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权兴:迎风而上,在科技强军路上始终当一个奔跑者

戴纪刚的笔记 2025-01-09 22:34:47



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中,一个新兴的人才方阵——文职方阵正在茁壮成长。这一抹蓝是人民军队的新组成,是保障打赢的新力量,是科技强军的新引擎,是筑梦国防的新支撑。强军新时代,闪耀孔雀蓝!我们特别开设《孔雀蓝方阵》人物访谈专栏,从这支闪耀的队伍中星海撷英,讲述他们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或换羽新飞,或淬火加钢,或破茧成蝶的强军兴军事迹。同时,也激励全员新时代召唤新担当、新征程催生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矢志强军的华彩篇章!

刚刚过去的一年,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不满40的刘权兴副教授,先后攻克多个“科研高地”,牵头的科研项目在众多军地“大佬”围攻下,强势拿下2025年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重大攻关项目。喜讯传来之时,身着孔雀蓝制服的他,正在电脑前埋头构建AI自动化虚实融合三维模型,准备迎接胸外科的下一次技术浪潮。

站在技术革新的又一个黎明,刘权兴希望自己所在的学科依然能率先迎接第一缕晨光。他说:“做科研的过程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实我不是天才型选手,但只要一直往前,总会抵达那片开阔之地。

跑步入列——奔赴信念中的那片孔雀蓝

同事眼中,刘权兴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型选手,常年冲锋在临床科研一线,协助主任承担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能同时布局10个科研项目。几年前,刘权兴和战友们敏锐捕捉到了微创技术对医学领域的影响,在戴纪刚主任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肺结节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手术规划,跑出了学科发展加速度。

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孔雀蓝”队伍的情景,刘权兴至今仍然热血沸腾。“出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嘹亮的军号划破清晨的宁静,文职学员们迎着第一缕晨光高举红旗,这奔赴“战场”的景象,叫人胸中生出极大的报国之志来。

参军报国,是刘权兴从小到大的梦想,硕士期间,导师戴纪刚的鼓励点亮了他心中的灯塔。“在组织中,你会找到极大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刘权兴很快便做出决定——扬帆转向,奔赴那一片“孔雀蓝”。

▲刘权兴(右)和导师戴纪刚教授(左)

在文职人员一线岗位,经受全面锤炼的刘权兴完成了从优秀地方青年向合格军队文职人员的蜕变,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胸外科微创诊疗。什么才是新桥胸外科发展的方向?刘权兴不断地跟导师探讨着学科的未来。

“我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在繁忙的胸外科,刘权兴每日奋战在一线:紧张忙碌的临床工作、紧锣密鼓的科研攻关……想要成为“台柱子”,就要练就“硬刷子”,为了早日练就“硬刷子”,刘权兴经常工作至深夜,与数据为伍,和文献为伴。“科研之路本就是深入无人之境的过程,如果耽于安逸,那就会死于躺平。”刘权兴下定决心,要像一根针扎在水泥里一样,在微创诊疗肺结节的领域扎下根去。

潜心攻关——击破前行路上一切技术壁垒

作为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新桥胸外总是挤满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和紧张喧闹形成对比的,是青年科研人安静的世界。门诊结束后,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张书桌,构成了刘权兴全部的世界,此时此刻,他沉浸在科研的海底,希望能跑赢科技带来的每一次改变。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怀揣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赤子之心,2018年,刘权兴秉持着戴纪刚主任提出的在三维重建引导下的肺结节微创手术切除的理念,去当时国内微创肺段切除技术领先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学习。学习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仅仅跟随别人的脚步,那只能被动追赶。

为了实现“赶超”目标,他从学习别人的三维重建技术到构建自己的三维重建算法模型,从处理单个结节到同时切除多个结节,从单纯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到流域式个体化亚肺叶切除,新桥胸外科一路打破肺结节领域的各种技术壁垒,发展出一系列肺诊疗新技术,练就了属于新桥胸外的“独门绝学”。

这不是一个科技改变世界的热血故事,在科技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前,仍然需要我们去反复实验,去穷尽每一种可能,推动学科上的微小改变。那些微小的进步和全新的发现,成了刘权兴在繁忙的临床和管理工作之余,深夜安静埋头钻研的动力。

他心中十分清楚:追求短平快的成绩容易,干好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难;短时的冲刺容易,持久的加速难。虽然还不知道胸外科的下一次技术革新在何处?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早已成为刘权兴为代表的新桥胸外人的共识。

“刘老师一直给我们消除‘差不多就行了’这类心态,告诉我们做科研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青年科研人李彦奇说。对团队成员严格要求是刘权兴的一贯作风,“每次我们向基金委、科技部交账时达到的指标,都会比我们申请时还要好数倍。”去年,刘权兴和自己的科研小分队迎来了属于他们大年,除了强势拿下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攻关项目(项目经费900万元),他还分别拿到了2024重庆市新青年创新人才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院级青年博士孵化重点项目,在研总项目经费突破千万。

面向未来——为部队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代卓鑫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遇到科研难题时,他老是会记起老师刘权兴那句话“别急,再试一次”。他领略过这句话的作用,曾经他的基础研究课题迟迟未能取得进展,如同迷失在迷雾中的小舟,代卓鑫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做研究。但刘权兴没和他一起崩溃:“再试试”,当天晚上,刘权兴就组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群,从数据处理到代码解读,一一耐心指导。在他的帮助下,代卓鑫两周后便成功分析出结果。刘权兴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代卓鑫解读结果、构建文章框架,让他逐渐找到方向,燃起对科研的热情。

学生眼中,刘权兴既是可敬师者,也是可亲的学长,常常会用自己搞科研的经验来鼓励大家再努力一把:“科研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需要不断地折返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调整好自己的内心,那我们很难在这条道路上取得成功。”

“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十个人那就有240个小时”,刘权兴时不时催促团队里的年轻人,赶紧开辟新方向,为科技赋能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重要贡献。“就像一片森林,每一棵树都独立生长,又根脉相接,这样才能生生不息,催生出无限大的力量。”刘权兴说。

2024年,刘权兴作为科室主要负责人组建了“陆军胸外科战创伤专科联盟”,向着科研的新高地不断冲锋:在多发磨玻璃结节肺癌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手术方案领域取得了一项项技术新突破:研发一套基于影像的人工智能的诊断系统,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多维度无创早期肺癌精准诊断研究……

工作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刘权兴没有停下来,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朝着提高部队新质战斗力的目标不断奋进。

随着科研创新的“小溪”

一点一滴汇入强军兴军的“大潮”

新年伊始

刘权兴已经整装待发

朝着下一个目标“高地”奋力起跑

“我愿永远当一个奔跑者”

让更优秀的自

与更强大的军队双向奔赴

刘权兴继续用不懈奋斗

践行着自己听从召唤

矢志强军的铮铮誓言

职责与使命

憧憬与希

交汇成孔雀蓝方阵的铿锵足音!

人物小记:刘权兴,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新桥医院胸外科主任助理。现任重庆市医院协会胸外科管理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重庆市医学会胸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陆军军医大学红医苗圃人才、新桥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医生。获二级甲等临床新技术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卫联合攻关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面上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面上项目、校临床科研项目等基金项目多项,项目总经费1000余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5篇,最高IF:17.5分。

0 阅读:3
戴纪刚的笔记

戴纪刚的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