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谁能想到,平时用来“养生保健”的中药,有些竟会暗藏“伤肝”风险?
更扎心的是,这些危害并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出来的,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悄无声息地对肝脏下手。
7味中药被列入“伤肝名单”,医生提醒:长期服用或引发肝病风险!这事听起来玄乎,但背后有真凭实据。问题来了,这些中药到底是哪7种?它们是怎么“伤肝”的?如果真不小心中了招,我们又该怎么办?
先别急着放下手里的保温杯,这些问题咱们一一道来。
中药真的会“伤肝”吗?
提起中药,很多人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幅“绿色健康”的画面:草药熬出来的汤,清苦却滋补;小偏方治病,既便宜又“管用”。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家里常备几种中药,逢人就说:“中药治根儿,没副作用。”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药并非“无毒无害”。中医早有一句话:“毒药攻邪,正药亦有毒。
”这话的意思是,凡药都有偏性,哪怕再温和的药材,用不好也可能伤身。尤其是肝脏,作为人体的“解毒工厂”,它负责处理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如果某些药物长期、大量、错误使用,就可能让肝脏不堪重负,导致“中药性肝损伤”。
中国知网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因药物导致的肝损伤病例中,中药相关的占比高达23.5%。而英国《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也指出,中草药引发的肝损伤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少见。
可见,中药伤肝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哪7味中药被列入“伤肝名单”?
下面,就来说说这7种被列入“伤肝名单”的中药。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中药本身并非“毒药”,但如果长期、大量、不当使用,就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1. 黄药子黄药子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等问题。但黄药子中含有一种叫“生物碱”的成分,长期服用可引发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损伤。
一些患者因为服用黄药子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需进行肝移植。
2. 雷公藤雷公藤在中医里是一味“猛药”,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但它的毒性也不容小觑,雷公藤内酯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3. 何首乌何首乌被许多人奉为“乌发养颜”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中老年人,吃它当保健品的不在少数。但何首乌是中药性肝损伤的“重灾区”。
其成分中的蒽醌类化合物,会引发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
4. 土三七土三七常被民间用来止血、祛瘀,但它含有“吡咯烷生物碱”,这种成分一旦进入人体,会对肝脏产生直接毒性,导致肝静脉闭塞综合征,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5. 川楝子川楝子常用于治疗胃痛、疝气等病症,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直接损伤。
部分患者因长期服用川楝子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
6. 苦参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皮肤病、湿疹等问题。
但苦参中的生物碱成分对肝脏的代谢功能有较强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7. 马兜铃及其含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酸可谓“臭名昭著”。它会导致肝损伤,还与肝癌的发病有直接关联。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级致癌物,我国也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但民间仍有部分偏方流传,值得警惕。
为什么中药会伤肝?
中药伤肝,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
咱们老祖宗用中药治病救人几千年了,怎么突然就“有毒”了?问题不在中药,而在于用药方式不当。
很多人觉得中药是“草根树皮”,怎么吃都没问题。
但中医讲究“量小者补,量大者毒”,哪怕是再好的药材,吃多了也成毒药。
长期服用。中药多用于“慢病调理”,但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慢性肝损伤。
药材品质问题。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有些可能被非法添加了西药成分,或在种植、加工过程中被污染,这些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有些人天生对某些药物敏感,服用后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性肝损伤有哪些表现?
中药性肝损伤的表现并不典型,很多时候容易被忽视。常见症状包括疲乏无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等。
如果病情加重,还可能出现黄疸、腹水、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肝损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有时甚至没有任何不适。
长期服用中药的人,最好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如何避免中药性肝损伤?
遵医嘱用药中药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己随意配药、加量或延长疗程。
选择正规药材尽量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中药材,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偏方或草药。
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建议每3到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测。
警惕身体异常信号一旦出现疲乏、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避免滥用补品很多人喜欢用中药材泡水、炖汤,但中药补品也需谨慎使用,切勿迷信“越补越好”。
总结
中药是中医文化的瑰宝,但它不是“万能良药”。
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疗效,避免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对于列入“伤肝名单”的中药,咱们更要多一分警惕,少一分盲目。
身体是自己的,用药这件事,还是得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知网
2. 《草药性肝毒性:全球现状与挑战》,《自然》杂志
3. 《中药性肝损伤的病理机制及临床管理》,中华中医药学会