐烦、觉得焦躁的话,这时刻意“不看”也是一个办法。跟孩子说声“你准备完后,再告诉我”,然后稍微离开,一边做其他的事,例如把干净的衣服摺好,然后一边等着孩子,有效的度过这段时间会比较好。
在繁忙的早晨,如果父母可以透过一些技巧,节省出1、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例如以下方法。孩子要换的衣服和要带的东西,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
早餐准备得简单点,以能马上吃完的食物为主。在家门口准备好帽子、外套、手帕、雨伞等用品。当孩子上学快要来不及时,如果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能从“只剩下〇分钟”,换成“我等你”,孩子反而可以冷静的准备。因为孩子一紧张身体就容易变僵硬,所以即使听到的话只是有点不一样,也能让孩子更容易行动。
如果担心会让一起上学的朋友等待,就事先告知他们:“如果我们家的孩子有点晚,到〇时〇分的时候(请参考各校的规则),请你们照常出发,不用等他喔!”这麽一来父母也会比较轻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