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一位皇帝,死亡成谜,朱棣攻入南京后,他是生是死,至今都是一个谜,无人知道,其实,明朝除了建文帝下落不明外,还有一个下落至今成迷的皇后,那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的皇后张皇后。
说起张皇后,我们估计都很陌生,但说起天启帝,我们肯定不陌生,此人就是明朝那位天才皇帝,天启帝没读什么书,但他有一项绝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就是木工,而且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师从木工大师,没有老师教,他的木工技艺完全是自学成才。
一个自学成才、业余出身的人能达到如此高的木工技艺,我们只有用两个词语解释:天才。除此之外,我找不到还有其它词语可以形容这位皇帝。可惜天启帝的天才用错了地方,或者说他跟李煜、宋徽宗一样,自己才华都出现在不该出现的领域,该天才的地方没天才,不该天才的地方却天才了。
这就是悲剧了。天启帝自从当皇帝后,一直都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对皇帝这份工作完全没有兴趣,以至于大权旁落,落到了魏忠贤手中。魏忠贤心里想:既然你不做皇帝,那我就勉为其难的帮你吧。
大权在握的魏忠贤把大明王朝弄得乌烟瘴气,贪污腐化,排斥异己,打压正直大臣,不辨是非,自私自利,为所欲为,藐视王法。总之,本来就已经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又被魏忠贤拽了一脚。
如果要不是天启帝早死,恐怕大明王朝要亡在魏忠贤手上,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天启帝驾崩后,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崇祯皇帝。由于天启帝去世得很突然,所以,交给崇祯的实际上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尤其是魏忠贤专权,把持朝政,年轻的皇帝根本任何实际权力。
所以,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他必须跟魏忠贤作斗争,但他就一个人,势单力薄,怎么办呢?
好歹有一个人出现,帮助无助的张皇后。张皇后就是天启帝的皇后,他的嫂子。实际上,他的嫂子张皇后从一开始就跟魏忠贤他们不和。
张皇后真名叫张嫣,是河南祥符县诸生张国纪的女儿。张皇后是一个十足的美女,史书上从来不吝啬对她美貌的赞誉,“眼似秋波、口若观音”,可见一斑。明朝中后期皇后大多来自平民家庭,选后的主要方式便是选美,从全国各地初选出美女,再不断筛选出第一美女,而张嫣便是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
张皇后不仅是个美女,而且还是一个“贤妻良母”,张皇后端庄稳重,落落大方,因着母亲早逝,她早早地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十分勤劳踏实。十五岁那年选美入宫,随即被封为皇后。
所以说知书达理的张皇后完全可以成为一代贤后,天启帝要不是一个整天醉心于自己兴趣爱好的人,他们的家庭应该十分幸福。
这样正直的皇后,自然看不惯魏忠贤和客氏的那种勾当和扰乱朝纲,她经常在天启帝面前说这二人的不是,结果二人怀恨在心,必须给点颜色,甚至是铲除张皇后。他们二人趁张皇后怀孕之时,买通张皇后身边的人,致使张皇后流产,不仅如此,还让张皇后从此不能怀孕,天启帝就是这样没了后的。
而且魏忠贤还不解恨,他们还诬陷张皇后的父亲要谋害皇上,差点让老国丈送了命。可见,张皇后跟魏忠贤势不两立。
天启七年,天启帝病重之际,魏忠贤眼见天启帝不行了,于是他将宫外抱来的胎儿当做皇嗣让天启帝传位。但这个阴毒的计划被张皇后阻止,他极力劝说天启帝让弟弟朱由检即位。
好歹,天启帝最后一刻,理智还没抹灭,听了张嫣的劝说,这才有了后来的崇祯皇帝,所以说,要不是张皇后,崇祯当不了皇帝,明朝落入魏忠贤之手,明朝要早十几年亡国。
崇祯继位后,又是在嫂子张皇后的帮助下,对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分子进行了铲除。张皇后的使命完成后,被封为懿安阜后,尊养于宫中。
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大明亡国,李自成进入京城,崇祯帝眼见国破家亡,派人将儿子送出宫外之后,返回后宫亲手砍杀了公主,然后令后妃们自尽,自己则带着太监王承恩到煤山上自缢而亡。但对于皇嫂张皇后的下落却没有记载。以至于张皇后的最后下落,再也无人知晓。
目前有几个说法,一说是投靠了李自成,因为张皇后除魏忠贤、保护被魏忠贤陷害的大臣有功,所以她在民间以及起义军中的威望很高。李自成率众攻入北京城之后,令义军不可伤害张皇后,还派兵保护她。张皇后十分感激,于是就投降了李自成。
这种说法,很是可疑,这绝不是张皇后能做的出来的,作为一个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皇后,绝不可能做出投降这种事情。
第二种说法是被杀。一个起义军首领有点血气,认为国母不能受辱,于是将其杀死。第三种说法是张皇后没有被杀也没有投降,而且悄悄化妆逃离了北京城。《明季北略》中就记载了张皇后如何的逃出皇城。但是同时也有人说,就在都城被攻破以后,张皇后在宫中自杀而死。
总之,关于张皇后的下落至今成谜。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无法抹灭其功绩。
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