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正德(约490年~549年),字公和。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人。萧纲是南朝梁宗室叛臣,梁武帝萧衍之侄,临川王萧宏第三子。在南梁初期,萧正德背叛梁武帝萧衍,联合侯景发动叛乱。当然,忘恩负义的萧正德,最终也是自食恶果。
一
具体来说,萧正德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临川靖惠王萧宏的第三子,萧衍的侄子。根据《南史》等史料的记载,萧正德少年时就凶狠奸邪,平时不讲究礼节,喜爱结交无赖亡命之徒,随意盗掘大户家的坟墓,屠杀民众的耕牛,还喜好打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萧正德从小就不是善男信女,而他后面的表现也确实和年少时比较一致。
南朝齐建武年间(494—498年)时,萧衍还没有生子,便收养萧正德为子。在南北朝时期,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不过,等到萧衍的长子萧统出生后,萧正德还归本宗。而在萧衍建立南朝齐后,萧正德开始觊觎太子的宝座。但是,萧衍最终还是册立萧统为太子,而册封萧正德为西丰县侯。
因为没有得到太子的宝座,而且获得的爵位也不高,这导致萧正德长期心怀不满,这成为他背叛南朝梁的重要原因。梁普通六年(525年,《南史》作普通三年),萧正德投奔北魏。不过,北魏一开始对他不加礼遇,萧正德就杀死一个小孩,说是自己的儿子,埋在北魏。北魏人从此不再怀疑他。
二
普通七年(526年),萧正德从北魏逃回南朝梁。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萧正德品行不端,所以北魏不会重用这位叛徒。回到南朝梁后,萧衍念及骨肉亲情,并没有责备他,只是流着泪训诫他一顿,恢复他的封爵,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萧衍不计前嫌,可是,萧正德并不会感恩戴德。
萧正德作恶不改,不久授任给事黄门侍郎。大通四年(532年),萧正德担任信武将军、吴郡太守。不久之后,萧正德被萧衍册封为临贺王。随着地位的提升,萧正德越来越凶残暴虐,四处招罗亡命之徒。
另一边,侯景归降南朝梁后,有意结交萧正德,准备在合适的时候起兵造反。在侯景的一番吹捧下,萧正德便答应和侯景联合。等到侯景起兵造反后,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并屯守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换而言之,萧衍还不知道萧正德已经和侯景狼狈为奸了。
于是,萧正德与侯景约为内应,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在此背景下,朝廷不知萧正德的阴谋,还派他守卫朱雀航。侯景军于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苏南京南)。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萧正德的配合,侯景之乱应该很快就会被平定。
三
最后,在萧正德的配合下,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门,守门的东宫学士庾信逃走。接着,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到了这个时候,梁武帝萧衍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不久之后,在侯景的扶持下,萧正德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加紧对台城的攻势。
梁太清三年(549年)三月,侯景成功由西北角楼处攻入台城。侯景入觐梁武帝及皇太子,并矫诏解散援军。因为侯景占领了建康全城,从而成功控制了南朝梁的大权。而就萧正德这位傀儡皇帝,自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被侯景降为大司马。
同年五月初二,梁武帝饿死于台城。皇太子萧纲即位,是为简文帝,改元大宝,仍为侯景手中傀儡。与此相对应的是,曾过了一把皇帝瘾的萧正德怨恨自己被侯景当枪使,颇有怨言,并密召鄱阳王萧范带兵入京。得知萧正德的行动后,侯景明白此人不能久留,于是假借皇帝的诏令将其杀死。所以,对于勾结外人的萧正德,最终的结局可谓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