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与中国失之交臂的三种铁甲舰

豆豆评过去 2024-02-18 19:00:58

甲午后与中国失之交臂的三种铁甲舰

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海军其实并没有一蹶不振。特别是在大中型军舰领域,也先后花费巨资,从英国购买了两艘海天级穹甲巡洋舰,以及从德国采购了三艘海容级穹甲巡洋舰,部分重建了海军实力。

但是实际上,这两种巡洋舰防护力不足,特别是只有内部的穹甲并无竖甲,在防御上是有先天缺陷的。而其引以为傲的航速优势,在长时间使用和缺乏维护的条件下,也越来越慢无从谈起了。所以这五艘船的购买计划,当时可是绝对买亏了的。而除了它们,当时清廷其实还有三种铁甲舰可以选择:

第一种:德国海天级前无畏舰

原型舰7050吨,航速20节。装备240速射炮2、150速射炮10、105速射炮6、37炮4、机关炮4、60舢板炮1、鱼雷管4、14000马力20节。水线主装甲160-190毫米。

经许景澄改进后,排水量增加到7600吨、主要武器是280炮2、150炮10、105炮6、57炮10、37炮4、机关炮4、60舢板炮1、鱼雷管4、11600马力18节、水线主装甲增加到160-250毫米。

第二种:福建船政头等防御铁甲舰

该舰排水量5600吨,首尾装备300毫米主炮2门、140炮双联副炮3座6门、47炮8,105-210厚度,2.5米高度侧甲。发动机8200马力,航速可达16节。

第三种:福建船政二等防御铁甲舰

该舰排水量2900吨,有270毫米后主炮1门、140毫米副炮3门、37毫米速射炮6门,120-220装甲,1.9米高侧甲。动力是4200马力,航速可达16节。

后来该舰一样出了个改进型,装备200毫米前后主炮2门、150毫米速射炮4门、37毫米速射炮6门。120-220装甲,1.9米高侧甲。动力是4200马力,航速可达16节。

应该说这三型铁甲战舰如果能够装备,实用性是远超过史实购买的五艘“海字头”巡洋舰的。特别是拥有283主炮的7600吨级的前无畏舰、以及拥有300毫米主炮的5600吨级头等安防铁甲舰,更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好船。如果能够统一改为同样口径的主副炮的话,还能够方便后勤。

如果能够每样建成两艘,那么重新拥有6艘铁甲舰的中国海军,实力才算重新恢复。特别是福建船政的这两型近海防御铁甲战舰,不仅吃水浅,装甲厚,火炮的威力还大,非常符合中国近海防御的需求。特别是如果需要的话,这些战舰甚至能够进入长江,依托海空军和要塞炮的力量来进行防御,更是以弱胜强的法宝。

而当年中国如果采购这样的铁甲舰,那么列强也不会那么猖狂。而哪怕是从一线退下来了,也可以专门充当近海防御铁甲舰,无论是守卫要港、还是对岸炮轰都很好使。后面如果不退役,那还可以进行一下改装,比如换成仰角更大、射程更远的长倍径305炮。而军舰的主要舰体寿命长达50年,这玩意儿当水炮台都能用下去。

如果在1937年的上海,我们有能这么4艘船,日本鬼子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还敢这么猖狂吗?它敢拿区区203毫米炮,和我们的283重炮对轰吗?而小日本的战列舰再厉害,他敢开进黄浦江吗?他不怕我们的水雷和鱼雷吗?

到时候以近海防御铁甲舰的重炮配合吴淞炮台,其实上海的对海防御方面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实在坚持不住也可以退入长江,依托镇江要塞还可以继续抵抗,总比史上的四海一炮未发,自己自沉好得多吧?

1 阅读:50
豆豆评过去

豆豆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