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的缅北大捷(五):最冒险、最成功的敌后突袭战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7-01 01:53:21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中美混合部队经过长途跋涉,成功抵达机场周围。

缅甸,最残酷、最折磨人的战场

所有经历过缅甸战场的人,都会同意一个观点,这里拥有着世界上最恶劣的气候和最险恶的地形:官兵们不得不奋力攀登崎岖陡峭的山脉,在几乎无法穿越的丛林中披荆斩棘,渡过湍急的河流,或者穿越气温超过50℃的干旱平原。

这里的山路狭窄,在有些地段,坦克的外侧履带有一半都在路面以外,只能极其小心地缓慢行驶。公路上经常被从丛林中渗透过来的日军堆满了路障,遭遇战更是家常便饭。

如果说缅甸的旱季只是折磨,雨季就完全是地狱了。有些地方每天的降雨量达到了380mm,旱季可以轻松跨过的溪流暴涨成百米宽的河流,临时山路被山洪冲垮,去河边洗脸的士兵可能会被山洪瞬间卷走。

多支巡逻队在主力部队周围,他们全都装备自动武器,随时应对和日军的遭遇战。

到处都是齐膝的泥泞,泥沼、泥潭,雨季巡逻的部队每天要在湿滑无比的山路上摔倒无数次,所有人,从头到脚都裹着厚厚泥浆。

湿热的环境是对着人们又叮又咬的昆虫的天堂,同时也是各种疾病的大本营,人们因为疟疾、 登革热、霍乱、疥疮、雅司病、伤寒症和痢疾而病倒。因为热带病所导致的伤亡和战斗导致的伤亡之间的比例一度达到了14∶1。而其中90%的病症都是疟疾。

大群的黑蝇让人们变得发狂,无处不在的大群水蛭则让人从骨子里颤栗——大雨过后,树木上和草丛中布满了伸长身体,渴望吸血的水蛭,远远看去,树丛就像“一片在风中摇摆的麦田”。

同样疯狂的还有那些死战到底的日本士兵:一个外号“小丁丁”的日军士兵,躲在一株大榕树的树冠里,潜伏了足足三个星期,顶着英军的机枪扫射和迫击炮,打死了8名军官后逃之夭夭;在若开、缅北、英帕尔,被逼到绝路的日军士兵甚至用军刀和刺刀来对抗面前的坦克。

敌人、险恶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使盟军的士兵一刻也得不到放松,有意思的是,在所有西方士兵的回忆里,他们在缅甸遭受的苦难都终身难忘。而对于中国远征军士兵来讲,只要能够保证充足的后勤,不会被人丢在战场上等死,他们就只会关注一件事了——全心全意地杀鬼子。

奇袭

中国军队攻占坚布山后,孟拱河谷就敞开了大门,而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密支 那。密支 那也是整个缅北战役的关键点,如果能够占领这里,并将机场改建成全天候的机场,“驼峰”航线就不必飞越危险的珠峰了,从这里飞往昆明,距离更短,航程更安全,而且,运输量会急剧增加。

此外,利多公路修通到密支 那后,只要修建好从密支 那到八莫的道路,利多公路就可以和老的滇缅公路联通了,日本对中国的封锁,就此被打破。

胡康河谷的战役结束后,新的中国部队已经从国内飞抵前线,一落地,美军就将补给和作战所需的装备送到了营地。时间不等人,中日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日军第18师团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而他们的对手却是3-4个齐装满员的中国师;田中希望能够得到第5师团的援助,方面军司令部却只给了他两个大队。因为几乎日军在缅甸的兵力要么去了英帕尔,要么集合在一起,围剿温盖特的机降突击部队。

出发前,暂时恢复健康的梅里尔准将在布置任务。

就像起初一样,田中将防御的希望寄托在了缅甸的雨季,但是他对自己的侧翼十分放心,因为陡峭的库芒山脉(又译苦蛮山脉)是连当地的克钦人都宣称无法通过的。

但是,这恰恰就是史迪威的打算。

从地图上看,孟关到密支 那的直线距离不过才200公里,但是路途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中间有两座大山、一条河谷,通过孟拱河谷后还要翻越更加险峻的库芒山脉才能进入伊洛瓦底江流域。沿途全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人鬼辟易。

一支规模多达6000人的特遣部队,计划在日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迂回,长途奔袭100多公里,深入敌后,秘密潜伏到密支 那西边的机场旁边,一举拿下机场,让大部队可以马上坐飞机降落在这个机场,然后一举攻占密支 那。

这支特遣部队的主力是两个中国团,分别是第50师的150团和新38师的88团,已经连续战斗了1个多月,疲惫不堪,急需休整的“梅里尔的劫掠者们”再次被史迪威派了任务——他们将和一支人数约300人的克钦人别动队配合,充当这支特遣部队的前锋。

这支混合突击队,是中国战争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支中美联合作战部队。突击队分为3个K、H、M三个战斗队,都由美军军官指挥。初到缅甸时有近3000人的“劫掠者”,现在只剩下了不到1400人,他们被分别派到各个战斗队里。这也是出于史迪威的坚持,他认为,只有让美军士兵和中国士兵并肩作战,才能让中国士兵保持最高昂的士气。

这是一次绝密的作战行动,史迪威甚至连英国军队都没有告知。4月中旬,所有部队都带足了15天的干粮和药品,拉着骡马队,在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中,进入了茫茫林海。行动代号:“终点行动”。

这样的山路算得上是坦途了。

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真心让人沮丧:没完没了的山间露营,没完没了地沿着山脊行进。已经连续战斗了很久的“劫掠者们”只剩下一个念头——“这该死的山脉什么时候才能看见尽头?”

道路尚可的时候可以让马拉车,道路不好的时候,就需要人来拖马了,有时只能手脚并用地爬 行,有时不得不在石壁上凿出台阶,以供攀援。辎重连和迫击炮连行动更为困难,极为狭窄的道路都无法让骡马和人并排前进,为了绕过一个悬崖峭壁往往要绕行很远的路。

为了让状态不佳、精疲力竭的运货的牲畜能够通行,必须在斜坡上凿出阶梯来。上坡的时候,骡马走不动,士兵们就要扛着马屁股走;下坡更艰难,得有人走在前面顶住骡马前胛,后面有人拽着马尾巴,以防牲口蹄子打滑、踏空坠入山谷。

即使这样,骡子也不停地下滑,下坠。有一些骡子摔断了脖子。每当一头骡子死了,它背负 的重要物资要么被丢弃,要么分担到其他的骡子身上。有一天,第3营就死了20头骡子,他们不得不抛弃了大约大约2吨迫切需要的作战物资。

跟在后面的中国军队对此感到无法理解,因为在中国军人眼里,武器就是生命,绝对不允许随意丢弃武器。

更加让人崩溃的,在特遣队出发三天后,缅甸可怕的雨季降临了。“钦迪特”早已提出警告,参 加“终点行动”的那么大规模的一支部队将会在中途被日军发现,在雨季穿过库芒山岭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一匹在泥泞中挣扎的驮马,即便在1500米的高山上,大部分的土地仍然湿滑不堪。

军官们再也不能维持行军纪律。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队伍四散开来,就地露营。在湿热难当的热带丛林中行进,水分和体力消耗很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士兵随时可能中暑倒地。看见沿途的水源后,很多人根本等不及将水煮沸消毒,也不是将消毒药丸投入军用水壶静置一段时间等待药物发挥作用,他们只是简单地在小溪中灌满水壶,然后一边大口痛饮,一边将消毒药丸吞进肚子里。

越是靠近密支 那,就会越来越频繁地遇上日军的巡逻队,有时候丛林中日军的说话声清晰可闻,但是等士兵摸过去后,却再也找不到半点痕迹。

有时候晚间宿营的营地会遭到日军的小规模偷袭,所有人都靠在背包上,步枪上好刺刀,冲锋枪也上好膛,放在手边,随时准备跳起来开火。有一天晚上,七名日军士兵排着队走进了美军的机枪火力网,突如其来的扫射声让营地炸了锅,机枪手用一个漂亮的连射把所有的鬼子全打倒在了草丛里。

进攻日军在密支 那的前哨据点雷邦隘口时,大家都见识到了日本人所谓的“万岁冲锋”。冲锋的日本兵脸上没有多少表情,但中国军队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紧张,当机枪、火炮扫过冲锋的队形时,鬼子的表情变成了震惊和惊讶:

一个日本兵的步枪在他倒下的时候似乎像长矛一样飞到空中,另一个日本兵的步枪掉在地上,然后在爆炸的火光中跳起来,正好刺进了原主人的肚子。。。

就像这样,突击队爬山、过河、再爬山、再过河,在一条河谷里,所有人不得不反复下水,淌水到对岸,这样才能沿着河边不断前进,虽然河水只到腰部,但是他们在一天里居然反复过了39次河!

即便战斗,突击队员们也在大量失血,罪魁祸首就是无处不在的水蛭,一觉醒来,士兵们总会在身上发现吸得胀鼓鼓的水蛭,有些水蛭还会钻进鼻孔和耳朵里。这时医生就会在水蛭患者的鼻子或耳朵下面放一杯水。当水蛭的尾巴伸下来时,医生会用绳子拴在尾巴上,拉紧。然后会把一根燃烧着的香烟的末端碰在水蛭上,这种讨厌的灰黑色寄生虫马上就会松脱。

三支队伍从不同的路径接近了密支 那,狙击和战斗又成为了常态。一般的流程往往是这样的:中美军队的巡逻队会贴着公路或铁路搜索,当发现敌人后,领头的士兵会高高举起手中的武器,这意味着“发现敌人”;如果他随即开始上下左右的移动步枪,这就意味着“向敌人射击”。如果敌人太多,巡逻队就会钻进林子撤退。

5月16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决定:H纵队向机场发动攻击,K纵队继续逼近密支 那。H纵队由5师150团,“劫掠者”1营和一个75mm山炮排组成。16日当天,亨特指挥突击部队在密支 那机场附近露营。亨特把当地的村民都看管了起来,以防止他们向日军通风报信。克钦侦察兵发现这个机场的守卫力量并不是很强。而且他们毫无防备。

机场周围被击毙的日军

机场刚刚被攻占,运输机就开始降落了。最近的那具尸体是被击毙的日军。

17日上午,50多架美军飞机轰炸了密支 那机场,为了躲避轰炸,日军守卫机场的部队全都爬出了掩体,暴露在了四周的枪口下。亨特上校随即发出了史迪威等候已久的信号——“上场”——即攻击开始。

150团发动了突然袭击,日军只抵抗了不到一个小时,守卫机场的三百多名日军和指挥官平井中佐全部被消灭。

下午3点30分的时候,亨特向史迪威发出了加密的电报“威尼斯商人”。意思是“我军已占领机场,运输机可以降落”。

史迪威顿时喜出望外。他在日记中用大写字母写道:“这一胜利会让英国佬跳起来吗?”事实上,英国人既感到惊讶,又感到恼火。很少有人相信史迪威竟然会在不事先要求英国帮助的情况下发起他的密支 那之役。

丘吉尔给蒙巴顿发了个电报,要求他解释“美国人是怎样漂亮地在密支 那从天而降的”。这也是亚洲大陆上第一个被盟军占领的日军要塞。当天下午,一百多架C-47飞机拖着滑翔机,穿云破雾,飞临密支 那上空,一次就将新38师89团,美国819航空大队空运到了机场,他们将加强对密支 那机场的守卫。

奇袭密支 那,是史迪威最为冒险也最成功的军事行动,史迪威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峰。

然而,从占领机场的那一刻开始,战局的发展就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对密支 那这座城市的进攻,居然演变成了自以为是而遭反噬的经典案例。

当中国军队夺取了机场时,密支 那城区的日本守军正如克钦别动队侦察的一样,只有区区700人,有人说,如果亨特上校指挥部队一鼓作气,估计当天城市也会被盟军攻占,但是史迪威没有命令他这么做。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军队还是美国士兵,经过了连续的行军和作战后都已经精疲力尽。而且因为长途奔袭的缘故,这支突击队是没有携带适合城市攻坚的重型武器的。

根据亨特上校的理解,第一批到达的飞机将会带来突击部队急需的弹药和食物,接下来的飞机将会带来其他的战斗物资和更多的步兵。但是,让亨特上校大吃一惊的是,到达机场的竟然是拖着滑翔机的运输机。

美军使用的75mm山炮,这种轻巧的武器可以拆成几部分由驮马运输。

一名军官走出了飞机,自豪地对亨特说:“看到了那些滑翔机了吗? 上面运输的是陆航的工兵,我的工兵。 ” 亨利没好气地问道:“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哦,他们是来修理跑道的。”

亨利非常恼怒地大声说:“但是这个跑道根本不需要修理!”

梅里尔在哪?答应给他们的弹药在哪儿?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终于,第一架运输机降落了,运来的不是中国军队需要的重型火炮和弹药,而是一个高射炮连——驻印度和缅甸空军司令员乔治·斯特拉特迈尔少将认为盟军需要他们来防卫这一机场。

但是这位少将似乎忘记了一个要命的前提,现在缅甸的制空权掌握在盟军手中,大费周章运来的高射炮连到底要对付什么?

梅里尔准将的指挥的确有问题:在明知日军已经不断向密支 那派出援兵的时候,当务之急应该是集中兵力,趁日军守城部队实力不足时一举拿下城区,然后利用机场的便利迅速运来部队扩大优势。

结果先是因为梅里尔的心脏病再度发作,耽误了宝贵的两天,已经是疲兵的中美混合部队在没有重型火力支援的情况下,面对日军修筑有严密工事的密支 那,分批突击,生生打成了添油战术。

缅北反攻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投入兵力最多、打得最为艰苦的城市攻坚战即将开始。

密支 那的战斗非常激烈,美国医护队只能在空旷的地方实施紧急抢救和手术。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2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