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功成名就后问大家:“你们觉得建立汉朝的这么多功臣里,谁功劳最大?”
大家纷纷进言,有说是“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有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
刘邦听后止不住摇头,见大家没一个说到点上,刘邦说出了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的答案:
“功劳第一的当属“给馈饷,不绝粮道”的萧何!”
是的,对于战争而言,都是“下等看指挥,中等看战略,上等看后勤”。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让周总理赞叹的,就是能在美军狂轰乱炸下还能提供后勤保障的中朝前方运输司令部司令——刘居英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居英
后勤出问题了:
自从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志愿军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主动发起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附近,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志愿军强悍的战斗力震惊了所有人。就连我国都没预想到战争的进程会这么顺利,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将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军击退,恢复美军仁川登陆前的半岛格局。
就在志愿军想要一鼓作气,彻底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推到海里“游泳”的时候,“老天爷”出来搞事情了。
1951年7月,朝鲜半岛北部下起了40年不遇的暴雨,庞大的降水直接导致江河泛滥,毁掉了大量的公路、铁路和桥梁。
突然到来的暴雨直接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打乱了志愿军的攻击节奏,使得本来可以迅速结束的战争非常无奈的变成了持久战。
抗美援朝
而美军看到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被暴雨冲击后,大喜过望,他们实在是被志愿军打的找不着北了,差点就被推下海了。
缓过了一口气后,美军直接制定了一个叫做“绞杀战”的战役计划,对志愿军进行“落井下石”。
美军想要利用自己空军上的优势,在暴雨的帮助下,彻底“绞杀”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妄想以此扭转正面战场上的节节败退。
于是,从1951年8月开始,美军总共发动了1700多架飞机,使用高爆弹、子母弹和定时炸弹等几十种炸弹,日夜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狂轰乱炸。
给志愿军的后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许多正在运送的物资被完全炸毁,沿途的铁路、公路和桥梁也都被完全炸断。
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几乎被完全掐断,后方大量物资运送不到前线。
轰炸机
而朝鲜因为本身比较贫瘠,志愿军也很难在当地获得足够的物资补充。
整个志愿军的前线作战部队在长时间得不到补充之下,几乎到了断粮的境地,只能喝雪水、啃树皮为生,天气也慢慢转冷,没有足够的棉衣,许多志愿军战士直接冻僵在阵地上,生活物资缺乏到了极点。更别提武器弹药等军事物资的稀缺了。
可以说,整个志愿军陷入了一场“灾难”之中。
情况万分危急!
冻僵的志愿军
生命线的恢复:
得知了前线志愿军的“十万火急”之后,中央立马表示,对于怎么运输物资到前线,谁有什么办法可以尽管提出来,一定要把物资运送到前线的同志手里,不能让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打仗。
可是在美军轰炸和洪水泛滥的双重“困难”下,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重担便落在了时任东北军区运输司令部司令的刘居英身上了。谁都可以没办法,他不能没有,这事他是第一责任人。
因为这件事情太过重要,周总理亲自接见了刘居英,想听一下他的计划。本来周总理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认为中央这么多能人志士都拿不出什么主意,眼前这个“小小”的运输司令部司令能有什么主意?
可是周总理没想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长时间沉浸在铁路运输工作上的刘居英真的拿出了一整套的运输方案,并且这个方案看起来还非常可行。
周总理
听完了刘居英的方案后,周总理大为惊奇,当下便拍板任命刘居英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前方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令他即刻便到朝鲜前线去为志愿军的后勤来“保驾护航”。
刘居英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朝鲜前线,筹办后勤事务。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刘居英居然真的成功搭建了一条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
那么,刘居英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居英的运输方案简单来说就是“抢修,抢运和高炮防护”三位一体。
刘居英
什么是抢修呢?
抢修就是用大量的铁道军队和美军的疯狂轰炸进行速度竞赛。
在刘居英司令上前线的时候,朝鲜本身就有着大约5万多铁道兵志愿军。后来中央担心兵力还是太少,直接又给刘居英4个团大约9000个铁道兵陪同上前线,以确保兵力的充足。
等到刘居英到达朝鲜时,身边就有着数量高达6.5万的铁道兵可以投入工作了。
刘居英一声令下,这6.5万的铁道兵便开始迅速抢修美军轰炸下损毁的我军“生命线”了,而人多力量大,在数万名铁道兵的奋斗下,损毁的铁路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被重建了起来。
但是万恶的美军是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修复铁路的,会继续派遣战斗机来轰炸铁路以及修复修路的铁道兵。
美军轰炸
头顶着美军的轰炸来修复铁路,一开始使得铁道兵的损失非常惨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刘居英想了很多的“妙招”。
比如在修复好一段铁路后,通车完毕后主动拆除铁路的一些重要部件,以此来造成铁路并没有被修理的假象。等到敌军的侦查过去,确保敌人不会来轰炸“没有修理”的铁路后,再把自己拆除的铁路安装回去。
再比如抢修的时候只确保可以通车就可以,不追求铁路加固等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铁路抢修的效率。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后勤补给线,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叫“三角区”的,经过6.5万铁道兵昼夜不停地抢修,终于在10月保证了“三角区”的通车,确保了志愿军的补给没有断绝。
志愿军铁道兵
什么是抢运呢?
抢运就是一方面使用“单向通车”,全部发车都朝着一个方向,这样可以让发车的时间缩短为不到五分钟,几乎使得发车量提高了一倍。
另一方便因为美军的不断轰炸,只能缩短发车次数而提高单次载货量,把两三个车头合并起来运输,大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甚至还和美军打起了“夜间游击战”,因为当时夜视仪的不普及,美军在夜间很难对铁路进行轰炸,于是我方就主要在夜间进行发车,以此来规避美军的轰炸。
运输火车
怎么进行高炮防护呢?
面对着美军飞机的轰炸,志愿军显然不会只是被动挨打,而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了有力地反击。
志愿军在朝鲜总共有着大概800门防空高炮,在美军“绞杀战”开始后,志愿军将70%的高炮都布置在了保卫铁路上,以此来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在“三角地区”这个运输要地的高炮布置更是达到了保卫铁路的三分之二。
而能有这么多高炮投入到保卫铁路上,还是刘居英向周总理“求”来的。
要知道,高炮就那么多,投入在保卫铁路上多一点,那么投入在前线作战部队上的就会少一点,而这一开始遭到了一些前线将领的反对。
刘居英没有办法,直接找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当然明白后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于是直接力排众议,将大部分的高炮直接划拨给了刘居英。
高炮
刘居英也利用这么多高炮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整个“绞杀战”的过程中,我方的高炮击落美军将近300架飞机,为整个后勤的恢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正是在刘居英“抢修、抢运和高炮防护”三位一体的战略和娴熟地运输调度能力下,志愿军迅速恢复了后勤补给线,为战胜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做出了杰出贡献。
刘居英不愧是运输司令部司令。
可是,你知道吗,刘居英早年并不是管运输的,而是山东省第一任公安厅厅长和长春市第一任市长。
刘居英
少年英才:
刘居英1917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父亲过去是个旧式军官,后来改行开了一家生意不错的大车店,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从小的生活还挺优渥的,还接受了比较良好的教育。多说一句,他的哥哥是后来的北大校长刘志贤。
但是这一切,都被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给破坏了。
1931年9月18日,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本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整个东北,对整个东北进行着惨无人道的殖民统治。
无数人的幸福生活就此结束,刘居英就是其中之一。
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令年仅14岁的刘居英出离了愤怒,对日本帝国主义极度的痛恨让年少的刘居英参加了很多抗日活动。
残酷的现实逼迫着少年快速成长。
少年刘居英
因为参与了太多反日活动,刘居英上了“伪满洲国”的通缉名单,被到处通缉,在自己的家乡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了。
无奈,刘居英只能离开吉林来到北京安身。因为受到当时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哥哥影响,刘居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确立了一生的信仰,并在之后不久入党。
来到北京之后,刘居英的重心放在了学业上,他深知只有在一个良好平台上才能更好地抗日救国,于是便刻苦读书,在18岁的那年以满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成为了一个高材生。
然而,刘居英平静的生活还没过多久,小日本又开始作妖了。
1935年,日本在吞并了东北后还不知满足,想要进一步取得华北地区的主权,而蒋介石致民族大义于不顾,为了一心一意发动第五次对红军的“围剿”,居然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议》和《秦土协议》。
刘居英出离了愤怒,直接参与组织了北京大学的一二九爱国运动,反动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婪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懦弱。
一二九爱国运动
因为这次组织爱国运动,刘居英胜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团支部书记。
但是也正因为他是爱国运动的组织者,刘居英又一次被通缉了,上一次是被“伪满洲国”,这一次是被国民党,刘居英也因此无法继续在北京大学读书,只能被迫肄业。
但是,虽然出了北大校园,刘居英走进了更精彩和深奥的校园,走上了真正的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革命道路上。
1936年,刘居英受命到豫西担任特派员,组织当地的党组织。但是因为国民党的通缉,刘居英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都是在“东躲西藏”的。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居英才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终于不用再“东躲西藏”,而是可以进行自己最想从事的事情了——抗日。
1937年10月,刘居英到山东莱芜地区组织抗日,并且担任莱芜的县委书记。这一年刘居英刚刚20岁,意气风发,可以称得上是少年天才了。
刘居英
在刘居英组织莱芜地区抗日的过程中,他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厚仇恨,组织了多次对日军的战斗,对日军在当地的势力给予了沉痛打击。
因为表现太过优异,刘居英在1940年任山东民主政府公安厅(山东省公安厅前身)厅长,负责整个山东省的部分武装力量。这一年,刘居英刚刚23岁。
在2012年,刘居英95岁高龄的那一年,山东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刘居英这个山东省第一位公安厅长。看着刘居英深邃的目光,谈起自己经历时的热血沸腾,我们就仿佛就回到了那个火红色的革命岁月里。
1945年抗战结束后,刘居英在陈云的推荐下,担任了长春市的第一任市长。这一年,刘居英刚刚28岁。
之后出任东北军区运输司令部司令。
晚年刘居英
结语: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周总理大加赞赏了刘居英的杰出贡献,在一次会议上对着大加骄傲地说着,如果没有刘居英,那么朝鲜战争的结果或许都要改写了。
于是,在周总理推荐下,刘居英到了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担任副院长,院长是大将陈赓。
1961年陈赓大将病逝前,最后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得力助手刘居英可以出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只有他,能接替自己!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