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言。
上半年要说哪个城市最火,我认为是因烧烤出圈的淄博,大概没人会反对。然而这座位于齐鲁大地的古城有名的可不止于烧烤,远在大坟口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开始在这片故土上制造和使用陶器,淄博窑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发源地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淄博窑和它的器物。
淄博窑初建于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烧造历史,它经历创烧、发展,在宋金元时期迎来鼎盛辉煌。淄博窑最早烧制瓷器的窑口是寨里窑,它是北方最早烧制瓷器的窑口之一,也是淄博地区最早的烧瓷窑业,寨里窑从北朝晚期到唐代中晚期延续了三四百年。
淄博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北朝时期烧造于寨里窑的青瓷莲花尊,器物装饰典雅,釉色青中泛黄,凸显华贵之气。国内多地出土的15件青瓷莲花尊中,淄博出土的这件为其中的上品。而从寨里窑在距今约14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能烧造如此精美的“青釉仰覆莲花尊”来看,淄博窑的制瓷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北齐 淄博窑青釉莲花尊 淄博市博物馆藏
到了唐代,与寨里窑处于同一区域的另一个窑口,磁村窑异军窑起,开始大量烧造各种瓷器,唐初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造型轻巧别致,釉色纯净;中期大量烧制黑釉瓷器,器类丰富,釉色晶莹滋润,色黑如漆;晚期烧造出油滴瓷器,被称为雨点釉,其萌芽于唐末,成熟于北宋,鼎盛于金代,是磁村窑的标志性产品,也是我国最早的油滴瓷器,在我国北方诸窑中颇具特色。
金代时,磁村窑规模更有较大发展,工艺上进行改良,产品类型增多,装饰技法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黑釉起线纹工艺是最富地方特色的品种。这种装饰在河北、河南、四川诸多窑口都有烧造,淄博窑在同类产品中质量偏上,釉黑且光亮,釉下沥金黄色或黄褐色形成竖直线纹,极富秩序感和空间感,器物口沿还会有形式变化处理,更在细节处凸显特色。
金 淄博窑黑釉起白线花口瓶 山东博物馆藏
磁村窑还兼烧酱色釉、绿釉瓷器,烧制绞胎、三彩及少量白釉及白釉点绿彩瓷器,开创了淄博窑生产彩瓷的先河,器物造型偏向轻巧,装饰多样,极具地方特色。
唐 白釉点绿花口罐 淄川博物馆藏
不过淄博窑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在宋代。北宋时期名窑林立,山东淄博窑虽以烧造民窑为主,但注重学习模仿,在五代至北宋的过渡期,曾短暂烧造过黄釉官造器,器物产品类型、装饰工艺上呈多样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具有鲜明的齐鲁地域文化特征。而说到淄博窑黄釉器物,它与唐三彩,辽三彩的质地疏松不同,相反是质地紧实,胎骨硬朗,呈现古朴沉稳、大方雅致之态。
左:辽三彩鱼形壶 故宫博物院藏 右: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国人自古就赋予黄色特别的含义。唐杜佑在《通典》中说:“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黄色是历代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是权力、尊贵的象征。历史上,皇家对黄色可谓极为偏爱,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印证了黄色在宋代皇家心中的地位,而这种偏爱在明清时期体现得更为明显。
而提及黄釉,这种颜色釉也并非民众通用和可被广泛使用的釉色,黄釉在传统五色釉中被视为最尊贵之色,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隋唐之后它逐渐演化为皇家专用色,尤其是明清两代对黄釉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官窑中烧造的正黄色釉是禁止民间使用的。不过明清时的黄釉更趋向于明黄色,较之前代的同类器物颜色更为明艳,饱和度更高,纹饰图案上更极尽奢华,彰显身份的尊贵。
黄釉属于低温铅釉,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釉陶。在淄博寨里窑窑址出土的北朝时期的文物中,已经发现有黄釉陶片和沾有黄釉的支烧窑具,由此可知寨里窑在北朝就已开始烧造黄釉器物,而后隋唐时期淄博寨里窑、磁村窑均有黄釉器的烧造,可见黄釉在淄博窑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淄博市博物馆藏
黄釉大体分为两类,唐代低温釉以三彩为主,高温釉以寿州窑黄釉为代表。严格意义来说,汉代的黄釉多有杂质,并不是纯正的黄釉,唐三彩、辽三彩上也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同样属于窑变的产物。而淄博窑的黄釉器与前几种相比,釉色更为纯粹,杂质较少,器型简洁大方,也难怪它能成为官造瓷。
淄博窑的黄釉瓷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器物中体现“文”与“质”的特点,既要有内在气质也要注重外在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大气且富有张力的美学意韵。所以每一件淄博窑的黄釉器物中触手可及的是温润的质感,用心感知到的是质朴无华,传递更为温厚含蓄的美。
几年前我们曾有幸征集到一件北宋淄博窑黄釉盘,下一期带您走近它。
北宋 淄博窑黄釉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