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难做的王

乔羽寻史 2023-03-09 10:39:40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赢家是天选之人德才兼备,输家就是小人胸怀有勇无谋。但总有一些人,他们虽败犹荣,他们的人格魅力穿越时光的洪流,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赞美称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当得起这一句诗,可见西楚霸王项羽之伟岸悲壮。人人都道他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这才在推翻秦朝的统治之后,又反被刘邦逼得自刎乌江。

但谁又知道当时项羽的处境艰难,天无好时,地缺好利,人更是不和。他这个西楚霸王,当的太难了!

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之难,其一难在他的出身。表面看来项羽是楚国贵族之后,而刘邦只是一介农民。论当皇帝,项羽可比刘邦更有话语权。但实际上,项羽反而是最不名正言顺的那个。

春秋战国朝代更替,采用的是世袭制,王室中人才有资格继承大统。项羽在起兵之初,怀揣着光复大楚的雄心,但他并非楚国王室中人,难以号令楚国旧部,也无法使天下人信服。

自古以来,讲究血脉正统一直是各朝各代首要的规定。这也是多部影视剧里,明明臣子手握重兵,但仍然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不成器的“少主”的原因。就像是赵高想要当皇帝,却也只能扶持秦二世这个傀儡,如果“取而代之”,那就是造反,不得民心。

为此,在范增的建议之下,项羽的叔叔项梁派人到民间寻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以拥立楚怀王的旗号开始了项羽的灭秦之路。

场面上虽然如此,但楚国灭秦的队伍中,项羽才是实际掌权者。巨鹿一战中,楚怀王曾任宋义为上将,一切行动皆听其号令。不过宋义只知饮酒作乐,弃千万将士的温饱于不顾。这可惹怒了将士兵视为弟兄的项羽。

项羽才不管你是不是上将,脑袋一热,就冲进了宋义的帷帐之中,取了宋义的项上人头展示于众将士面前,并假言道宋义想要谋反,他奉楚怀王的命令将其击杀。

楚怀王收到消息之后,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将项羽如何,只能顺水推舟,封项羽为上将。不过楚怀王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软弱,他有城府也懂隐忍,要不然也不会想出“怀王之约”这么高明的一招。但是当下他无权无势,只能暂时妥协,日后也是他给项羽制造了最大的麻烦。

站在项羽的角度来说,楚怀王此举无疑助长了项羽的野心,谁有兵权谁说了算,所谓楚怀王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不过项羽的雄心壮志却在灭秦之后,被浇了一盆凉水。

李晚芳曾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此话当真不假,项羽自小便力能扛鼎,反秦后,一路过关斩将,无人能敌。在巨鹿之战当中,更是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四十万主力,奠定了秦王朝的覆灭之势。

不过,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在项羽浴血奋战时,刘邦早已经率兵进了咸阳城。原来秦军部队大都被派出攻赵,留守咸阳的少之又少,这才让刘邦有了可乘之机,而在位的秦三世也是个识时务的人,二话不说便向刘邦递了降书。

按照此前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自封了“关中王”,看着眼前金碧辉煌的宫殿,本打算就此入主,却被及时拦住了。

此项羽之二难,虽然他是贵族之后,但身边可用之人却不足二三。放在今天来看,项羽就是独自优秀的领导,他一人便能承担所有任务,而刘邦是懂得带团队的领导,他虽然本事不多,但却懂得招揽人才,利用人才。

当时刘邦手下以张良为主的谋士,都劝刘邦不要掉以轻心,先退出咸阳,以免沦为出头鸟被针对。而项羽手下只有一范增尚可谋划,他看出刘邦入主咸阳却不取分毫,分明有更大的野心,劝项羽杀了刘邦。谁知张良找到项羽的叔叔项伯,让项伯去当说客,打消了项羽对刘邦的戒心。

这才在鸿门宴中,保全了刘邦的性命,同时也留下了后患。身边可用之人少,连至亲都不可信,貌合神离,根基不稳,项羽这“王”又怎能当得安稳。

不过这对项羽来说,还不是最难的事,灭秦之后要面对的事,才让项羽愁肠百结。

沦为后世的踏脚石

鸿门宴后,项羽率兵进入了咸阳城,不过他可没刘邦那样的小心翼翼。项羽做事全凭心情,一进咸阳城,他就将投降的秦三世给杀了,还在阿旁宫放了一把火,大火烧了三个月,将昔日宏伟壮丽的“天下第一宫”给毁灭殆尽。

再加上此前坑杀秦军二十万的“劣迹”,如此野蛮行径,自是惹来一片怨声载道。人人都道如果项羽称帝,大抵也是秦王暴政的延续。

不过,项羽一路走来,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待到秦朝覆灭,“称帝”一事,却成了他第三个,也是最大的困难。

按照伐秦之前的“怀王之约”,谁能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自立为王。当时其他几个国家或受过楚国恩惠,或碍于楚国强威,皆默认了这个约定。

谁也没想到,最先进入咸阳的会是刘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刘邦称王,对其他几国君主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一来,当时刘邦只是楚国派去牵制秦军力量的副线,刘邦出身低微,平日又谨小慎微,毫无威胁。二来,既然当初有此约定,那就已经做好了有人称王的准备,这人是刘邦还是其他人,都没有区别。

但这件事对项羽来说,那可是天壤之别。灭秦之事,他担主力,功劳最大,最后却被刘邦钻了空子。而且如果得不到“关中王”的位子,项羽就得乖乖回去做楚国的臣子,他咽不下这口气。

想着刘邦在鸿门宴上已经服软,愿意让出“关中王”的位子,再加上楚怀王软弱。于是项羽便差人将自己入关的事情报给了楚怀王,也算是变相让楚怀王宣布他称王的消息。

没想到这时候楚怀王却强硬了起来,坚持自己当初的“怀王之约”,要让刘邦称王。这下可触了项羽的逆鳞,于是干脆直接反了。手握兵权,跳过了楚怀王,来跟天下诸王谈如何分封之事。

此时的项羽俨然已经是这天下之主,不过诸侯争霸,暗流涌动,稍不留意,他就可能成为第二个秦三世,要讲究一个均衡之道。

这对武将出身的项羽来说实在为难,他不得不请教范增,接下来这天下该走什么路子?是一家独大还是诸国并立?盖因过去春秋战国秦朝都是失败经验,皆不可照搬,范增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结合之前的经验,项羽决定还是要有一个名义上的“天子”来统管天下。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自己“造反”的名声,项羽将这“天子”之名尊给了楚怀王,但也只是一个名头而已,实权则由自立为王的项羽来掌握。

于此同时,也不能让先入关中的刘邦白跑一趟,“怀王之约”表面上还是要遵守一下的。思来想去,项羽将巴蜀之地分封给了刘邦。号称巴蜀之地也属于关中,这也不违背“怀王之约”。不过巴蜀多山,地处偏僻,这一去,等于是做个闲散王了,哪里还有与项羽一战的机会。

最后还是张良出面,又找到项伯,为刘邦争取了汉中这块地盘,这才给了他之后反败为胜的机会。

除了楚怀王和刘邦之外,还有秦国降将以及其他五国的将领亟待安排,亲疏远近,功大功小,穷富远近都需要考虑在内,费了好大一番力气项羽才分封完毕。

不过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诸国之间又岂会相安无事?不过安静了几年光阴,又是群雄混战的局面。刘邦趁机起事,离间项羽身边唯一谋士范增,将项羽逼到垓下,四面楚歌,最后无奈自刎乌江。

有了项羽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不能让诸国并立,要将权力收归中央。不过要改变这一根深蒂固的局面不是两三年就可以的,刘邦胜在有耐心,他先分封异性诸侯王。让他们在各自封地内仍然保留此前的政权和军队。

等江山稳固之后,再一步步削弱藩王手中的权力。等到那时,就算诸侯王不满想要造反,也不再是刘邦的对手了。

不少人在了解了楚汉之争的历史后都为项羽惋惜,项羽是盖世英豪,神勇坦荡,不屑小人行径,一切凭实力说话。对比之下,刘邦则显得黯淡很多,没有良好的出身,没有武功,谋略也远远比不上张良范增,一切全靠手底下的人,反倒像个“捡漏”的。

但掌管天下绝不是非黑即白的事,他讲究的就是制衡和管理,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刘邦确实更懂人心。只能说,项羽失败着实可惜,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称王的难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一切都不影响项羽的个人魅力,他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

0 阅读:2
乔羽寻史

乔羽寻史

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