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3年2月24日,人民币又有了贬值趋势,空头资本再一次蠢蠢欲动。他们似乎忘了半年之前,如何被中国央行打得惨败而逃。
2022年,国际空头资本强势来袭,企图做空人民币,赚一大笔。结果中国政府使用三十六计,将他们的阴谋变成泡影。
事后,他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的三十六计太厉害。
2022年,美国数次对人民币发起攻击,导致人民币贬值,汇率甚至突破了七的关卡。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加上美元霸权的地位,该国经济稍有变动,其他国家定然跟着遭殃。
从2020年开始,美国国内出现了通货膨胀,到了2022年通胀的形势更加明显。
一是因为疫情影响较大。在疫情管控期,大量企业倒闭,使得供应链中断。当大部分国家对疫情逐渐放开时,供应方恢复缓慢,但需求方恢复迅速。
需求大于供应,商家趁机坐地起价,消费者被迫花更多的钱购买必需品,通货膨胀随之出现。
二是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国,再加上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是粮食出口大国,两国交火,导致粮食、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形成成本型通货膨胀。
三是美国自身的问题。它滥发美元,结果大量货币无法流通出去,滞留在国内。
美元太多,可不就不值钱了?
美国一旦发生通货膨胀,一定会利用它常用的手段,将本国的金融危机转嫁到其他国家,从而解决内部矛盾。
对于美国来说,转嫁危机太简单了,毕竟美元是全球流通的。因此,根据美国政府的决策,美联储持续不断对美元加息。
从2022年3月到11月,短短9个月的时间,美联储对美元一共加息了六次,加息幅度累计达到了375个基点。
美元利息增加,大家纷纷把钱存入银行以获得更高利息。
钱都已经存到银行,市场上流通的美元便减少了,它的价值也就提升了。
美国这么一搞,欧洲国家也不得不对欧元加息。西方国家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其他国家的币值变得不值钱,人民币当然也逃不过这一劫。
此时,国际空头资本怎会放过中国这块大肥肉,决定再次上演“做空人民币”的计划。
所谓的做空人民币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假设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1:10,空头资本家用低利率从中国银行贷款100亿人民币,然后将这些贷到的钱在中国金融市场以1:10的比例兑换成10亿美元。
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这就导致人民币被大幅度抛售,而人民币的外汇储备美元越来越少,因为这些美元被空头资本家控制起来了。
中国人民看到大量的人民币被抛售,心里会产生恐慌。同时,这些空头资本家也会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煽风点火,制造“人民币会持续贬值”的舆论和假象。
为了让自己少亏一点,民众选择迅速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从而引发对美元的挤兑。
而中国的外汇汇率是1:10,必然导致外汇储备告急,美元减少,中国金融部门只能允许人民币贬值。只有这样,剩余的美元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旦中国金融部门宣布人民币贬值,这些空头资本就胜利了。
当人民币从1:10的汇率下降到1:20,意味着空头资本从中国银行贷款的100亿人民币,现在只需要归还5亿美元,净赚5亿美元。
类似空手套白狼手段,空头资本曾经屡试不爽。
华尔街臭名昭著的索罗斯,在1997年时对泰国使用过这样的手段。
1992年,泰国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取消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管制,扩大金融自由化,短期资金流动变得畅通无阻。
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空头资本家发现了泰国这一漏洞,并开始实行做空泰铢计划。泰铢持续贬值,本国外汇储存又不够,泰国金融无奈之下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金融风暴,东南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
而索罗斯等空头资本家在泰国尝到了甜头后,对印尼、韩国等多个国家下手,扰乱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
中国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索罗斯等人首先进攻的是中国香港。一时间,香港股市不断下跌,港币一夜之间迅速贬值。
就在他们等着割这新一波“韭菜”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给了他们一重重一击。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香港金融管理局将外汇投入到股市和期货市场,来吸纳空头资本家抛售的港币,成功稳定了汇率。空头资本家始终没能等来港币下跌,一个月后血亏收场。
不过,他们没有就此收手,随时关注着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动向,一旦有情况,必然会出手。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空头资本家们眼中,中国是颗“又大又肥的韭菜”。如果“收割”成功,他们肯定会大赚一笔。
于是最近几年,他们屡次在中国金融市场造次,企图通过做空人民币来大发横财。
2015年人民币一年时间贬值到了百分之六,空头资本家抓住此次机会。
有的空头资本只是单纯进行做空交易,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情况。而有的空头资本家,有了新的手段,即基于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显著汇差的套利交易。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通俗的讲就是境内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境外经营人民币业务。
通过离岸做空盘的资本家是对币值有着很强的贬值预期,所以这类空头资本家往往会通过离岸市场拆借人民币后购汇,再通过远期交易偿还拆借的人民币。
只要他们对币值的贬值预期过高,就会持续不断的通过空盘进行“拆借——购汇——远期结汇”交易,从中牟取大额差价。
还有一种通过人民币离岸和在岸跨境套利,境外人民币比境内人民币便宜,套利会造成人民币回流。
’投资者往往会在离岸市场买入人民币,转向在岸市场抛售人民币,赚取其中的差额,这会大大减少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储量。
发现国际空头资本的行为,央行立刻作出反击。
首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人民币,将美元抛售出去,这样就可以拉升汇率,减小汇差,达到减轻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效果。
随后,央行将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上涨,增加空头成本,使他们想要套利的目的落空。
不仅如此,央行还通过中资行回收离岸人民币,回收的离岸人民币不投到拆借市场,减少短期内人民币集中跨境流出。
离岸人民币拆借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并且形势越来越严峻,直接致使香港、中国台湾省等离岸人民币市场拆借利率大幅飙升。
央行的反击得到显著的效果,空头的资金成本增加,只能选择继续拆借。可是对他们来说拆借利率太高,做空收益下降,要么结汇平仓。
但如果这样做,平仓量巨大,人民币汇率可能大幅回升,做空计划只能泡汤。
2018年人民币再度来了一场危机,人民币汇率跌近6.9关口,空头资本的做空方式依然大同小异,想要通过大量买入离岸人民币进行抛售。
另外,他们还试图通过买入波动性套利期权产品,“放大”远期外汇市场的人民币沽空力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跟风买跌人民币套利。
对此,央行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个人再有钱,也不会比中国央行有钱。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央行大量抛售外储,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使得投机炒作者做空成本加大,他们又被堵住了去路。
每一次空头资本家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只能灰溜溜收手。
即便如此,2022年10月人民币贬值,他们仍旧不愿意放过难得的好机会。
这一次,这些空头资本会有更好的打法吗?央行又会如何反击?
对于此次人民币贬值,空头资本对做空人民币是十分有信心。在空头资本加的造势下,人民币贬值已经跌到了7.3.
据此,有空头资本家推断:这很有可能是1994年以来,人民币跌幅最大的一年。
他们甚至认为中国已经陷入金融危机,情况比美国还要严重。
各大空头资本摩拳擦掌,按捺不住野心。美国的一家基金直接押注了一千多万美元,想要以此做空人民币期权。
其手段还是没有变,空头资本家通过大量抛售人民币,不断在中国金融市场制造舆论,散播人民币将要贬值的消息引起中国人民恐慌,从而抛出手中的人民币,金融市场汇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空头资本家一度以为,中国金融市场无法支撑下去。
谁知,中国中央银行的突然一击,将他们一棒子打醒。
首先,央行有大量工具用于应对汇率的波动。比如报价机制里的逆周期因子,远期购汇的外汇风险准备,跨境投融资的宏观审慎系数等等。
同时,央行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所以当空头资本做这些损招时,央行做出反应,从而也能稳住中国人民的情绪。只要中国金融市场不乱,没有大面积抛售人民币的情况,那么空头资本家的计划就将落空。
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币贬值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空头资本家的手段不能造成过大影响。
相反,中国的出口企业应当抓住此次人民币贬值趋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贬值,出口的东西将会换取更多的人民币,实现企业盈利。除此之外,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进口设备、转型升级。
其实可以看出,这几个月来,贸易状况相比过去有明显好转。
与其被空头资本家钻空子,还不如利用好这次机会,发展本国的企业。
在央行这一操作下,空头资本家又以败仗结束。
不过,此次与过去几次有些不同。
空头资本家本在中国金融市场跌倒过好几次,这一次他们谨慎又谨慎。可是,央行在他们如此谨慎之时反而放松警惕,营造出一种人民币贬值无力回天的假象,吸引更多心术不正的人、势力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给他们来个“诱敌深入”。谁让这些空头资本家屡次来犯,中国也不是好拿捏的。
等这些空头资本家陷进去无法自拔,央行反客为主,出其不意,一招制敌,打得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些空头资本家到最后傻了眼。
所以,就连美国网友都感叹:中国的三十六计太厉害。
回过头来看,这些空头资本家的伎俩其实一点也不高超。为什么无数国家总是逃不过他们设下的陷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元霸权。
有了它的存在,他们才能利用美元对其他货币下手。
所以,“去美元化”已经势在必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也在积极做出应对措施。
2009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且在十三年时间里,跨境人民币结算推进的还算十分顺利。
2020年,九个城市在跨国经济活动中,人民币结算已经超过美元。
2023年1月,人民币全球支付排名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四位。
可以看出,我国对去美元化坚定的决心。
只有在去美化这场战役中打赢,才能够彻底将空头资本家打倒,从而稳定各国金融市场,减少金融危机爆发,稳定全球经济!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