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星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他也饱尝了人生的坎坷与波折。从青年时代的激情岁月到晚年的家庭纷争,仲星火的故事穿越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多重转折。他的电影事业光芒四射,曾得到周总理的接见和老舍的题词,可在晚年时他被女儿赶出家门,孤独终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62年成为了仲星火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期,他和张瑞芳主演的电影《李双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包括周总理在内的多方瞩目。在与周总理的会面中,总理亲切地将中央位置让给了两位主演,以示对他们在电影中表现的认可和尊重。
这部电影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每日的《人民日报》都刊登着电影的剧照和相关报道,而且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引用电影中的台词,用“做人要做李双双”来表达对理想人格特质的追求。
仲星火和张瑞芳凭借这部作品赢得了当年的百花奖。在颁奖典礼上,著名作家老舍为仲星火题词:“百花喜旺,星火燎原”,寓意仲星火如同一颗星火在电影界点燃了希望与变革的火焰,同时也预祝他未来的事业如花般繁荣。在片中饰演的孙喜旺角色因此而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赞赏。
仲星火的这些成就与他早年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1924年仲星火的男孩在安徽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出生。不久之后由于原生家庭的经济困境,他被送到了一个当地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成为赵家的养子,并被赋予了新名字赵金声。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金声在文学与艺术的道路上逐渐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他最终考入了山东大学文学系,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这个阶段,他选择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艺名——仲星火,寓意希望自己能像星火一般,在群众中燎原,发散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进入1940年代,仲星火加入了解放区的文工团,并随团南下,用表演传递解放的喜讯,于是赵金声决定离开军营的生活,进入文学的世界。他在山东临沂的解放区军官训练团中,原本可能会迈向军官的职业道路,但内心对文艺的热爱驱使他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赵金声尤其崇拜鲁迅,他的写作和思想深深影响了赵金声。他利用空闲时间钻研文学作品,并开始尝试写作。领导层注意到了他对文艺的热情,并决定将他推荐到山东大学接受正规的文艺教育。经过几个月的系统学习,他自取艺名“仲星火”,寄托了自己希望成为启迪人心的“火星”的愿望。
仲星火在山东大学文艺系的学习生涯极为刻苦,他不仅学习表演,还深入研究剧作理论,毕业后加入了校文工团,开始了他的表演生涯。他随团在多个前线演出,通过实际表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仲星火随文工团南下至上海,并参加了一系列的文艺汇演。那时,由于国棉一厂急需工人,他和其他团员一起被临时调配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这一转变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尽管仲星火的月薪仅为2元8角,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非常困难。
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不久,仲星火面临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电影拍摄挑战。由于之前主要学习的是话剧演出,他在镜头前的表演感受到了明显的不同和挑战。他的同事建议他多观看电影以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这个方法在演艺界被称为“拉片”。
那时电影票价昂贵,一张票价就相当于半个月的家庭生活费。知晓丈夫困境的妻子陈倩,非常支持他的职业发展,坚持让他花钱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仲星火记得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的情景,他坐在观众席上,一边观看电影,一边认真地记录演技细节、角色塑造和剪辑技术。
仲星火养成了观看电影后详细记录笔记的习惯,他的笔记本中充满了关于演技的深入分析和自己的反思。这种学习方法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表演技巧。1950年,他获得了在电影《农家乐》中扮演村长的角色,这是他感受到作为电影演员成就感的第一次机会,也是他与当时知名演员秦怡的初次合作。
此后仲星火在每部作品中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即使角色不是主角,他也与导演深入讨论角色的演绎方法,并在拍摄结束后,仔细反思自己的表演,寻找改进的空间。他的专业态度和不懈追求使他在影视行业中声名鹊起。
在1962年,仲星火与张瑞芳共同主演的电影《李双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包括时任国家领导人周总理。在一次特别的接见中,周总理谦让地将合影中的核心位置让给了他们,以示对他们艺术成就的肯定和尊重。这部电影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人民日报》频繁报道其影响力,流行语“做人要做李双双”也因此广为流传。
该年仲星火的表演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仅在《李双双》中的表现获得了观众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还在《聂耳》和《老兵新传》中的演出为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增添了光彩。这两部作品被选为庆祝活动的官方献礼影片,进一步确立了仲星火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尤其在《今天我休息》中,仲星火扮演的警察马天民,一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塑造了一个既普通又深刻的荧幕形象,赢得了“老马”的爱称。他的表演被赞为“不像表演的表演”,具有一种罕见的自然和深度,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
进入60年代,仲星火的职业生涯虽然蒸蒸日上,但私生活中,他与妻子陈倩的关系却因外界压力和个人职业的忙碌遭受考验。文化大革命期间,仲星火被派往农场劳动,而陈倩亦受牵连,她的生活困难加剧。尽管周围的人劝她为了自保而离婚,陈倩却坚定地回应:“我不会和老仲离婚。”她在给丈夫的信中从未抱怨过自己的困境,总是鼓励他专心于劳动。
那段艰难岁月里,陈倩的坚强和支持成了仲星火精神上的重要支柱。在他的心中,妻子和三个女儿的存在是他能够承受那些艰难时刻的原因。幸运的是随着形势的逐步改善,仲星火终于迎来了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稳定时期。当他步入晚年希望与陈倩共享天伦之乐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家庭悲剧却意外地将他们推向了深渊。
1979年6月4日那天,他的妻子陈倩因脑溢血突发离世,事发突然,未给予任何挽救的机会。仲星火和陈倩尽管是包办婚姻出身,却经营出了一段深厚的感情,她的去世让仲星火悲痛万分,体重在短短几周内急剧下降。
在妻子去世后,仲星火尽管内心极度悲痛,但他决定将工作作为自己的疗伤方法。接下来的两年中,他主演了《月亮湾的笑声》、《天云山传奇》、《当代人》和《小金鱼》等多部影片,他的表演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称赞,但每当拍摄结束回到家中,空荡荡的房间和冷清的灶台无不提醒他深刻的孤独。
1981年,在一位同事的介绍下,仲星火遇到了护士祝芸仪。经过一年的相识与了解,两人决定结婚。这一决定遭到了仲星火的三个女儿的坚决反对,她们无法接受父亲在母亲过世不久后便再婚的事实。尽管面临女儿们的反对,仲星火坚持自己的决定,他和祝芸仪在1982年低调成婚,婚礼简单而没有任何喧嚣。
随后仲星火的个人生活和再婚决定被媒体广泛报道,1982年6月《文汇报》上一篇题为《发生在电影演员Z家里的事》的文章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社会舆论对他的再婚持批评态度。在这种压力下仲星火向《民主与法制》杂志写信,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对家庭的承诺,希望公众能够理解他的选择。
公开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民主与法制》杂志的信访组甚至发布了一期专题讨论,题为《大家都来做促进工作,广大读者关心仲星火家庭纠纷》,促使社会大众对这类私人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经过一系列的公开讨论和私下沟通,仲星火与女儿们的矛盾最终得到了缓解。仲星火在多年后回忆这段历程时,眼中不禁充满了泪水,他表达了对女儿们多年不来往的遗憾。直到1986年,仲星火和祝芸仪才终于搬入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结束了多年的颠沛流离。这段经历对仲星火来说,既是人生的一大挑战,也是对家庭关系的一次深刻考验。
尽管再婚生活充满坎坷,祝芸仪的继子女对仲星火颇有孝心,为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些许慰藉,这些年来积累的家庭痛苦和孤立感,仲星火于2014年因疾病与世长辞。
尽管他的职业生涯无比灿烂,却在人生的黄昏时分遭遇了家庭的冷漠与遗弃。他的葬礼安排得简单而庄重,圈内许多资深艺术家和昔日同事们纷纷到场,表达他们对这位老戏骨的尊重与缅怀。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带着沉痛和敬意,共同送他最后一程。但是,让人心痛的是,他的三个女儿并未出现在葬礼上,显现出家庭裂痕的深刻。
可能是因为仲星火晚年再婚引发的争议,令他与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封闭了任何和解的可能。仲星火本希望重新组建的家庭能给他晚年带来安慰,却未曾料到这一决定反而深深地刺痛了女儿们的心。这段疏离逐渐演变成了彼此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遗憾的是仲星火终其一生都未能弥补与女儿们的隔阂。他离世时心中满载着对家庭的无限眷恋和对女儿们的深深想念。这份心痛如同他生命中的一部悲剧剧本,未曾有过圆满的结局。如今仲星火已经离去多年,但关于他的故事,无论是他在银幕上的辉煌,还是生活中的缺憾,都被时间一一记载,成为我们回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仲星火——早年经历、演艺经历、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