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微信起,本人加了很多的群,“我在群内的昵称”记得住的有“大隐(隐)于市”、“多宝道人(西康王刘文辉的别号)”、“惊雷平湖(取'心有惊雷,面如平湖,可拜为上将军'之意)”、“心头有些虚脸上要稳起(刘德一版电视剧《哈儿师长》里的一句歌词)”、“某哥子(在成都方言中,'哥子'曾是旧时社会团体袍哥成员之间的互称,现在是'邻家大哥'的意思,带有一定的亲昵和友好的意味”、“弟本枭雄(含有面对新情况给自己提神鼓劲儿的意思)”,等等,但本初即“我”的微信名字多年没有变过,叫“某(我之姓)夫子”。
“夫子”之名的来历,涉及到我年轻时的一件壮勇之事。大约二三十年前,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区域经理。某次全国性营销会议,要求每个区域经理上台发言,内容为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我原本打算低调做人,少说为佳,走个过场了事,但当时的情形太诱人了,来的人很多,包括台港及东南亚的业内人士,有些人的江湖层级还很高,比如当时的营销大师某某,于是我便有了冒皮皮、打冲拳也可以说班门弄斧的冲动。《后汉书》里说光武帝刘秀“遇小敌怯,遇大敌勇”,在我的性格里,凡开会要我发言,人少我就怯场,人多我就会变成演说家,人越多我就发挥得越好。会议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有的同事发言时拿着稿子念且没念通顺,营销大师露出鄙夷之色,老板脸上也挂不住,直喊“下来,下来,不要说了”,点名让我上去说。
会后,晚宴时我向营销大师敬酒,大师问我:“你来这公司前是股评家啊”?我说:“不是。请大师指示机宜”。大师说:“你的发言,观察问题的角度新颖独特,所讲内容逻辑上能够自洽,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只字未提。全程无稿,张口就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自此之后,公司就有人慢慢地称我为某夫子。“夫子”的意思,不是指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迂腐书生,也不是指饱读诗书、能写下经典著作的硕学大儒,在特定的语境下,指的是:在一群草莽味浓、匪气十足的流氓中,这人还有些文化。我对这样的外界映射很是自得自是,所以,当微信开始流行时,我给自己取了个“某夫子”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