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暮田丙舍帖》

老王文化 2025-04-03 04:10:21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对楷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墓田丙舍帖》历代被视为钟繇法帖,又名《丙舍帖》、《墓田帖》,钟繇书。宋米芾《书史》谓右军(王羲之)暮年所书。今刻入汇帖者,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小楷6行,共70字。其用笔娴熟。兼含行意。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谓其与《兰亭帖》绝相似,明时刻入《墨池堂》、《快雪堂》等,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上海艺苑真赏社有影印本。

《墓田丙舍帖》是钟繇(151年-230年)书写的一篇与墓田相关的文书,可能涉及祭祀、丧葬等事宜,反映了当时的丧葬文化和书写传统。该帖原作已佚,现存多为后世摹本或刻本。其中,“甲寅帖”本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风貌的版

继《荐季直表》之后,《墓田丙舍帖》又是钟繇的一封推荐信。《荐季直表》是替友人向皇帝要官做推荐信,而这一封《墓田丙舍帖》则是替自家亲戚找工作的推荐信,由此可见钟繇的人品还是相当不错的。从这两幅作品的文字内容和书写风格里就流露出他的情真意切。

钟繇在信中提到,在墓田丙舍这个地方有自家亲戚,他家有两个孙子是钟家嫡系中品行优良的人,因家庭变故,生活陷入困境,令人哀伤。钟繇打算帮助他们,想让一个孙子到城西,一个到都尉府谋个差事。然而,都尉文岱不仅不帮忙,还说了些伤人的话。但钟繇想到自己的兄长天性慈悲忠厚、乐善好施,便希望兄长能和家族众人一起体恤这两个孩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言语间充满了对晚辈的关爱与对家族的责任感‌‌。

墓田丙舍帖原文:〔魏晋〕 钟繇

墓田丙舍,欲使一孙于城西,一孙于都尉府,此繇家之嫡正之良者也,兄弟共哀异之。哀怀伤切,都尉文岱自取口痛,贤兄慈笃,情无有已,一门同恤,助以悽怆,如何,如何!

—END—

0 阅读:137
老王文化

老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