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智驾短板,比亚迪完全体?

真是港股圈 2025-02-20 20:28:46

2024 年,比亚迪在全球汽车市场大放异彩,以超 427 万辆的销量荣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品牌销量冠军以及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三项殊荣,海外销量更是同比增长 71.9%,达 417,204 辆,尽显其强劲的全球竞争力。

然而,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此前的表现相对 “低调”,被视作其 “短板”,在众多车企纷纷推出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OA)、自动泊车等高级智驾功能时,比亚迪似乎仍在 “蓄力”。

电车只是新能源的上半场,智能化则是下半场,少了智驾相当于少了新能源车的灵魂。

比亚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月10日,比亚迪智能化发布会,力推“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第二天同行们以股价大跌表示敬意。

随着智驾补强,比亚迪完全体来临?

一、智驾平权,汽车标配

市场为什么青睐智驾,为什么对有智驾的车企有更高的估值。那是因为卖车是车钱,这个模式已经定下了。但是智驾则作为另外一个收费项目,甚至还可以分割成多种服务,每个模块单独收费,那么这样韭菜割起来才带感,根本割不完。

但是比亚迪似乎很烦资本这一套,直接把桌子掀了。车和智驾直接打包,还是老实卖车,智驾成为其中的标配。估计资本都要破口大骂这老王糊涂啊,自己不割别影响别人割啊。当然也有可能智驾本身暂时难以拉开很大的差距,比亚迪作为头部车企,不如成为直接作为标配显示格局同时也能给同行一些压力。

比亚迪自 2025 年起,全系车型都将标配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无论是百万级的仰望,还是 6.98 万的入门 A0 级小车海鸥,都可享受高阶智驾功能,没有任何额外的选配、订阅费用。该系统可实现自主泊车、高速 NOA 等功能,部分车型还可实现自动泊车、遥控泊车、代客泊车等。

比亚迪对智驾解决方案“天神之眼”进行了整体的更新,细分为三个档次:

天神之眼A(尾标金色,具体型号DiPilot 600):搭载3颗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算力508TOPS,目前只搭载在仰望品牌商;

天神之眼B(尾标红色,具体型号DiPilot 300):搭载1~2颗激光雷达,1颗OrinX芯片,算力254TOPS,具备城区NOA能力,腾势和比亚迪主品牌均有搭载;

天神之眼C(尾标蓝色,具体型号DiPilot 100):没有激光雷达,5R12V(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纯视觉路线,1颗Orin N/征程J6芯片,算力84/128TOPS,只支持高速NOA功能。

2023年王传福说“无人驾驶都是扯淡”被媒体反复炒作,让人觉得比亚迪似乎对智驾毫无积累。确实是工程师出身的老实人,虽然无论是法律环境还是技术水平短时间确实达不到无人驾驶,但是搞商业你得吹啊,太实在了客户就容易跑吹牛的那边。

事实上,比亚迪并非对智能驾驶毫无作为,它一直在这条赛道上默默耕耘,属于那种做两分,说一分的风格。早在多年前,比亚迪就推出了 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了 DiDAS、DiTrainer 和 DiRobot 三大核心模块 ,是对现有 L2 级别驾驶辅助系统的升级。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升级,比亚迪在2023年7月推出了更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天神之眼”。“天神之眼” 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高性能计算平台和智能算法,具备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王传福称:“比亚迪非常重视智能化,战略布局也非常早。大家以前可能有一种误解,说比亚迪不重视智能化,其实我们是做技术的,一直是做的多,说的少,技术不成熟我们就不发布,所以很多技术我们一拿出来就会大大超越许多人的预期。”

在2024年12月24日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标志着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重大进展。

2024年1月,比亚迪发布了整车智能战略,通过智能化“璇玑架构”,打通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各个板块。在该战略的引领下,比亚迪开发出云辇预瞄、易四方泊车、易三方泊车、高速爆胎稳定控制等创新功能。2月10日的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璇玑架构”将全面接入DeepSeek。

目前比亚迪的高快领航功能可以做到智驾1000公里以上,AEB功能可以做到100公里时速稳定刹停;代客泊车的成功率高达99%。

在实际应用方面,比亚迪已经有多款车型搭载了智能驾驶系统。包括腾势 N7、仰望 U8 ,多方实测在经典场景中其智能驾驶方面表现出色。

但过去行业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智驾基本还是高端车配置,且要另外付费至少数万元。

如今比亚迪全民普及智驾,这是行业的一大步。实现 “智驾平权” 的目标,使智能驾驶技术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而是成为广大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的标配。并且加配不加价,纯纯变向降价了。

在进入AI时代,新能源的智能化竞争更进一步,如果在用户心智上,比亚迪一直是智驾落后,缺乏“高科技感”,那么这个标签在后续的竞争将非常不利。而主动发起智驾平权运动,将极大扭转过去的用户心智。

不少用户只是因为实惠选择比亚迪,而如果用户心智变成“比亚迪又好又实惠”,那么用户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将大幅提升。

比亚迪不断革命,革行业的命也革自己的命。

2024年比亚迪以一款7.98万元起的秦PLUS荣耀版,掀起了一轮“价格战”,2025年,比亚迪通过智驾平权变向升级行业难度,又开启新一轮价格战。新能源车淘汰赛加速,而智驾必是今年新能源车的主题。

二、比亚迪的竞争力拼图

比亚迪目前的主要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汽车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0%,毛利占比超过90%,为主要核心。拥有比亚迪、腾势、方程豹和仰望汽车四大品牌、车型定位覆盖轿车、SUV、皮卡等,价格段覆盖数万元至百万元级,覆盖场景包括城市、越野、跑车等,是全球覆盖面最全的新能源车企。

智驾并不是比亚迪最硬的技术,比亚迪以的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的发展理念,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 4.8 万项、授权专利超 3 万项 。从刀片电池到 DM - i 超级混动,从 e 平台到云辇悬挂、易四方、易三方、天神之眼智驾等技术,几乎每项核心技术都是行业顶级。凭借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筑了强大的技术壁垒。研发人员近 11 万名,是世界上研发人员最多的车企。

一辆汽车所涵盖的零件和技术十分繁多,而有调研对比亚迪海豹拆解,发现有75%的零部件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核心产业链几乎全部自供。

比亚迪三电系统全自主研发,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核心产业链完全自供的企业,上游投资锂矿资源,中游零部件通过弗迪系子公司实现自主研发电池、电机、电控等,比亚迪芯片掌握半导体领域,下游整车则拥有完整的整车制造及研发体系。

一体化做到极致,以比亚迪当前的规模而言,成本端可能难觅对手。

如今智驾已不再算是短板,智驾的软硬件加配套都已齐活。比亚迪已经自建超算中心,其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 5000 人,其中核心算法团队更是超过 1000 人 。依托销售规模,可以有庞大的智驾训练量,比亚迪每7天就可以训练出一个云端版本。2024年每天的新增训练里程已经达到7200万公里。

完全体的比亚迪后续就是自我革新。凭借技术、规模、制造能力都是行业顶尖,加上智驾所需的零部件,未来可能都变成比亚迪自产,成本又能继续下降,智驾平权对于比亚迪来说压力也不算特别大,反而对产能又要上强度。

再加上出口方面,运力端公司目前已有4艘滚装船交付下水,25年还将交付4艘;产能端,24年乌兹、泰国工厂已投产,25年巴西、匈牙利工厂投产。

后续比亚迪势能依旧强劲,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市场的预期增长或许要上调。

而利润端可能相比营收端还要更加乐观。

2024 年 H1,比亚迪的单车售价、单车毛利和单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2 万、3.4 万和 0.9 万元。2022 年以来,尽管单车售价有所下降,但得益于规模效应,总体上公司单车盈利相对稳健。智驾平权的变向降价,单车净利有成本进一步降低的补贴,总利润有规模扩张的抬升,整体影响要更加正向。

同时,近几年比亚迪都保持了高强度的投入,2023 年公司资本开支达到历史新高 1220.94 亿元,2023 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了 395.75 亿元。比亚迪的资本开支高峰应该就是近两年,后续可能会逐渐回落到合理区间比例,公司或许能进一步释放利润和现金流。

结语

比亚迪的智驾在市场上被认为是短板,所以市场定位上更被倾向于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而特斯拉以高科技公司形象立足,其估值更多基于对未来技术(如自动驾驶、能源业务和机器人技术)的想象和预期。特斯拉的软件服务业务贡献较高,同时凭借全球化布局和品牌溢价,在美股市场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

比亚迪的市值相比特斯拉差距很大,主要还是在于想象力的差距,2024年3第三季度,比亚迪营收首次单季度超过特斯拉,在销量方面更是取得明显的领先优势。在补上智驾短板,比亚迪是否也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0 阅读:0
真是港股圈

真是港股圈

专注态度,独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