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贷款、信用卡等现代贷款方式日新月异,古老的典当行业也逐渐式微。
我国典当行业历史非常悠久,西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早期以物换钱的典当行为,到了南北朝时期,一些古人会拿家里的衣服器皿跑到寺院换钱,等筹够了赎金他们又把东西赎回去,而从事这种典当的寺院机构“寺库”,就是早期的当铺。
当铺出现之后,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在明朝迎来了行业的巅峰,明朝中期几乎每一个市镇都分布着当铺,这些当铺每天的人流量不亚于今天的银行。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典当行业存在了这么久,之前一直没有开花结果,一千多年后忽然在明朝长成参天大树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明朝的富商巨贾多,他们有雄厚的资本经营当铺明代以前的当铺主要由寺院经营。
寺院之所以有财力开得起当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官府给予的补贴,基本可以抵消寺院日常的开支,寺院不必为钱发愁;二、游客的香火钱,僧人们种田卖菜赚来的钱,通通归寺院自己管理。所以明朝以前的寺院,基本年年都有余钱,但由于僧人们不能衣帛食肉,他们只好用这些钱来开当铺。
明朝前期,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许多寺院都搬到深山老林去了,当铺的经营权因此空了出来,逐渐兴起的商人阶层借机从寺院手中抢来当铺的经营权。
元末明初众多商人通过四处行商,赚来了大笔的本金,他们用这些本金办商行开当铺,继续利滚利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初首富沈万三。
根据明朝杂谈《云蕉馆纪谈》记载:“(沈万三)变为海贾,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间,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
这句话简单地概括了沈万三的发家史,同时它指出沈万三在创业初期就已经积累了数百万的银两,这笔资金用来开当铺绰绰有余。
现在位于南京的黑廊巷,据说就是当年沈万三当铺的所在地。黑廊巷在明代刚好位于南京的城中央,周边十分繁华,它隔壁是香火鼎盛的夫子庙,人流络绎不绝,但是夫子庙里面的和尚不开寺库,所以那些需要典当物品的街坊,亟需一间当铺。
聪明的沈万三一眼看中里面的商机,于是他在黑廊巷开了一间当铺,不到一年他就赚得盆满钵满,狂揽超过百万的银两。
除了沈万三等南方商人,明朝强势崛起的晋商,也在典当行业崭露头角。晋商盈利主要靠两种渠道,第一种是贩盐,第二种是开票号。其中票号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它除了日常接受存款发放贷款,还会开办典当业务。票号比一般的当铺规模更大,它们的储备资金动辄上百万两。
明朝人口急速膨胀,家庭很容易入不敷出明朝人口增长速度能够用飞速来形容,根据《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天下郡县更造赋役黄册成。计人户一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口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
由此可见洪武二十四年,明朝的人口达到了四千六百多万,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只过了两年,明朝官府发布的刊物《诸司职掌》记载:人口总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一口。也就是说短短两年内,明朝的人口增加了一千九百多万。
当然事实并没有数据记录的那么可怕,新增的一千多万人口里,大部分都是重新登记的黑户,但是即便两年只有一百万的新增人口,明朝的人口压力已经足够大了。
剧增的人口会增加家庭的开支,以前一百文钱刚好可以喂饱一家四口,现在要用一百文钱喂饱一家六口,很明显不可能。所以为了养活家人,入不敷出的明朝平民不得不典当家里值钱的东西。
百姓的这种需求促使了正规当铺的出现,而且随着典当的物品越来越杂,参与典当的人越来越多,当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明朝时安徽歙县有一个姓许的富商,他开了一间颇具规模的当铺。当铺里面的掌柜“朝奉”,一共多达数百人。而当铺里专门负责维护秩序的保安“厮役”,更是多达一千余人。能养得起这么多的佣人,这家当铺每年的利润得有上千万两。
典当行业越红火,当铺和典当者之间就越容易产生矛盾。明代就有一首名叫《当铺歌》的童谣,里面第一句就是“典当哥,你害了贪财病。”从这首童谣里我们可以发现,当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矛盾,曾一度得到了激化。
本来就生活拮据的百姓,一旦凑不够钱赎回自己的财物,他们的财物就会被当铺没收。为了还当铺的钱,这些百姓不得不继续典当其他东西换钱,如此就形成一种循环。典当过财物的老百姓,就此被当铺套牢了。
明朝官府鼓励典当行业发展典当行业由寺庙经营转为私人经营后,一开始并未得到明朝官府的承认,所以当时人们把去当铺当成不光彩的事情,他们不敢直接说“当铺”二字,只敢偷偷地改称“典铺”。他们也不敢直接称呼当铺里面的掌柜,只好给他们起了一个叫“朝奉”的外号,意思是自己要经常给掌柜们送钱,就像使者进宫朝奉皇帝一样。
随着明朝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晋商等商人群体强势崛起,虽然“重农抑商”的政策依然没有改变,但是商人的实际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他们也更敢于把商业活动放在台面上开展,典当行业在商人的大力推广下,得到了正名化。
明朝官府见到典当行业欣欣向荣,态度由原来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逐渐转变成鼓励发展,最后它甚至还亲自下场发展典当业。
万历年间,湖广巡抚史秦耀,就曾经斥巨资开了十几家当铺。
据《明史》记载:“(巡抚)家奴开设典当,在无锡、苏、常各处者十余铺,每铺不啻二三万金。”
史巡抚门下的当铺已经算是规模比较小的了,和他同期的礼部尚书开了一百多家当铺,每年能赚上数百万两。
由明朝官府直接经营的当铺,手续比一般的当铺正规,信用也比一般的当铺好,但是利息比一般的当铺高。
这种当铺不会收那些杂七杂八的当物,它一般只接收贵重首饰,房屋田契,以及名窑器皿等价值比较高的东西。
随着典当行业蓬勃发展,明朝的典当税也逐渐推行。明朝的典当税不重也不轻,它明确规定商人每个月通过经营当铺得到的利润,不得超过本金的三分之一,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会被征收。
这个政策能够很好地防止当铺变成高利贷,虽然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铺的利润。同时如果过多的商品流入当铺,会使得市面上流通的商品不足,物价因此上升。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明朝官府在鼓励发展典当行业的同时,也对典当行业的经营范围作出了一定的规定。
首先当铺不能接受人作为当物,因为这样会打乱社会秩序;其次当铺接收同一种物品的数量不能过五百,这个规定是为了避免商人以典当为名囤积居奇。
经过明朝官府的鼓励和引导,明朝的典当行业获得了长足又稳定的发展。
提起经济繁荣的朝代,相信许多网友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宋朝,但是典当业却没有在宋朝获得大发展,反而在明朝老树逢春,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宋朝没有成熟的商人阶层,虽然宋朝也出现过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和明朝的地方商帮相比,宋朝的商人无论是资产,还是社会信用都差了一截。
第二、宋朝的货币体系不够先进,宋朝时期纸币才刚刚在中国出现,而到了明朝纸币银票已经在市面上广泛流通,发达的纸币体系为明朝当铺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明朝典当行业获得蓬勃发展,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中国现在依然零星分布着一些典当行,但是它们的顾客并不稳定,因为现代金融行业非常发达,银行贷款等安全合法的借贷途径,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典当行业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占,但这也不代表典当行业在现代没有存在的必要,它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现代的典当行和古代的略有不同,现代的典当行可以典当一些非物质资产,例如公司的股票,而古代的典当行一般只典当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